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2.0读后感5篇
读后感是用于记录我们读书后感受的应用文体,大家应该都有写读后感的经历吧,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同学们对名著所写的领悟,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哲思2.0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哲思2.0读后感篇1
本人最近在看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并不是我刻意变得深刻了,而是因为这几天身体有些不适,于是就不上网,也不玩游戏,现代人没有电脑就特无聊,便找找消遣的杂志,没把杂志找出来,倒把这本书翻了出来,这一翻,我才知道,我错过了一本怎样的好书。
这本书是我在广州深圳八卦岭那个小小的书城买的,上面的扉页边角下,有我用纤细的圆珠笔记录着"购于20xx.7.16日,有雨"的字样,我似乎忘记了在四年前那个有点蒙蒙细雨的`下午是怎样的因缘拿起了这本书,也忘记了是怎样的购买冲动买下了这本书,总之四年来,我从来,没有翻过它,而它也静静的陪着我,从八卦岭到布吉,从深圳到南宁,它陪着我搬了10多次家,直到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它也终于安定下来,睡在我衣柜最底下的抽屉里。
当我把它翻出来,非常的好奇,不敢相信是自己买下了这本书!这是怎样的书呢?浅灰色的封面画着零星的几枝枯枝,简单而不耀眼的封面,有种淡淡的从容在里面。打开目录,上面写着这是一个探索境遇与心情,困惑与觉悟,执着,自我发现等等的书,是关于人生境界生活质量的书,是一本在我那个年龄看不懂的书——现在,我竟然发现自己可以读的明白了,有时候,它说的一些话,就象从自己心里走出来的一样,我会对自己说,对了,就是这样,就是这个意思,它怎么跟我想的一样呢?
也许,这是一本年轻的自己买给未来自己的书,是因为相信自己经历了许多的事情,会拥有了足够的感悟和阅历,会拥有足够的智慧来与它共鸣,当我在阅读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灵魂在精神世界里自由的飞翔,仿佛整个世界都不在喧哗,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读到更多好的书,今后少一点玩无聊的游戏。
哲思2.0读后感篇2
?超脱》――周国平提倡人需要重视精神活动,需要给自己的心灵或精神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不是每时每刻都被琐事所占据。他不反对事业和忙碌,但需要与自己从事的事情适时适当地保持一定的“距离”,我就是我,遭遇是遭遇,惊浪拍岸,卷起千堆雪。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的一个诗句是“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很有意境,也很佩服主人的韬略。超脱是要与忙碌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产生美;给心灵一些空间和时间,来回味体会自己最近做的事情。但超脱又不能过于深刻,完全脱离于忙碌和世俗,游离于人间肤浅之外,甚至遁入空门,也不是最佳境界和结果。
?自足》――讲的也是空灵。和作者一样,我的性格也是两个方面;一个好动,想尝试各种新鲜和好奇,想体验人生各种可能;一个好静,经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记得好长时间的习惯是晚上睡觉之前回忆自己一天的事情,分析得失和利弊,有日省吾身的习惯。也经常一个人夜深人静时在小区的广场里度步,任凭思绪万千,想人生想爱情想婚姻想事业想友情,好像好多问题都在那个时刻想明白。我另外一个习惯是画和写,怕自己的脑袋容量不够用,把困扰自己的事情写出来或画出来,分析权重或排序,将一些好像很重要很紧急很棘手的事情通过这种方式取舍掉。
?独处》――我给属下经常讲的一个词是“慎独(慎重独处)”,和周先生提倡的独处不是一回事。d教授告诉我安静也是一种享受,我才幡然醒悟,但她没有体会还有惆怅或一丝忧愁和伤感的独处,我认为是一种缺憾。
我梦想一个人周末在躺椅上沐浴在阳光下悠然看书喝茶的感觉,也渴望一个人住在大山里没有电话骚扰没有熟人滔滔不绝地交流自己安安静静地呆着的感觉。经常体会外面下着雨坐在窗户下,看着外面绿油油的树木和庄稼,或想着自己失败的初恋情人或想着去世的爷爷心里泛出一股淡淡的惆怅。
书中有这句话“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
哲思2.0读后感篇3
澄澈的月色,从高大的洋槐树浓密的枝条间流泻而下,泼洒在大地无垠的辽阔里。那些隐秘草叶深处的虫鸣,于幽静里说着六月的情话。风迈着细碎的脚步,像一个隐藏身份的夜行人,在窗口的不远处,走来走去。
此刻,惟有远山,在静谧中,突显着健壮的骨骼,和着寺院辽远的钟声,谛听苍茫天宇里星子明灭有致的对话。
而我,就深陷在临窗的藤椅里,借着这天宇点亮的星灯,读一本书——读暗藏在一个人内心深处跃动的思想。“生命是宇宙间的奇迹,它的来源神秘莫测。是进化的产物,还是上帝的创造?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你的心去感受这奇迹。于是,你便会懂得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用它们的千姿百态丰富你的心胸。于是,你便会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到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从心底里产生万物同源的亲近感。于是,你便会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创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们把它称作神还是大自然。”
多么令人感动的文字,如涓涓细流,流淌在这涤净浮华的暗夜,流进你我安静的内心。真的,拥有生命多么美好!不管这生命起源于何,终归于何,而现世的拥有,就让我们足以自我安慰于这茫茫天宇之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心怀善意,看众鸟翻飞,阅春秋冬夏,聆听季节吟唱,感念时序更替,从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感知万物灵动,生命崇高……
因此,心怀善念,是我们在尘世最好的诠释。没有人能够远离生老病死,但我们一定能够远离暴力与邪恶,珍爱自我,用心中无垠的爱温暖尘世的每一个黎明,用呵护春天的手呵护每一朵花叶,用热爱阳光的心情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歉疚的时候学会理解,在失意的时候学会宽容,在放纵的时候学会内敛,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时候,学会牵念,毕竟在有限的年月里,活着是最幸福,最自足的。
看,窗外的月色依旧如水地流淌。听,低语的虫鸣依旧在深情地吟唱。
大地安宁。旷野安详。一颗划过天际的星辰,向着黎明的方向,在深邃的夜空留下静美的弧线,童话中,那就是生命流逝的胎记!
这夜,月色澹澹,书香淡淡……
哲思2.0读后感篇4
?人生哲思录》共分“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以及“精神家园”四编,每一编又具体分为若干不同的文章。由于这本书是周国平先生用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思索、他的沉淀写出来的,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人生进行的哲学思考,感觉可对自己的未来人生之路有所帮助,于是便不假思索买了回来。
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哲思录》在篇幅上来说比较短,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质朴平实而又不失诗的光华,从内容上来说畅达深邃而又渗透着哲学思想,其思想深刻而又超然于世。虽然他的一些观点现在看来可能是消极的,但是更多的是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周国平先生在“情感体验”《幸福》这篇文章中写道:我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了。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她)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幸福。
周国平先生又写道: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原是极简单的。人们轻慢和拒绝神的礼物偏要到别处去寻找幸福,结果生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幸。
周国平先生对幸福的定义如此简单!
而我却在生命的旅途中对幸福要求的太高,以至于我苦苦寻觅、苦苦奔波,就像一个被生活所抽打的陀螺一样停不下来,但却始终找不到真正的幸福答案,内心因而充满了痛苦与失望,人也因此变得消极起来。
生活中的怨言与不满足源于内心充满的欲望太多,以至于被物化的双眼所遮挡看不到眼前的幸福。
其实幸福就在身边。
就在节假日里学生发的一条条信息,就在空间里学生的一条条留言,就在课堂上学生幸福的微笑,就在课下学生的一声“老师好”。
就在累了一天回到家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就在儿子在怀中撒娇的喊“爸爸”,就在家人虽离的很远仍联系不断。
读了《人生哲思录》,让我觉得以前很多想不通的事情,内心会得到安抚,它让躁动的心沉静安宁,它教我要淡泊名利沉淀自己。它让我认识到“对于体验幸福的人来说,是不会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因为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是不足与言真正的欢乐和幸福。
哲思2.0读后感篇5
这是第二次掀开这本书。第一次是高三的时候啊,清楚记得那时,他让我学会了与自己对话;接着我又用了两年,学会了对他人闭嘴。
这算是我的哲学启蒙读物吧,偏在大学图书馆也没找到这本书,买回重炉一下。果然又有体会,而且我发现人往往困扰什么才会最关注什么,比如说上次的“孤独”和这次的“两性之间”。
里面诸多观点我都认可,唯独“女人懂了哲学便会为之所扰,失其可爱”不甚理解。我可以是外柔内刚的金刚芭比啊:可以闲适时表现出可爱,也可以在前行时表现出勇气,同时也一直在努力习得区分这两者的哲学。
哲学其实也没那么空,或者我所认为的哲学他没有那么空,只是人生经验,是比较接地气的生活智慧,像长寿健康的爷爷叮嘱的,乐观开朗的妈妈唠叨的,坚强寡言爸爸流露的。
快乐的猪和痛苦的苏格拉底我历来是向往前者,并且思考的越多越是痛苦的道理我也早就明白。可是这脆弱的人性总是让我无可避免的成为痛苦的猪。一痛三四年。
孤独是空气,我呼吸着它而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要么承担,要么突破,剩余的时间就是对你经历的一切保持沉默。终有一天,会在这沉默中获得道路和答案。
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勇敢放弃一些东西。这个世界没有公正之处,你也永远得不到两全之策。若要自由,你就得牺牲安全;若要闲散,就不能获得别人评价中的成就;若要愉悦,就无需计较身边的人对你的态度;若要前行,就必须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
慢慢明白,别人怎样看你,或者是你如何探测你的生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用一种真实的方式,度过在指缝间如雨水一样无法停止下落的时间。你要知道自己将会如何生活。
我错过每次热闹的聚会又怎样?因为孤独对我来说,不是陷阱而是机会。当它来临时我平和欢喜,恭敬的全身心的迎接它。
热闹的方式很单一,孤独的模式却很丰富。我独处时最轻松,不必察言观色,也不必做出迎合别人的牺牲。我最有存在感的时刻也是独处,凑着惨白得的光看书,就着微弱的光写作,在呼噜声中,听到自己内心茁壮成长的声音。
其实生活,就像是一条从宽阔的草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可以结伙而行,欢乐的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能是少年拥有。离开这段纯洁又明亮的.阶段,路已注定愈走愈孤独。
正如塞尚说,不要以为孤独仅仅是人生的不幸,“孤独对我来说是最合适的东西,至少再也没有谁来统治我了”。他道出孤独真正的价值,孤独通向精神的两级,一是绝望,一是无边的自由。
与自己谈话确实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罕见的能力。有许多人,你不让他说凡事俗条,他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只关心外界的事,最后也只剩下了与别人沟通的能力。这样的人面对自己当然是无话可说。可是连对自己都无话可说的人,能对你说出有意思的话来么?
我需要到世界上活动,我喜欢旅行、冒险、恋爱、奋斗、成功、失败。日子过的过得平平淡淡,我会无聊;日子过的冷冷清清,我会寂寞。但是,我更需要宁静的独处,更喜欢一种沉思的生活。总是活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没有时间和自己呆一会,我就会非常不安,好像是丢了魂。我必须修养我这颗自足的心灵,唯有带着这颗心灵去活动,我才心安理得并确有收获。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想忍受别人的乏味,也不愿费劲让自己变的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无需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和别人混在一起,我向往孤独。孤独时,我又渴望看到我的同类。但解除孤独只能靠相爱相知的人,其余的人扰乱了孤独,反而让人更加孤独,犹如一种官能,因为受到刺激,而更加感受到他的存在。
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
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而又不陷入孤独,那怎么可能呢?然而,尽管注定孤独,也是会感受到孤独的可怕和难以忍受。上帝给了他一颗与众不同的灵魂,却又赋予他与普通人一样对于人间温暖的需要,这正是悲剧之所在。
越是丰盈的灵魂,往往越能意识到残缺,有越强烈的孤独感。在内在丰盈的衬照下,方见出人生的缺陷。反之,不谙孤独也许正意味着内在的匮乏。
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到真正的孤独。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灵魂寻求理解而不可得,他是悲剧性的。
孤独者必不合时宜。然而一切都可以成为时髦,包括孤独。
两性之间
最好的爱情是对方以自由为最高赠礼的洒脱,以及绝不滥用这一份自由的珍惜。
爱是平等。
我敬佩这样的人,但我并不看好这样的爱情。太沉重过分,难以承受。
三个主角:达摩石神,汤川侦探,花岗靖子。达摩石神,数学怪咖,包括爱情都一厢情愿的将其设计成符合逻辑的样子;汤川侦探,理科建筑与前者不相上下,也就是社会学和文学方面比石神略多的一筹,让他做了回上帝;花岗靖子,再普通不过的遇人不淑的普通人。
这一切都是天意,也许他们本可以永远相安无事的平行,可命运偏偏如此。这种戏剧化安排在小说会出来好作品,但摊到谁身上都是悲惨的人生。
他对爱的处理方式,是他本人性格的外现:符合逻辑的即是正确的,哪怕践踏法律和生命。在他完美的计划里,杀人、自首都是合乎逻辑的。我想如果不是命运使然,他也许一生都平静的在此价值观下缓缓度过。可是偏偏。
“石神嘶吼着好像要呕出灵魂来”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对小说的结尾印象最深。可是一切都是情理之中的,如果换做是我们,我们也会做出和靖子一样的选择,哪怕是看着很猪队友的行为。
石神的一厢情愿,太不平等,无以回报。
爱无论性别。
?断背山》讲述的是同性之爱。我好像非常偏向于这种情节缓慢平铺的叙事,含蓄内敛的表达让我十分享受,缓缓积蓄的力量直击人心,回味无穷。
两位主角性格不同:一个是轰轰烈烈主动的,他的爱意时刻流露;一个是隐忍的压抑的,他的爱在心口难开。
遇到最爱的你已是不易,何必在乎性别。
爱是不可掌控。
如何看待《平凡的世界》润叶和向前健全时闹别扭,最后残疾了才好好在一起?早在一起不就完了。
所以,我在想能不能获得一种智慧,可以让人免于这种遗憾。实际上,不能,你不能小窥这条件。
有的时候外界条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表观遗传学里有很多案例。这学期学的,很有趣,大概是环境会影响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完全不同。
薛定谔的猫:无论你以什么方式打开黑箱子,在你打开的那一刻,就会随机触发一个让猫死亡的机关。像爱情一样,你不去管她,她就在那里,但谁都不知道她未来是怎样。你越是想去研究她,那么研究结果就会受到你本身的影响。
所以我本身的假设,是否润叶在向前残疾前就意识到两人恩爱夫妻的可能性,就像那只猫,是研究不得的。
虽然听起来很遗憾,可是就是这样,没有一种智慧可以让自己避免所有的遗憾。必须接受有些事情是利害是权衡不出的,例如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