读小岛读后感7篇
优秀的读后感也是要建立在我们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写哦,阅读一本好书,可以把心中的感悟记录下来,写篇读后感,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小岛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读小岛读后感篇1
学完《小岛》,我合上课本,眼前浮现着无际大海中的无名小岛、油布下绿油油的“中国地图”、和战士分享一盘青菜的将军、唠家常似的队长……浓浓“爱国情”暖了我的心,又湿了我的眼。
一个国好比一个家,每个家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驻岛战士守卫海疆、白衣天使治病救人、警察惩恶扬善……各自尽职守责,祖国才会繁荣美好。每个恪尽职守的人都是可敬的爱国者,一如我曾经偶遇的一位清洁工爷爷。
去年国庆假期的一个午后,我和妈妈沿着河边散步。河边排排枫树摇晃着红叶,一条小路穿行其间,每隔一小段路就有一座小亭子供路人休息。忽然天空飘来一片乌云,豆大的雨滴纷纷落下。我们急忙跑进附近的小亭子,刚坐下就进来一位爷爷,六十来岁的样子,拎着长长的扫把和装满落叶的簸箕。他放好工具,就从斜挎包里拿出饭盒开始吃饭。我忍不住问:“爷爷,您才吃中饭吗?”老人慢慢地说:“一早就带着了。这不,趁着下大雨干不了活,就吃了吧。”妈妈问:“国庆假期您不休息吗?”爷爷笑笑说:“放假了大家都出来散心,我把路扫干净了,人人看着都舒服。”那一刻,我不禁想起《小岛》中的战士,爷爷不也是守在自己岗位上的战士吗?突然,我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爷爷,请把落叶借我一下。”爷爷一愣:“落叶?”我蹲下身,拣出簸箕里最红的落叶,在地上摆成一个红通通的五角星。站在五角星旁,我面对着爷爷郑重地说:“爷爷,祝您国庆快乐!”爷爷放下勺子,顿了顿,又放下饭盒,两只关节弯曲的手轻轻扣合,笑了起来,我隐约看到了爷爷眼角的晶亮。
雨过天晴,我们和爷爷道了别,走在干干净净的小路上。我常常想,血洒沙场的革命先烈是爱国者,发射两弹一星的科学家是爱国者,为国夺冠的体育健儿是爱国者……而我只是个小学生,怎样才能做一个爱国者呢?小岛战士和清洁工爷爷教会了我,成长在这个幸福的时代,为祖国更美好而努力读书,我也是小小爱国者。
读小岛读后感篇2
这本《小岛经济学》可以说是适合所有人阅读的经济学书,本书的作者是彼得·希夫和安德鲁·希夫两位兄弟合著的。本书始于他们的父亲的影响,一位终身为了奥地利学派正名和凯恩斯学派斗争的经济学家。彼得·希夫是著名经济学家,他的著作《美元大崩溃》也是超级畅销书;安德鲁·希夫是经济学与融资学方面的知名专家。
做为经济学入门读物,这是一本让上至90岁下至9岁的读者洞悉生活现象背后经济规律的一本书。这本书以漫画、寓言的形式,阐释了货币、储蓄、资本、银行、政府、基础设施、贸易、信贷、债务、债务货币化、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量化宽松等看似高深莫测的经济学现象。
全书分为十九章,从一个点子如何促进了发展,再到鱼成为货币如何促进了发展、以及市场的运作、国家的政府的职能、鱼本位的成立及废除、到最后的占领华孚街。本书以鱼的例子从头到尾讲述了经济学的一些原理。从一开始的原始人到大萧条再到2008年的经济危机,用了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话阐述了经济学的原理。以前马克思说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是我对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懵懂的,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呢?好像没有很明显的感觉。小岛经济学中开篇以捕鱼为例详细的阐述了这个关系。
一个非常闭塞的小岛上,生活很艰苦,没有任何奢侈品,只能吃鱼维持生计,住着三个人,艾伯,贝克,查理,最开始的时候,三个人都是通过徒手抓鱼来解决生计问题,由于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方式——徒手抓鱼,每天只能抓到一条鱼,他们的活动就是醒来,捕鱼,吃鱼,睡觉。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这个时候艾伯想了一个点子,想要制作一个简单的捕鱼器来抓鱼,经过挨饿一天后,他终于成功的做出了一个捕鱼器,用这个捕鱼器,艾伯每天可以捕捉到两条鱼,由于每天只需要吃一条鱼就能维持生活,每天都会有一天鱼多出来,他可以捕鱼一天,休息一天。由于生产力提升了,不用只靠以前徒手捕鱼,现在可以通过简单的捕鱼器捕鱼,他获得生产关系也就是鱼就多了,因此,生产力的提升会增加生产关系数量。为什么有的人赚钱多,有的人赚的少呢?很大一部分是由个人的生产力水平高低决定的`。艾伯做出了简单的渔网后,又想做一个巨型捕鱼器放置到水下,会自动的捕鱼,但是这个工程浩大,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他就邀请贝克和查理一起来制作这个工程浩大的巨型捕鱼器。
为什么分工会提升生产效率呢?因为每个人擅长做的事情是有限的,而要做一个产品出来,需要涉及到的工序和流程是非常多的,比如要做一件衣服,需要涉及到棉花的生成,抽线,染色,织布,设计,裁剪成衣这么多的流程,如果全部一个人做的话,除了专业知识的熟练外,还会涉及到场景的切换与分割带来的销量的降低。再抽线完成后,去染色,再去织布,中间切换的过程中,时间成本,精力的再次集中都需要时间的。因此每个人做擅长的部分,各种工种的人合起来完成一件产品的销量远高于一个人去完成一件产品,社会的分工越精细,经济生产销量就越高。
一切产业的兴衰都是与技术的发展都是由人的需求而变更的。当小岛上的人的生存需求彻底的解决了后,小岛人终于可以完全的从捕鱼事业上释放出来了,这个时候贝克就开始从事服装行业了,查理开始从事房产事业了,再到后来与其他的岛屿产生了贸易后,交通工具,道路相关的产业也就孕育而生。随后安全保护,金融投资等服务行业也火起来了。消费带动不了经济的发展,生产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单纯的消费并没有创造经济的增长,生产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没有捕鱼的数量增多,也带动不了鱼的消费。做为创业者,它让我们明白了许多经济发展的规律,去洞悉到政府政策的对与错以及其背后的制定原理,我们要么是寻找新的需求,要么是从旧的需求中提高生产率。
总有一些人让你自配不如;总有一些景让你叹为观止;总有一些书让你如获至宝想要一读再读。此书正是如此。人生读书学习有四种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仍需上下而求索。
读小岛读后感篇3
从前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假设一个岛上有1000口人,人与人之间交换物品过活,但有时候你手里用来交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怎么办?于是人们就用都喜欢的金银作为交换的东西,于是交换方便了。但金银要磨损,携带也不方便,当交换活动频繁时,发现这个东西太繁琐,限制了交换活动,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由岛上的管理者发行一种符号,用它来代替金银,于是钞票出现了。
刚开始这种钞票可以随时得兑换金银。大家都很放心,因为钞票就是金银。可是岛上金银的产量太小,当人们的交换活动更加频繁时,钞票不够用了,只能暂停交换。暂停交换的后果就是大家不生产别人想要的东西了,因为虽然别人用,但交换不出去,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经济发展减速了。
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成立一家钱庄,这个钱庄是大家的,由钱庄来发行钞票,印出的钞票借给想用钱的人,然后这个人有钱了再还给钱庄。于是银行就出现了。
银行的出现,能保证交换活动更持续的进行,大家都拼命的生产,岛上的东西越来越多,银行根据产品的生产数量,不停的印制钞票,以保证交换能更深入的进行。
后来人们的交换活动更频繁了,一家钱庄太少了,于是出现了很多钱庄,总要有个管钱庄的吧,于是指定一家钱庄管理其他钱庄,并且钞票只能由这家钱庄印刷,然后通过其他钱庄借给用钱的人,中央银行就这么也出现了。
有一天岛上的人发明了船,于是就到处划船跑,发现了另一个岛屿,那上面也有人,也有钞票,也像自己岛上这么活动。但自己岛上生产的东西多,那个岛上生产的东西少,1元钱在自己的岛上能买1斤大米,那个岛上的一元钱只能买半斤大米,于是另外岛上的钱来这个岛上买东西时只能2元换1元才行。于是汇率出现了。算好汇率后,他们开始互相买卖东西到对方岛上,这就是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使交换活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
由于岛上生产的产品太多了,以至于没法准确估计到底该发行多少钞票,发行多了的时候,因为没有那么多产品可买,产品就开始涨价,发行少了呢就开始降价,为了保证价格稳定,央行要求各钱庄要把一部分钱放在央行里面用来调节产品的价格,根据价格情况多放和少放。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可是有一部分聪明人开始怎么才能把钱弄到自己手上,他在海边捡了一颗石子,说这个石子值100万快钱,把它卖给了一个人,这个人觉得整个岛上的钱加一起也没有100万啊,怎么办,于是向钱庄借,钱庄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印了这100万,借给了他买了这个石子。
然后这个人开始卖这个石子,100万卖给了第二个人,由于第一个卖石子的人把钱花了,所以岛上的钱多了,所以这一百万可以筹集到,多买些产品就有了。但当把这个石子以200万转让的时候,钱庄只能又印了100万钞票,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可是当这个石子不停的流动转让时,大家并不觉得岛上的钱多,产品价格还是原来的那样。可是当这个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时,大家觉得钱多了,可是如果当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于岛上凭空多出n多个100 万来,怎么办,央行最害怕的就是这颗石子没了。它没了岛上产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通货膨胀。那么持有石子的人就绑定了岛上的经济。
读小岛读后感篇4
书中虚拟了一个只有3个人的岛屿,以捕鱼和吃鱼为生,慢慢地有人发明了渔网,大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逐渐多余的'劳动力被释放,应运而生更多的经济、金融产物和现象,比如储蓄、借贷、抵押、银行、政府、国际贸易等。相当的篇幅讲述美国和中国国际贸易的情况,当时美国国内经济下行,发放过多联邦储蓄券而缺少商品/黄金时,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为美国送去了一艘一艘船的商品,换回的是大量的外汇,生产大于消费,而美国凭借着自己政治经济大国的地位,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让他享受着在国内印钱就能换取大量其他国家真金白银商品的待遇,消费大于生产。后来,中国手上美元外汇越来越多,也将自己放置在尴尬的局面上,如果不再购买联邦储蓄券,那么供大于求,可能到时联邦储蓄券贬值,从而导致手上外汇缩水,但是如果继续购买,不就意味着白白地又为他人输出了商品,自己的人民却提着裤腰带过日子。最后,中国选择了相对减少购买储蓄券,并扩大国内内需的手段。
本书的推荐中讲到“这是一本能够让上至90岁下至9岁的读者都能通过一本书洞悉日常生活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但实际上,建议对经济学和金融学有一定基础,并且对美国金融经济发展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阅读这本书。
一方面是因为作者是坚定的奥地利学派学者,站在凯恩斯主义的坚决反面,崇尚看不见的手“市场”的调控能力,反对政府对市场进行过多的干预。而实际上,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凯恩斯主义,或者是新凯恩斯主义是主流,强调政府的有效适当干预是维持市场繁荣的必要条件,过早地留下自由主义绝对是正确的观念,未必是件好事,还是建议先对整个经济学有个框架性的认识。
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书中暗指非常多美国政府的经济、金融、民生政策,以及各个总统及金融领域关键人物的思想及做法,若是美国人民,因为长期处在相关的环境中,对书中影射的事件非常了解,容易产生共鸣和联想。但如果对相关历史事件毫不了解,可能也就产生了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的尴尬。
读小岛读后感篇5
一本对凯恩斯主义有理有据的极力抨击美国08年的金融危机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诟病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而解决方法解决的只是孰轻孰重,这本书讲述的是从根本上的解决方案,它提供我们的是另一种逻辑方法与思维方式。
一下纯是本书观点与加入个人的一点点薄论:
本书批判了当代凯恩斯主义追捧者和不懂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一个重大的失误:不懂常识。凯恩斯主义受到政府的青睐,因为它提供的做法,提高了政府在人们心里的形象,同时鼓了自身的腰包。凯恩斯主义强调消费,认为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并付诸以真理,导致种种错误的判断与决定。生产决定了消费,假设没有生产,那么我们消费什么呢?空气?gdp的假象使人们强迫蒙蔽了双眼,100w的空气被出售,那里也是被计算与记录的。
同时本书指出“货币实验”,导致货币的出现其本身就是最大的骗局,当然历史文明上货币的出现是人类的进步,但是权力者错误的操控导致经济的停滞与退后。
彼得认为生产促进消费,而不是一味的消费促进消费,为了消费而消费,房地产就是例子。
利率低,借贷多,借贷人增多,还不上就是一种浪费,大家纷纷买房,甚至零首付,利率提高房奴们傻了眼,这时并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读小岛读后感篇6
今天,我有幸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在印尼的小岛上》。这本书可好看了。
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来到印尼加里曼丹岛的东部沿海城市——巴厘巴板教汉语过程中的故事。
作者用她细腻以及生动的笔触写出那里的孩子们的可爱。书中还有许多图片。fauzan的图片最搞笑,他可真是好动啊!
当我看到印尼语“狗”的读音就是汉语的“安静”时,我忍不住大吃一惊,那样子,老师能在乱哄哄的课堂上上课吗?带着疑问,我看了下去,接下来的故事又有趣了。
书中的张老师,可真厉害啊!同学间的小吵闹他一出手,问题就解决了。不但两个孩子握手言和,还忸忸怩怩的笑了。
打拉根的一些战争,都是因为石油啊,在二战期间,日本用了两天的时间,把打拉根占领了,然后荷兰为了石油,和澳大利亚和英国联手登陆,才赶跑了日本鬼子。
大伯公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1942年,日本人侵占东南亚,并用炮火攻打打拉根变成了一片废墟,但大伯公庙却没有变成废墟。你说,神奇不神奇。
我想长大了以后去巴厘巴板岛玩,还要吃海南鸡饭,姜汁豆腐花那些之类的美食。最重要的是,我要学印尼语。
读小岛读后感篇7
?在印尼的小岛上》这本书讲述了作者赵小敏和她儿子在印尼当老师期间发生的一些有趣故事,还有在印尼旅行的过程。
作者在印华三语学校当老师,这个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很调皮,经常被老师抓到办公室;他们以为写字是一个好玩的过程;他们把牙黄的事情看得很严重,还开一场严肃的讨论会来分析牙齿黄的原因;在中文朗诵比赛中很多选手都是因为过于紧张而忘了台词;印尼的蜥蜴竞吃自已辛辛苦苦生下的儿女;favzan不买书就上课……
在这些有趣的事情当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班上有个名叫余安琪的女生,她能在上完每节课后把所学的内容都背下来,作者和她的同学都佩服她,我也服了她,同时我也很奇怪,她怎么就记得那么快?难道她有特异功能?还是她太喜欢中文呢?
第二件事是作者家的屋顶上有怪物一家,其实是一米多长的大蜥蜴一家,作者没敢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因为蜥蜴对于印尼人来说全身上下都是宝,如果透露出去,他们家的屋顶就全完啦!
奇怪的事情让作者感到印尼多彩又有趣,我相信作者这次的旅行一定让作者终生难忘。
通过读这本书,我还知道了印尼是印度印西亚的简称,印尼有300多个部族500多种语言,比我们国家的民族还要多,语言还要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