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你读后感8篇

时间:2023-03-17 12:10:55 分类:读后感

长篇大论的读后感是很难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的,为了写好一篇有收藏价值的读后感,大家都要重点阐述个人的观点,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为了你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为了你读后感8篇

为了你读后感篇1

当我看到《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时,就被书名所吸引,更让我内心激动。通读后更让我坚信自由呼吸的教育就是生命化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管理,自己约束,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

这是一本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亲身经历过的小故事。在每一个故事中都会让我们读出李希贵老师对教育的独特思考与感悟,更可贵的是李希贵老师从自己失败的案例中得到启示,例如“让教育从细节入手”等,这些细节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沉淀的,在琐碎的小事里形成的。

在书中,李希贵老师提到“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让别人来管的人”。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形成一种习惯。作为教师更应该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到自己很重要,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地呼吸。”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而不是告诉学生真理,那么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与众不同的兴趣,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自己走路,只要“鞋子”合脚了,他们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奔跑起来,我们又何愁学生前面不会是一片自由的天空呢!

实际上,就像李希贵老师所说的那样“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教育也是一样,贵在坚持,在生活中老师不再以成绩为唯一评价尺度,要用多元化的观点去看待孩子,让孩子在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这也正是“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为了你读后感篇2

一个多月前,学校为我们每位教师购买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刚开始读也没觉得太特别,随着读的越多,越来越被吸引。这就是名家的魅力吧,更是让我认识到:用心做教育才是我们教师最好的选择。

李希贵老师就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着想。他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只是我们通常的做法无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来应该多想想再采取行动,却可能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相信读过这本书的都还记得一则名为《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的故事,它对我的触动很大。故事是这样的:在课间有学生用手机播放音乐排练舞蹈,一名学生在飞快跑过时顺手牵羊,把手机捡起来揣兜里走了。正好被李老师看见,现场抓住还是假装没见呢?最终在操场见到了真人,并完美解决了此事。学生丢东西,这样的事情我也经历过,不过是费了很大周折才解决事情,却又丢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感情。虽然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孩子要多一份宽容,我却在遇到事情时解决的依然是不那么完美。

不断地阅读,我明白了十多年来,学习过远处的扬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白潭中学,近处的学校也去了好多,其结果都不尽如人意,那是因为看到的听到的只是别人的成果、经验,而我们没有过多地关注、体验教育的过程,感悟名师的内在文化底蕴。

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但是一定会坚持用心读下去,最后借李老师的一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来激励自己:作为教师必须善于发现,有一颗敏感的心,而这种敏感来源于我们内心的爱和责任感。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关乎国家未来,作为老师我责任在肩。

为了你读后感篇3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那睿智的管理手段,鲜明的教育理念,新颖的教学方法,给人以春风扑面的愉悦。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作者那些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和做法的感悟,更为他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的解说而感动。掩卷沉思,我们所追求的教育,不正是如此吗?

教育需要改革。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李老师说:“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真爱是土壤,宽容是营养,学生就像自然界中生长的万物,有了适宜的土壤和充足的营养,没有不成才的理由,就看我们看待成才的标准是什么。李老师指出:“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谈教育就不能回避教育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老师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这是李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管你是哪一个级别的领导,或是任教哪一个学科的普通教师,都要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领导管理教师需要尊重,让每一个教师都感到自己重要;教师管理学生需要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

教师需要解放。

“教不严,师之惰”。如今我们的老师管得不谓不严、不谓不宽,但厌学的同学仍有增加的趋势。是师惰,还是生惰?都不是,是我的教育出了问题,或者说教学方法出了问题。李老师说:“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书中列举了没有老师的语文课事例,说明“学生的成长固然需要老师的引领,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在成长,我们永远无法代替他们成长。”教师的作用就是欣赏!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创造,欣赏他们的成果。“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们常常过于看重管理的权威,却往往忽略了管理的终极目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如果以牺牲孩子的前程命运作为维护管理权威的代价,这不但背离了管理的初衷,而且这种管理最终必然走向死胡同。”、“我宁肯教出一个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也不愿教出一个人格上不诚实的学生。”这些正是我们教师所要探讨的课题。

学生需要张扬。

让师生能够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发展是李希贵老师一贯倡导的。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手段和学习内容较过去有很大的变化,塑造自我、展示自我、成功自我的愿望也较迫切。有人说这是浮躁的表现,是急功近利,李老师指导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陈景润教不好初中数学,不影响他成为数学家;比尔盖茨大学未毕业,不影响他成为全球首富。为什么我们对学生的要求要千篇一律呢?“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是树苗,我们就把他培养成参天大树;是麦苗,我们就把他培养成丰收的麦穗。如果小草也能结出稻谷,还要农民干什么?实际上,我们的教育,有时就是不论你是树苗,还是麦苗、稻苗,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让你长成参天大树,苦了孩子,也害了教育。

为了你读后感篇4

今天王校长在学校群里发了由李可诵读的李希贵校长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听后不由的陷入深思。书中说到,千万不要被语文老师给骗了,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和语文老师孜孜不倦、不厌其烦的讲解无关,跟孩子的阅读有关,里面李校长做了一个实验,李老师让读初一的儿子和一个读初四的孩子和高三学生做一样的试卷,结果高三平均分84。5,初一李大伟得82分,初四孩子得85分。这样的结果即让我吃惊,又让我陷入深思。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就是,老师讲台上对着教参事无巨细的讲解,孩子们在下面听的昏昏欲睡,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在讲台上痛心疾首的咆哮,“自己的老祖宗都快忘了,自己从小说到大的语言都考不好,这个知识点我讲过多少遍还记不住,你们的作文除了抄阅读没一点深意,作文怎么一点都没有真情实感……”。这样真的对吗?真的好吗?每天干的难道都是些无用功?

对以前的做法有了深深的怀疑,也产生了无限的迷茫,其实很多老师也都知道这样的事实,但不知道如何去改变,干脆人云亦云,别人怎么干咱也这么干。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改变些什么,家庭作业不布置那么多遍的抄写,上课不再对课文生搬硬套的讲述,从今年教初三后干脆不布置家庭作业,全部由课代表做主,并且交代一定不要多,甚至由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上课尽量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等等,但毕竟我的思想高度不够,理论知识更是有限,也只是产生忧虑的同时,只剩无可奈何。

这本书中的观点很新颖,就让我们从“不读书,求甚解”的怪圈中走出来吧!和学生一起读书,感悟生活的美好。真希望不久后对语文教学有一套切实有效、切实有用的方法,让众语文老师不再尴尬和迷茫,迎来“柳暗花明”。胡言乱语,不知所言。

为了你读后感篇5

一本书,打开了思维的空间,曾几何时,未静下心来完整地看完一本书了。也只有《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让我好奇不断,惊喜不断。入行也有七八年了,对教育的认知还真是没有过深入的思考,是你帮我打开了深思教育的窗。

是你让我知晓,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不是车间生产商品,每一个人都有其特性,没有好坏之分、没有优劣之分、没有高低之分,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其个性,不能千篇一律地去评价一个人,不能拿一把成绩的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有的学生善于学习、有的学生善于画画、有的学生善于设计、有的学生善于组织。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去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去发掘自己的独有的人生潜能,掌握自己提升的核心素养,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培养考试机器。那么在现实的德育管理之中,面对犯错了的学生不是一味地批评惩戒,而应以平等的身份去处理,弄清来龙去脉,找到错误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表面原因,让犯错了的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面对品困生,更应该要有耐心、爱心、细心,因为他们的发展更需要教师的关注与引领,更需要家校教育的结合,更需要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只有平等的教育才能对应尊重的教育,只有尊重的教育才能发展为自由呼吸的教育。

是你让我知晓,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肯给学生发挥的舞台,再难的问题抛给学生,总有意想不到的答案;再难的活动,只要交给学生,总有出奇的效果。在你的世界里,我看到了校园里整个都是学生的舞台,学生自己设计考评制度、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学生自己进行自修课堂,好生热闹,好生自由,就行拥抱自然的呼吸,舒畅省人。教育就是要回归本位,以人为本,让学生自己呼吸教育的内涵,让学生自己去品尝教育的酸甜苦辣,那样的感受才是深刻的、那样的思考才是深化的、那样的收获才是铭记的、那样的成长才是自由的。回到我的世界,少点指手画脚,多点你们自己来,胆子要大点,小学生也是完全可以探索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次次亲子活动,小学生的智慧就会迸发,一次次树叶贴画活动,小学生的美妙世界会让我惊叹,只有让学生的思维自由了,教育的发展才会百花齐放,自由不代表放纵,自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也是你让我懂得阅读真的很重要。很欣赏你对儿子的启发教育,那么小,已博览群书;那么小,已会洞察秋毫;那么小,思维已深邃到不可及。通过看书,可以去到自己去不了的地方;通过看书,可以想到自己想不到的世界;通过看书,可以与古人对话,与未来畅聊。读书需要大脑的深入思考,比其它信息传递对于人的思维深度都要高,读了再写,那就更好了,它可以活化为自己的思想,让我们一起阅读下去吧。

为了自由的呼吸,愿解开思维的枷锁,放飞思维的空间,让我们一起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自由。

为了你读后感篇6

再次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翻开来,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如同读小说般欲罢不能的感觉。读罢,不仅想:一本教育类的书籍,何以有此魅力?在我看来,书中最吸引人的,应该是发生在李希贵身上的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李希贵的教育魅力之一在于他把教育中最常见的也最棘手的问题推到我们的面前,然后用自己的智慧将这些问题变成了精彩。读一个个案例,就像在品一场场思想的大餐、一次次精神的美味,不断让你进入一方新的天地,产生一种新的期待。细细品之,书中所包含的思想便会化为丰富的营养,深入心灵,引你深思。阅读中,你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和审视——思考自己,审视自己,思考教育,审视教育,并且会逐步内化为一种行动的力量——向着“以人为本”的教育靠近。因此,掩卷之余,我想说,这是一本既适合一线教师阅读,更值得管理者细细品味的好书。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走进《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也就走进了李希贵。在我的眼中,李希贵的精彩,不是因为他有高深的教育理论,也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头顶上罩满了光环的教育名家,而是因为他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强迫式地让你认同或执行,而是以自己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你,让你不由得感动和佩服。李希贵的魅力在于他的探索和实践,一个个精彩的教育案例,就是对一位智慧的教育行者行走历程的最生动诠释。随着阅读的深入,深深的敬意也油然而生,李希贵堪称当代一位真正的教育大家!

是否能称得上教育家,我想最重要的莫过于他是否有主见的思想,是否有开阔的眼界。而李希贵的可贵之处是他不仅仅拥有这两点,相对于某些只有理论研究而无实践教育的教育专家而言,他更有独属于专家的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作为教师,作为校长,作为局长,他一路走来的锐意改革,大胆探索,他充满教育智慧的教育行走历程,在我们面前编织出了一道别样的教育风景。

非常欣赏肖川教授的观点,他说:“眼界决定境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活。”对于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李希贵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一切制度必须从关注人本身的需要出发,脱离人文关怀的制度只能成为束缚手脚的镣铐。”

我想,也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为做一切工作的核心和支撑点,李希贵才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不论作为一个校长还是局长;不论是对待学生,还是老师,他都怀有一种尊重,一种对所有人的都是生命的个体平等视之的尊重。他所有的改革,也无不是被这一根线所贯穿着的。他的改革,是改“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为“解放人”的。所以他在高中这个无人敢涉及的“雷区”,带着镣铐舞蹈,也同样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对他所言:“素质教育真正搞好了,没有理由不成功!”

阅读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李希贵一次次的大胆创新和改革。改革就意味着风险,意味着随时就会有失败的危险。所以,打破旧有的模式,创建全新的格局,若非有超出常人的胆识和魅力,绝对不敢为之。而李希贵却一路敲着改革的鼓点,踏出了一串串精彩的足印,堪称为智慧的教育行者。

做为教育工作者,无论你是哪种角色,有一种努力可以相同——我们奋斗,是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为了你读后感篇7

教书10年,对人生对教学也曾经有过热血澎湃的畅想和向往。想让自己的课堂不一样,想让自己的学生不一其中样,想让自己的人生也不一样,可是到如今自己和其他教师还是一样。(倒不是说其他老师有什么不好)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不断地思索为什么想过的那么多到现在还是这样,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什么?读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可以看到其中列举的很多教学中的现象和事例:为了帮助同学看病而迟到的团支书和几位女同学;抓到偷同学手表的学生;卫生区几片落叶被扣分……作为教师我们都曾经历过,碰到这样的事情时我们也思考过、迷惘过、……甚至有时我们也会觉得它就象四季交替,刮风下雨一样的自然,如何改变这样的现象,它背后隐藏着学生的、教学的、管理上的什么样的不足。我就没想过那么多,有的时候甚至为了节省时间而敷衍结束。读了李老师的书,给我的收获不仅仅是在文章中介绍的很多好的很成功的经验或是做法。更多的是一种启迪、一种思考、一种指引。

关于人生——起点上的终点思考。

“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譬如说人生七十,因此,你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正在干什么,身边会有什么人……当这些明确时,你就知道50岁的时候自己应该在哪里,已经完成了些什么;在推想40岁、30岁以至于今天。”这是李老师文章中的话。我教书10年当然已经明白并深切知道自己的一生和学生紧紧连在了一起,和教育脱离不了关系。可是我在20岁的时候就没想过30岁的样子,在做什么,到什么程度,和什么人在一起。更没有想过40、50岁甚至再往后的日子。今年我30岁,我会不由自主想一些东西:教学的,教育的等等,会想几天后的,几个月后的`我在做什么,和什么人在一起。当然就会想今后更远的日子和自己的人生。开始了思考不就是一个好现象吗?

关于自己——不要象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不要象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的人”如果我们和一般的人一样生活,一样工作,一样的追求,一样的思维方式,一样的朝九晚五,一样的春种秋收,你凭什么可以成为不同一般的人!这就象是工厂流水线,同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合格的都是相同的,不合格的都是次品。我想可以和别人有些不同,不一定是标新立异,有一个点与别人不同,有自己的特点就可以。李老师在文章中就这样说“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只能“在其位,谋其政”而已,但仅仅如此,肯定只能成为一般的人。我必须除此之外,种好自己的“自留地”。在自留地里,常常意外地长处个性的花,特别的草,尽管大不了多少粮食,往往能给你意外的收获。我的“自留地”是什么?如何耕种这块地?很多问题随着思绪的流动而明晰起来,那样的我是什么样子的?人生因为这样的思索变得神圣而另人向往!

关于教学——一切的教育都应该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突出了学生的学生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些理念不都是在极力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的课堂,才是以学生为主人的教学。当孩子的眼睛晶亮,双手挥舞,情不自禁时这不就是最高境界的课堂吗?当学生正襟危坐,纹丝不动时,当学生千启而不发时,我们是不是要自己反省:学生愿意学吗?学生学得开心吗?其实,很多的时候做教师的喊着新课程改革的口号,却仍然穿着新鞋走老路,学生的心没“动”起来,行动又从何而来呢?

关于管理——学生,应当从提倡什么切入

文章中这样一句话我感同身受“学校有许多规章制度,但针对学生的条款大多是以“不准”和“禁止”开头的。我想这是我们中国校园的特色吧,不准这禁止那,而且我们习惯与制定规章制度,作为管理者,最关注的是学生是否严格执行了这些“规定”,执行了是学生的本分,不执行就是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轻则是一通教育谈话,重则扣了班级考评的分。不经意间就能发现学生是有多重角色的:班级里和班级外不一样,校园里和校园外不一样。为什么?很简单,班级里有班级的规定校园里有校园里的规定,这些都有检查,都关系个人和班级的评比。社会上没有这些规定,也没有人去检查。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告诉我们:“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也只有学生把规定演化为自己的自觉的习惯时,才达到了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

关于管理——教师,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管理的最高境界不在教育,而在企业。《掌握人性的管理》一书,作者是美国一家优秀的化妆品公司的老板玛丽凯,她在书中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我们也提倡“人文管理”可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又有多少。前几日在网上看到了这段话:“生活在老师们中间,经常会听到老师们对学校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学校总是变着法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就是要管理老师,把老师管的死死的,不让你有自由的时间,不让你偷懒,要你对工作认真负责,要对学生负责,要对学校负责;学校只考虑学校利益,不考虑老师的利益,老师生病的时候,女教师怀孕、生宝宝的时候,老师家庭负担很重的时候,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还要被扣掉考勤奖;老师的工作量总是太高,每周要上十几节课,还要辅导学生自习、批改作业,甚至还要家访、做学生思想工作,这些却没有计入工作量;老师的精神压力太大,校长怎么不想办法缓解,总是怪老师没尽力没做好。

为了你读后感篇8

什么是教育?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可是,处于一线的老师,到底缺什么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原以为所谓的教育类专著大都是一些熬成了"家"的人编排的许多深奥且空洞的理论,一向嗤之以鼻。读教育家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方后悔自己其实曾错过了无数的收获与感动。

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李先生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在书中,李先生紧紧抓住三条主线:一条线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作者的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

一、善于读书,使人明智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李希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经营人生的智慧》;()从约翰·基西克的《理解艺术》,到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从教育理论专著到别类书籍,李老师从不同种类的艺术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将其用于教学、教育、管理。也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李老师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他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二、善于悟道,创新出彩

悟,奠定了他的教育理想的"底色",最可贵的则是其中闪耀的人文思想的火花。正如他所言:"长期以来,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涵咏、感悟和体验,水平便不可能提高。"他指出:"不好‘读书’,而好‘甚解’正是当前教学的最大弊端。"他的"每天十分钟"让阅读成了孩子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切实拥有了语文学习的自主权和阅读选择权,他还提倡"说你想说的,写你想写的,让写作成为情感的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成为生活的一种真实的需要。"因为他相信,"一项改革只要触及了教育的真谛,只要接近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它没有理由失败!"

在教育中,他深刻反思了自己学生观的渐变过程,那是一个在无数次错误和失败中摸索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与大师对话,从阅读中汲取养分的过程。正是一颗好学又善于深思的心灵,让他一步步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地融入自己的学生观中。他眼中的学生是天真可爱的,有灵性、有梦想的一群;他们会常常犯错,常常摔跟头,但在错误中成长、在摔倒后爬起来是他们必须学习的功课;他们的心灵美丽而稚嫩,需要我们去呵护、去理解;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容不得我们贸然闯入……他们的身上都流淌着渴望尊重、渴望认可、追求公平、追求自主的血液,而这些恰恰是教育得以萌芽的种子。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

三、善于改革,无所畏惧

他注重经营学校文化,在高密四中提出了"永不屈服"、在高密一中提出了"为四十岁做准备"的极具个性化的校训,以振奋师生的斗志,内化为每一个人的生命动力。他始终站在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经常思考教育应给学生留下什么?提倡民主从课堂开始,着力造就一个"选择的校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第一次",哪里闪光就打造哪里,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对于一位校长而言,成就教师与成就学生一样重要,因为"教师以什么样的心态理解生活,就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教学",在当代的中国,让师生们在考试的重压下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发展才是需要永恒探索的课题。

在管理中,他以营造"自由呼吸的教育"为使命,进行了一系列领潮流之先的探索。首先,他明确指出,"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把矛盾消化在机制之中。他以中考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初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的管理信条,同时探索出一系列诸如"制造一杆公平秤","将竞争的机制引入学校","让聘任制软着陆"等管理原则,率他非常强调体制的重要性,也一直致力于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强调把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做好,将教育领导者真正地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将智慧和时间投入到其真正的职责——"经销希望"、"组织才华和开发才华"

边读书,边让我佩服起李先生来,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我想能成为李校长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还有一点在李校长身上也深深的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先生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为了你读后感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