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师读后感6篇

时间:2023-02-22 10:07:01 分类:读后感

不管读什么类型的书籍,都值得我们写读后感的地方,撰写一篇读后感能够加强我们对书上思想的认识,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道德教师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道德教师读后感6篇

道德教师读后感篇1

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增添光彩。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保护学生安全。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相信大家对5.12事件记忆犹新吧,在地震来临之时,我们神圣的教师挡住了掉下来的砖块,竭尽全力的保护着学生。虽然救下的人数不多,但是在我们心目中这些用自己性命换回学生性命的老师,会永远留在我们心目中。这位老师也有家庭,也有父母、孩子、妻儿,是什么促使他毫不犹豫的挺出自己的身躯呢,我想这个就是作为教师的伟大之处吧。一个个学生仿佛是自己的孩子,保护他们是自己的天职!如果可以,我也一定会那么做。因为我知道他们值得我们这么做。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增加了这个新的规定。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另外,教师还应具备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真正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不管教师读书难的理由有千万条,但每个教师自己应该清楚,作为教师,必须要坚持读书。

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待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团结、向上。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得到发展的学生都会给社会更大的贡献,会使社会的前进的步伐走得更快,最终随着水涨船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会有更大改善,尽职尽责的教师一定会赢得社会的丰厚回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可爱的人民教师们!

道德教师读后感篇2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教师应该怎样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成了关键所在。

道德,在古代是分开的。道,本意是行走的路。引申出疏导、开导、引导、治理的意思。天下熙熙攘攘,行走在同一条路上,难免冲突和摩擦,礼让于是就成了德。道和德之所以密不可分,就是因为一个“行”字。同样是在天地之间,人和动物、人和人走的路有重合,又有区别。所以“走自己的路”,为自己负责,同时需要别人的选择,保持宽容和理解。

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决定人生的方向,方向一错,全盘皆误。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因此,修身先修德,做事先做人。教师道德首先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调解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工作关系所遵守基本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治理、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籍贯、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地教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并不只是责任或义务的产物。教师之所以爱学生,不是因为他想要这么做,更不是因为他应该这样做,而是当师生通过接触、了解和不断交流之后,出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悦纳学生的内心体验,是心甘情愿的付出,是一种想到学生的存在就产生的预约或关切、关注。而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在于人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要在教育者那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和最大发挥,其核心的标志表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尤其体现在对学生的信赖上。信任是教育关系中的必要条件,教师避免过早地对学生产生猜疑,因为这种看法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并可能由于这类猜疑把学生引入歧途。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表现为对学生的亲近感、理解感和期望感,这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取得一种肯定体验,而且会使他们获得自我肯定的自信心,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前提。

作为教师,谁如果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者,就要把教师道德理论化为思想方法,同时要身体力行,化为自己有血有肉的道德人格。

道德教师读后感篇3

通过学习,我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作用,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尤其是进行新课改具有推动作用。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先进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道德应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先进的要求。教师教育学生,不仅通过言教,而且通过身教,不仅要用渊博的知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高尚品格教人,即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

2、示范性。师者,人之楷模。教师的教育对象可塑性大。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世,乃至气质、性格等,都对其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3、继承性和稳定性。教师的道德规范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淀、继承、发展的结果。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蚕、红烛、园丁、人梯精神。两千多年来,教师道德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伦理道德的财富。

4、奉献性。教师的工作是育人工程,功在千秋,但却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无私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今体制转轨,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下,更需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二、师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一是导向作用。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凝聚和约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作用,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继承性和稳定性。教师的道德规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淀、继承、发展的结果。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蚕、红烛、园丁、人梯精神,两千多年来,教师道德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道德伦理财富。四是奉献性。教师的工作是树人工程,虽功在千秋,却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今体制转轨,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下,更需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首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理论修养。其次,要严格执行《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懂得依法履行教师义务,增强师德教育中的刚性因素。第三,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监督机制。除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外,应积极开展社会监督,通过聘请校外各界人士担任师德校风监督员等方式,全方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导向作用。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凝聚和约束作用。师德规范把教师凝聚成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群体,师德规范又对教师的行为举止有着强烈的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一般是通过检查、督促、激励、评价等方式来体现。三是辐射作用。一方面,师德会通过教师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影响社会风气的改变;另一方面,师德还会通过学生对其家庭的作用而影响社会风气。

道德教师读后感篇4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感触颇深。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台,是非常及时的,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无论怎样修订,师德规范的主旨不会变,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爱”。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如:“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大批教师为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甚至付出巨大牺牲,这正是崇高师德和人性光辉的体现。”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教师在关爱学生上,这是养成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的情感基础。每个教师的职责,必须懂得:今天的学生对于国家来说是未来,对于家庭来说是希望,对于学校来说是财富;每个教师都应意识到:“为爱所支配的知识是教育者所必须的,也是他的学生所应获得的”。“爱”也是一种教育,用师爱与学生建立起感情,它不仅能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品德的形成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爱学生,不仅要关心了解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而且要树立和实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现代教育思想,真正地成为学生的严师益友。

教师的终身学习,这是养成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保证。我们常常说:人活到老,学到老。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源泉水。所以我们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有魅力的老师。最后,我很感谢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台,这样能让时刻以高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优秀的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职业道德规范,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用这些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品行。职业道德规范的总目标是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把它作为一面旗帜,为教师如何作人,如何胜任教书育人的责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并成为教师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动和激励着教师朝着更高的道德境界奋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治理、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籍贯、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地教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并不只是责任或义务的产物。教师之所以爱学生,不是因为他想要这么做,更不是因为他应该这样做,而是当师生通过接触、了解和不断交流之后,出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悦纳学生的内心体验,是心甘情愿的付出,是一种想到学生的存在就产生的预约或关切、关注。而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道德教师读后感篇5

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理论水准,于是利用工作之余,认真阅读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从中知晓了许多新知识,懂得了许多新道理。无疑,这将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莫大的帮助。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作为教育下一代的言传身教者,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与培养下一代息息相关的大事。教师不是神,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做人有做人的准则,干工作要求具备最起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果说对教师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这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

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義在《续师说》中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未师矣。"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为人师道,端品为先""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些历史名句无不充分说明师德的重要性。"学为人师,德为世范"的高度概括,更强调了教师品德高尚的示范作用和重要地位。育人先育德,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谛,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首要条件,也只有加强师德教育,才能保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二十一世界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责任的呼唤。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使教师满怀激情地组织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对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都能宽容和理解,并给以真诚的激励,营造出民主、温暖、健康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想象丰富而开阔,思维活跃而流畅,记忆快捷而有效。这显然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各种潜能的挖掘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信任,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并激发出内在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更加主动地认识自己、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有效的发挥学习自觉性和提高学习效果。

师爱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世间情态、人情冷暖的感受。学生耳闻目染教师的风范,同时感觉到被关注、被理解、被信任,自然就减少猜疑、狭隘、自私、自卑或狂妄,更多表现出坦荡、宽容、友好善良、乐观自信、通达、善待他人、善待环境,在为人处世中,就会常获得积极而肯定的情绪情感体验。这些显然有利于健康情感的培养,促进心理的健康。

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师的失误有弥补作用,对教师的自我完善有激励作用。教师也是人,谁能无过。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失误,不可能尽善尽美。如果学生经常领受老师的无私关爱,他们就会用情感去过滤老师的失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必须不断地发展、完善自我,才能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爱心会激励教师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完善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的价值。

同时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美誉。我想,师德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人才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祖国的栋梁。

道德教师读后感篇6

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六条规定教师要“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千百年来社会、学校和家庭达成的共识,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崛起,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远远不止课堂教学一种形式,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日趋多元化,教师要想维护其在知识上的权威地位,并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方面正确引导学生,教师拥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了,教师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其次,伴随节约型社会的创建和教材的循环使用,课本会相对固定多年,但也注定了教材不能第一时间体现与反映日新月异的社会新变化与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同时,教材也很难顾及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与需求,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学习,读后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后感》。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意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而且其自身的学习也就不应该再是一次性的、终结式的学习,必须是连贯的、持续的学习,学习要贯穿于自己整个职业生涯。因为对自己的教学生涯来说,几年的大学学习是无论如何都不够的。教师需要与知识和教学法的发展保持同步。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需要以自身的行为和态度示范终身学习的特点。

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老古董”多得很呢!一旦教师不给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太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教师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丧失人的本质,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显得多么令人厌恶。

苏霍姆林斯基说:“深湛的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浓厚兴趣,这一切教师用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所必要的条件,教师的知识越精湛,视野越宽广。”知识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渊博的知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素,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影响学生的力量源泉。具有渊博的知识积累的教师将给那些正要走上人生征程的青少年带来何种程度的震撼,的确是无法估计的。要造就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教师必须渊博。因此,教师必须勤奋学习,给学生树立一个刻苦求知,严谨治学的榜样。在教学中教师绝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根据大纲精神、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时代需求,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妥善安排、巧妙启发,有重点、有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训练,从而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随着代的进步,科学文化知识也在不断地翻新, 教师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理应成为热爱学习的典范,成为终身学习的带头人。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加强自己的知识基础,以更全面的知识体系来教育我们的学生,以更渊博的学识来为我们的学生服务。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职业进取心的表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服务于育人之道。

《道德教师读后感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