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山读后感7篇

时间:2023-02-19 13:03:21 分类:读后感

优秀的读后感,是可以吸引很多读者去阅读相关的书籍的,撰写一篇读后感能够强化同学们对书上内容的分析,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踏青山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踏青山读后感7篇

踏青山读后感篇1

本文主要讲了:在中国晋西北,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这山沟里任意破坏,也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风大的时候,能把牛马等大牲畜吹得向后倒退,有时能把它们卷上七八米的高空再抛下来这么厉害的风暴,使那坐在作者对面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读完课文,我觉得老人很伟大,为了让这里不再有自然灾害,就组织了七位老汉治理这条沟,现在有五人离世了,他最可敬的老伴也同样过世了,老人在这样失去老伴而又孤独的环境下,并没有放其他植树的选择,他的女儿特意来接他去享清福,可他也没有走,那清闲安适的生活他却不要,15年,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个奇迹太了不起了,而且还用林业资助每户村民都买了一台电视机,是啊,老人为了村民,什么都能奉献出去。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青山中得到了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远不老,青山也是不会老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老人这种伟大的精神。

踏青山读后感篇2

这篇课文讲了在大西北,一位山野老农用植树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用了自己20xx年的光阴来植树造林。

“青山是不会老的”这是课文中的一句话,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这位山野老农的生命价值就通过植树造林来体现,尽管已经年过花甲,但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是不分年轻与否的。或许,这位山野老农这十五年来都是幸福、快乐的;或许,他站在高处,眺望着那一望无际的森林,望着这一大片由自己和另外几位老人一棵一棵亲手栽种出来的树,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种出来的这一大片树林,会觉得自己活了一辈子,都值得了;或许,有些人,不理解老农的所作所为,就在他们问老农时,老农会欣慰的大声笑着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没错,青山是不会老的,他原本只是一位山野老农,但是,他和几位老人凭自己的双手,靠着自己的一己之力,中了3700亩林网,在他人看来,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但这位山野老农却做到了,老农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我认为,一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在于他一生的意义,如果没有价值的`生命,是毫无意义的,像老农这样的植树造林精神,才算的上真正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青山是不老的。老农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踏青山读后感篇3

今天,我看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我看完之后我的感受很深。

中国的晋西北是一个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可见这里的风有多大,多么危险,可在这里一个瘦小的老人和他组织的七个人一起植树,在这期间五人已相继离世,一天他植树回来,发现自己的老伴已经在炕上过世了。现在只剩下81岁老人一个人了。在他种树的十五年间,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十五年,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多亩林网。这些数字令我震撼,这是任何一个普通的老人都无法做到的。他的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享清福,可是老人一次次地拒绝了,他觉得种树是他命运的选择,青山是他最好的归宿。他还那么无私,他还用林业收入给村里每一户居民买一台电视机。他已经把生命转化成另一种东西,他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马永顺,他曾靠弯把子锯一个冬天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人完成6人的工作量,他为了补回这些树,每年春季都植树。1982年马永顺还有8000棵树没栽上。有人劝他:“你种那么多树要享清福了。”但马永顺坚决不要。他坚持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他是一个植树英雄。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多植树,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踏青山读后感篇4

读了《青山不老》这篇文章,我为文中的老人而感动。

老人留下了青山,绿化了环境,最重要的是保护了环境,造福了人类。20xx年竟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20xx年竟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

是啊,青山不不会老的,老人的宏伟设想,是多么的伟大,他为了要栽树,他的女儿三番五次想把他接到城里享清福。可是,他每一次都没有去,是因为他把树木当作成自己的朋友和亲人,他不愿意离开这里,不愿意离开树木。他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地神话和奇迹,他虽然是一个老人,但是,他仍然很坚强,他想自己爬不起来的时候,才放弃栽树。他对树有着多么深厚得感情。青山上得树木都是他用辛勤得奋斗而换来的,他什么也不后悔,因为他有树木来陪伴他,他不会觉得孤单。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我们的植树英雄:马永顺。国家需要木材,马永顺伐树36500棵。他为了补回这些树,每年都种百分之三十。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们也要保护地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能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这样人类可以继续住在这个星球上。

踏青山读后感篇5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位老人在干旱、霜冻、沙尘和风暴,与生命对抗,怪物盘踞的地方,组织着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这时候已经有五位老汉离开了人世。

这条是中国晋西北西伯利亚大风常常肆虐的地方,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意思就是风大的时候。能把牛马等大牲畜吹得向后倒退,有时候能把它们卷上七、八米高的高空,再是坠落下来。这位年过花甲的老汉用自己的所能去创造这块绿洲,这位老汉却是一位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公公。

有一次,他去山上捡木头回来时,发现与他风雨同舟一生老伴,已经静悄悄的过世了,当时他已经81岁了,知道自己可能不久后就会离开人世,他唯一的女儿多次向他说去城里住,他却说栽树是命,屋后就是我不久后生命的归宿。

有一次,他帮助了村里人的每个人买了一台电视机。后来还说:一定还要继续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梁衡和老汉去看了屋后死去的亲人,老汉说:“这些树下的淤泥有两束厚都是好土啊,保住了这块土地,我们才有绿树,有了这一棵棵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块美丽的土地。

看完了这一棵棵绿油油的树,他们就在村口道别老人。走进院子,有可能老人再也不会走出来了,他就这样来表现出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为另外一种东西。他就是正与山川共存,与明同辉。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了,世界都需要有这样的老人,还会有青山不老的老人。生活中这样的事有很多,比如清洁工,他们为城市添加了色彩。比如……

踏青山读后感篇6

文章开头便让人感到了浓浓的绿意:“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然而,文章所说的这个地方,竟是中国的晋西北,竟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竟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恶兽盘踞之地!

读到这里,我不禁心中好生疑问:“这样的地方,怎会有文章开头的那一片绿色?”没有错,这绿洲的出现,是因为那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65 岁的他居然组织了7 位老汉共同治理山沟。老伴过世,他顾不得悲伤,更加坚定了自己要“绿化环境到死”的信念;他的女儿要接他去城里享清福,这不是81 岁高龄的老人应得的回报吗?人老了,过平静的生活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但是,他,不肯。他坚定不移的相信种树便是命运的选择,他执着地坚持着在旁人看来有些可笑、不现实的宿命,把屋后的青山认定为他最后的归宿!老人已跨过了八十岁的门槛,却还有宏伟设想:继续栽树......他这样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原本,他(她)(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他(她)要通过追求,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他放弃了人生中一个常人最舍不得放弃的部分:逸。

他从没有萎靡不振过,他把毕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命运的选择”,为国家作出了贡献。放眼老人的一生:他的人生是充实的,还有快乐——因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快乐。老人对青山深深地爱着:他创造了它,它也帮助了他——它给了他信仰:坚持自己的抉择。

踏青山读后感篇7

今天,我读了作者梁衡写的一文——《青山不老》,并深有感触。

本文主要讲了:在中国晋西北,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这山沟里任意破坏,也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风大的时候,能把牛马等大牲畜吹得向后倒退,有时能把它们卷上七八米的高空再抛下来这么厉害的风暴,使那坐在作者对面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读完课文,我觉得老人很伟大,为了让这里不再有自然灾害,就组织了七位老汉治理这条沟,现在有五人离世了,他最可敬的老伴也同样过世了,老人在这样失去老伴而又孤独的环境下,并没有放其他植树的选择,他的女儿特意来接他去享清福,可他也没有走,那清闲安适的生活他却不要,20xx年,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个奇迹太了不起了,而且还用林业资助每户村民都买了一台电视机,是啊,老人为了村民,什么都能奉献出去。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青山中得到了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远不老,青山也是不会老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老人这种伟大的精神。

《踏青山读后感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