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学读后感精选7篇

时间:2023-03-08 17:10:06 分类:读后感

没有较为出色的阅读感受,写出的读后感就是很片面的,撰写一篇读后感能够强化大家对书上知识的领悟,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国学读后感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国学读后感精选7篇

大国学读后感篇1

读诗词能净化人的心灵,记古文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因此我们也要求我们读记《国学经典诵读》,不但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读了这么长时间的《国学经典诵读》,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你为什么要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表现的十分谦卑恭敬有礼貌,大家一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摆出一副骄傲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肯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讨厌自己。

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欣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看了《国学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国学诵读经典》,看更深奥的古文词,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盈。

既然看《国学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大国学读后感篇2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所谓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小时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可是,由于以后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

从“苟不教,性乃迁。”到“知某数,识某文。”告诉我们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其中“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告诉我们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会变坏,而学习的方法,贵在专心。“昔孟母,择邻处。”里面蕴含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学习环境的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人像玉一样,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像方仲永一样:他家世代都是种田人,但是到了方仲永小时候时,方仲永已经会作诗,由此父亲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很多人都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于是父亲一天到晚带着方仲永去写诗、赚钱,不让方仲永去学习。直到方仲永十二三岁时,写作才华仍和五岁时的写诗水平一样,到了二十多岁时,他的才华已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了。这不正体现了这句话的意思吗?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又让我懂得,做儿女的,从小时候要亲近好的老师和朋友。正所谓“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从“一而十,十而百。”到“此五常,不容紊。”告诉了我们十进位算术方法,什么叫“三才、三光、三光”,告诉了我们“春夏秋冬”、“东南西北”“金木水火土”等四季、四方和五行。从“地所生,有草木。”到“丝与竹,乃八音。”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和“稻梁菽麦黍稷”等许多丰富的知识。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大国学读后感篇3

?诗经。考槃》为隐逸诗之鼻祖,讴歌士大夫的一个重要选择——归隐山林。

自古读书人常走两个极端,一则出仕。二则仕途挫折后隐居林下,诗歌赋画,更有成就者著书立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什么只走两个极端?因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因其手足无力、耻于百工?是,也不是。表面客观正确的疑问,回答不了中国传统读书人的骨气问题。

如今的读书人有更多的中间道路可以选择:经商、从军、自由职业等等。这固然是时代的进步,但传统意义的读书人总是迂腐地选择一种极端,一种用毕生热情去热爱和创造的东西。因此他们之中的杰出者不断走上人类某个领域的顶峰,成为千古不朽的大师级人物,如一生只写一部书的李时珍、曹雪芹。相比之下,当代名家充其量不过一巧匠。

所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内圣外王,不得已立言。内圣立德,外王立功,不能实际举帝王之业,以推圣人之道,才退而立言。著书立说为最后,不得以后为之。恍然明白相声大师马三立简单名字的深刻内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常常流连往返于诗经中这些让人陶醉的诗句中。《诗经》本称“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美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声音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诗经》里不但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而且应该说她所表现出来的纯洁的爱情,过人的智慧,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现实的满足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完全是超越现代、超越时空的!

读了《诗经》足以静心、净心:《诗经》语言朴实,思想单纯,没有现代人们的那浮躁和不安分。阅读了《诗经》,就会被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当我心浮气躁的时候,看几章,便能沉下心来,安心学习,安心工作。

读了《诗经》足以踏实、专心:《诗经》教会我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地走,才能到千里之外,留心生活中的每一点滴,珍惜现在,努力工作,日久坚持才能成为富有者,只有专心致志、刻苦钻研,才能成为成功者。

读了《诗经》足以返朴归真:《诗经》犹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诗经》内的人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人们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他们远离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代生活。这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特质。

大国学读后感篇4

经典的语言常常伴随我们成长,诚恳的语言常常打动我们心灵成长动世人的语句都是从《国学经典》中得到的几千年前的中国历史文化,出现了许多的名人盛世,从他们的言行举止里能体会出名人的思想,名人的气质。

国学是中华我们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话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以前,我又是很不讲信用,别人借了我一样东西,然后我会偷偷的不让他发现,等有时间了就把他借给我的东西带回家,就当这件事什么都没发生过,那个借我东西的同学也没太注意,可是,时间久了,同学们有的都不理我,甚至跟我绝交了,这是我才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我非常后悔,当初这么做不但偷了别人的东西,也偷了自己的一颗诚实的心啊!现在上了五年级,老师发给了我们一本《国学经典》,我读了以后,里面的内容深受我感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诚信,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礼貌,什么是孝道,什么是信念。可以说,没有这本书,就没有我这个完整的人。它让我的学习成绩慢慢提高,它让我的品德慢慢高尚,它让别人对我的信赖度更高,它让邻居直夸我有礼貌。现在的我和以前的我相比,真是十万八千里啊!但是这十万八千里竟然是一本不厚不薄的书而救赎了,真是一个奇迹!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在这经典的语句中让我们看到了诚信的重要性,它启迪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讲假话,不欺骗,不作弊,不掩盖错误缺点;与人交往要讲诚信,言必有信,说到做到;对国家、对事业、对工作,要忠诚,尽心竭力,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人违背了诚信的原则,或许在那时能够有一时之利,可论长久而言,却在以后的道路中留下了抹不去的黑影,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弥补这个“道德”准则。

“百义孝为先”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经典的五字中让我们看到了孝的重要性,它启迪我们要想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必须首先做到孝。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故事,如“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可见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谨记于心且把它发扬光大。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经典的诗句中让我们领略到了坚定信 念的重要性,它启迪我们:困难好比那巍峨群山屹立在面前,只有怀有一颗坚定信念的心,才能在最后战胜一切几乎不可能的奇迹。当我们回望从古至今的悠久历史,会为中国强大的发展过程感动惊奇,多少次灾难被我们征服,多少次战争被我们以巧取胜,多少智慧的结晶都历经你挣我抢后存留于世??这无不是坚定信念的体现。

一个坚强伟大的民族铸就了一批批的文人墨客,使经典语句诞生。他们将人生路程中的经历著成了精辟的文本——《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品格、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让我们的品格更上一层楼!

大国学读后感篇5

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同享读书乐,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以圣贤之道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妈妈常说,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先有德、再有才的人,学习《弟子规》是奠定德行的根基。

“德有伤,贻亲羞”,孝敬父母就不应该做令父母蒙羞的事情,所以我要牢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凡出言,信为先”,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说话做事都要讲诚信,做一个人人信赖与喜爱的人。

“过能改,归于无”,人无完人,发现自己有过失错误,一定要下决心及时改正过来,不断完善自己。

“朝起早,夜眠迟”,作为一名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饱满的精神努力学习。

“有余力,则学文”,品德要力行,文化知识也必须要学,要认真学,才能在德智方面不断提升。

熟读《弟子规》,让圣人的教诲贯穿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大国学读后感篇6

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世世代代我们都诵读着千古流传经典的文化遗产。其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古代每个儿童必不可少读的经典著作。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国学经典之一。它易读、易记、易解。《三字经》内容丰富多彩,有自然常识、有历史故事、有道德常规、也有人生哲理。它教会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做人做事,还教会我们要认真读书以及如何读书。

从小爸妈就教育我们,要多读书。五岁时,爸妈就特地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和《唐诗三百首》。我一打开,天啊!全是字,我的头都大了!上小学的时候,我才知道要用阅读来充实自己,当我打开书柜,拿出《三字经》时,上面有一层厚厚的灰尘。打开第一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还挺有趣的: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我开始背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再看意思:“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饱含人生哲理,我心想:这么好的文章,我一定要看完!

其中“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大国学读后感篇7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大学》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君子必慎其独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在独处独知的时候也一定要言行谨慎啊!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故事。

南北朝时期,齐国有一个叫甄彬的人,有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有一次,他用一束苎麻到荆州长沙的当铺作抵押换钱,后来赎回苎麻时,发现在苎麻中包着五两金子。甄彬看到金子后二话没说,立即送还当铺。当铺的人非常吃惊,于是用一半金子作为酬谢,并让甄彬把名字详细的告诉他,两人往复推辞了十多次,甄彬坚决不肯接受。从此,甄彬还金的美名远播。

甄彬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把金子还给了当铺,就做到了“慎独”。《大学》中说,君子必慎其独也,因为君子在人前人后表现如一。而小人正相反,常常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通过学习《大学》,我知道了,要做君子,不当小人,自己在独处独知的时候也要做到“慎独”。比如,在朋友家,如果看到喜欢的玩具,不能偷偷拿走。在商店里如果看见了喜欢的文具,又没有带零花钱,不能趁店主不注意偷偷拿走。

学习《大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学到了许多其他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今后,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孩子。

《大国学读后感精选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