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课读后感8篇

时间:2023-02-18 18:06:18 分类:读后感

把握好思路,是我们写出一篇结构层次清楚的读后感的首要条件,撰写一篇读后感能够加强你们对名著思想的分析,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太空课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太空课读后感8篇

太空课读后感篇1

自从读了《飞向太空港》这本书,心里有很大的感触。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在原来我还没有读这本

书时,认为航天员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职业,她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应该是很好的,可当我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我国西昌卫星发射场的航天员与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她们的住房简陋、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吃…可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们依然千辛万苦,白天黑夜,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搏斗。她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敬佩。

发射场虽不是战场,但是同样有着牺牲和死亡,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不管白天黑夜废寝忘食的攻克难关。有的却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而重病卧床不起,献出生命,我相信每一次的发射都有航天人员的呕心沥血。他们不管千辛万苦,不管狂风暴雨,齐心协力战胜困难,这种顽强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太空课读后感篇2

每次仰望星空,看着那北斗七星布下的星阵,像一条丝带横穿天际的银河;看着那划出短暂绚烂的流星,以及浩瀚无垠的苍穹,总会激起我们无数的想象,遥想那缥缈的空中,有怎样的美丽街市,想着我们是否能飞到太空,亲眼目睹那“美丽的街市”,让我们心中那份好奇心得到满足。

而著名作家李鸣生先生所著的《飞向太空港》这本书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中国航天人第一次和国外科学家合作,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同步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文中详细描述了卫星飞天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台前幕后的故事。

一个民族从坚守地球到遨游太空,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有无数的困难和艰辛,是无数人用青春、汗水,坚持不懈的奋斗甚至生命换来的。

太空课读后感篇3

最近,我读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丛书《 飞向太空 》。本书生动地记载了古今中外载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课外的一些航天小知识。通过阅读,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人的成就,离不开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同时,还需要有一种精神来支撑,就是奉献与拼搏。它正是我们小学生值得学习的精神。

我们要学习航天员的拼搏精神。21世纪的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在我们身上寄托着一个历经沧桑的古老民族腾飞的梦想与希望。因此,我们从小就要打下顽强拼搏的信念,为辉煌的明天创下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在20xx年崭新的学年中,我们又将以全新的面貌,去拼搏昔日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最薄弱的环节,打破以往的目标,冲向梦寐以求的终点 …… 当然,不同的人在新的学期有不同的目标。比如,我的目标就是攻克令我头疼的体育。在新学期里坚持每天晨练半小时,争取在今年的体育总评时,能够得个笑逐言开的“a”。偷偷告诉你们吧,我的梦想是在不久的将来当个女航天员,遨游在浩瀚无际的宇宙,实行“太空行走”,与神秘的宇宙来个亲密接触,将实小鲜艳的彩旗插到月球上、火星上,让它飘扬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

我们还要学习航天员的奉献精神,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为我们的校园增添光彩……

人生只有明天,没有今天。让我们向着辉煌的明天,拼搏吧!向着和谐、美好的未来,奉献吧!

太空课读后感篇4

李鸣生是中国航天第一人, 供职于解放军总政治部。他所著的这本《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亚洲一号”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1957年,苏联的也是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寻找新家园的序幕,让人类看到了明天希望的太阳。从那儿以后,美国、日本、西欧国家等纷纷将卫星送入浩瀚星空。虽然有失败,但航天人却从不气馁。致使在当时出现了像美国,苏联这样的航空大国。

而中国是在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后近30年,才将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成功发射。那个辉煌的夜晚是每个炎黄子孙应该铭记的。中国又在1984年后将第六颗卫星发射。或许是中国的进步令人叹为观止,又或许是中国的航天技术惊为天人。美国将屡试屡败的“亚洲一号”卫星卖给中国。让这个刚展露锋芒的先前一直落后的国家来发射这个卫星。

这其中的辛酸未曾经历的人是不会知道的。中国代表团赴美屡屡遭人冷眼和羞辱,好不容易谈成一家公司,老板却破产了。虽然最后是成功的,但这是用航天人的艰辛努力换来的。

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为了成功发射“亚洲一号”,有大把大把的工作人员无暇顾及的自己的亲人孩子,甚至常年不见。有位从北京来的年轻姑娘,因发射场上一次事故便英年早逝。一位叫于福良的火箭专家为了不耽误工作,每次都抽空给患有怪病的女儿翻身。指挥员胡世祥的母亲、岳父接连病故,但他却未能回去料理后事。只能在夜深人静时看母亲照片。

中国航天业的成功是以航天人的汗和泪,甚至生命换来的。但他们付出的这一切都是无怨无悔。

所以我们要向航天人致敬。

向中国航天事业致敬。

太空课读后感篇5

?飞向太空港》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书写“空间文明”的先河。该书是教育部统编八年级(上)语文教研书,纪实作品阅读指定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7年12月出版了第一版。作者李鸣生,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全书生动叙述了1990年4月7日,在中国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新郎迎娶了美国新娘----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美国卫星“亚洲一号”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由来始末和曲折过程。整本书自然流畅,节奏紧凑,有血有肉,感人至深。合作与友情,冲突与碰撞,镜头感和画面感极强,近三百页的文字,让我一气连读了两天,像是看了部持续放映的超长纪实电影。中国航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事迹和精神,令我感动到数次流泪。

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把人类带入了神奇的航天时代。而中国,这个早在一千年前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火箭的国家,这个过去连自行车、汽车、飞机都不能制造的国家,1970年4月24日,也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地送上了茫茫太空!1984年,“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一声“怒吼”,将中国的第一颗同步卫星送上了太空。

1986年是航天史上的大灾年,继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意外爆炸后,又发生了几起火箭和卫星爆炸事故。美国总统里根仍然坚定地说:“在冒险扩大人类活动领域的过程中,这类痛苦时间在所难免。可是未来不属于怯懦者,未来属于勇者。”航天发射,毋庸置疑,是人类史上一项颇具风险与悲壮色彩的伟大事业。发射场虽然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看不见的牺牲和死亡。然而,这没有阻止人们探索宇宙,开发空间文明的前进脚步。开拓天疆,造福人类,早已是地球人神圣而伟大的共同使命。

百年挨打史,在炎黄子孙的心灵上,烙下了苦痛的伤痕。圆明园那一截截直刺苍天的残柱,成了中国人民耻辱的“纪念碑”。中国,这个火箭的故乡,走过了几千年蒙昧苦难的岁月,面对挑战的世界,终于开始举起了火箭的旗帜。1986年,中国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宣布对外开放,开始承揽外国卫星发射业务。然而,周游列国,冲向国际世界,又是谈何容易。1986年,当中国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代表团到美国会谈时,靠得仅是几张皱巴巴的图纸和几张嘴。至于标书是什么,怎么写标书,都完全不知道。国外的专家和老板们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拒绝空谈,只认事实,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把一个公司的命运随随便便系在中国的裤腰带上的。美国的画报上竟然还出版了这样的漫画:四个啤酒瓶组成一个“发射架”,“发射架”上挂着一个又粗又长的鞭炮,鞭炮上写着:中国“长征三号”!这就是有些美国人对我们中国航天技术的评价:他们认为我们的发射架是啤酒瓶做的,不保险;而长征三号火箭,则像一挂小孩子玩耍的鞭炮!甚至有一位西方的记者曾打了一个比喻,说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就像一只又大又肥的螃蟹,刚摆上国际餐桌时,各国卫星公司的老板们纷纷伸长了鼻子,抢着去闻香味,尽管个个垂涎三尺,却又谁都不敢先尝第一口。

1988年,“长征三号”火箭又将一颗通信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世界的目光再次转向了中国。这次,有了敢尝第一口“螃蟹”的人,便是而今誉满全球的亚洲卫星公司。凭着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专长,亚洲卫星公司购买了美国休斯公司的“亚洲一号”卫星,可谓是启动中国“长征三号”火箭将外星送入太空的第一人。然而,这次合作,谁都没有想到,除了政治因素,困难会有这么的多,前前后后历时一年多才得以成功发射!

1990年的中国,我们自认为先进与落后并存,原始与现代同在。尽管内心很不愿意承认,比起发达国家来,我们仍然还是个比较贫穷和落后的国家。美国人到西昌,刚下飞机的第一句话竟然就是:“啊!这儿简直相差太大了!”脸上的表情,仿佛像是从地球一下踏上了月球!美国专家们很多吃用和生活用品,甚至烤箱和山地车,都是他们带来,或是家人从国外寄来。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虽然搞的是尖端技术,即使背后有了国家很多支持,然而那儿还仍然几乎什么都落后:交通,宾馆,服务,通信,翻译,甚至是供电,空调,设备,技术。中美星箭协调非常复杂和艰巨,由于长期封闭,当时的中国居然都不知道,火箭和卫星的接口竟然还有国际标准!长期封闭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就像被狠狠地抽了一鞭子。国际标准和家传秘方严重冲突,中国只能改动自己的硬件,修改软件,还要完成中美联测等,其间又有各种保密和互防,困难和冲突可想而知。发射成功后,美国休斯公司副董事长鲍夫曼评价中国这次干得非常漂亮:“一是气象预报准确;二是发射时间准;三是卫星入轨精度高,报轨道参数也非常及时。这次是休斯公司打了八十多颗卫星中入轨精度最高的一次!”合作期间,中国的热诚和技术,也使得外国专家们从刚开始的再也不愿来到中国,到后来的180度大转弯改变。

1990年,中国火箭发射国外的商业卫星,东方和西方携手架设空间桥梁,这是第一次。在通向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道路上,中国才刚开始,也仅仅是开始。中华民族,曾为这个世界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可是在近三四百年来,远远落在了西方先进国家的后面,我们因此而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这是事实。不过,我们毕竟还有一些东西没有失去,那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重新选择机会和争取再次腾飞的权利。研究中国长征问题的专家,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先生说:“长征已给中国的面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意识,使这个国家出现了许多世纪以来所缺乏的团结与精神。”曾参加过长征的国防部长张爱萍,运用诗人的想象和哲学家的智慧,把中国的火箭命名为“长征号”火箭。

今天,中国的火箭已构成了一个“长征号”家族。“胖五”的成功,仍然给我们带来内心的撞击和沸腾。中国航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神舟”,“嫦娥”,“天宫”等系列的辉煌成功,让我们自豪,也鼓舞我们奋进。

太空课读后感篇6

在20xx年9月25日10分04秒,“神舟7号”发射升空,世界瞩目。这次成功飞天,让全国人民都非常高兴,我当然也不例外。几天后,我读了一本名为《飞向太空》的书。

?飞向太空》这本书里介绍了“神六”发射背后的心酸史。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都是万里挑一的最优秀的航天员,艰苦的训练,刻苦的工作使他们异常坚强,他们十分自信。在登上“神六”后,他们泰然自若,坚信在太空里,他们能成为正式的天空来客。书里还告诉我们,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希望。我们身上寄托着一个历经沧桑的古老民族腾飞的梦想与希望,而航天员就是我们的楷模。

读完这本书,我认识到了这条漫漫航天路的艰辛,同时也知道了要学会克服困难。费俊龙,聂海胜之所以能够成功飞天,这离不开艰苦的训练,刻苦的工作。要知道,在茫茫宇宙中,宇航员要克服失重、缺氧等困难才能存活下来,对比下来,我们学习上的这些困难对他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我们遇到了困难不能退缩,要勇于面对;有题目不会做要再多读几遍,不能觉得题目很难就放弃了,那么,这样你永远都不会获得成功……

我相信,只有努力了,凡事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太空课读后感篇7

距离起飞还有一分钟,专家们全都站了起来,任总的手指幼崽下巴上抓来抓去,谢总的双手也在胸前搓揉起来,胡世祥推了推眼镜,一颗仿佛在燃烧的心还是禁不住微微颤抖了起来。倒计时计算器变幻着绿色的字码:二十五秒……二十三秒……二十一秒……“开拍”所有跟踪设备全部启动,“点火——”,“起飞——”,随着一声巨响,火箭腾空而起,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红了半个天空!

这是《飞向太空港》第六章中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载着“亚洲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的过程。虽然文字不长,但谁都能体会到发射前的紧张氛围。而火箭成功发射也是令全国人民振奋、惊喜的。不,不应该说是惊喜,这样的成果是所有人员千辛万苦努力的结果,是他们应得的!

在没有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并不了解中国航天工业的发展历程,仅仅在有火箭发射时才会注意到,一直以为中国航天工业是一帆风顺的。翻开这本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中国人手脚爬行,好像四脚动物,每迈一步,都会遇见形形色色的困难。为了争取卫星的国际商业市场,乌克力带领代表团寻访美国,但屡遭拒绝、嘲讽,但他们没有放弃,最终取得了“亚星”的发射权。为了满足美国人的休息要求,加设了许多娱乐场所。当美国专家在休息的时候,我们的中国专家正忙里忙外的干着活……但好在,最终在双方的配合下,卫星成功升天,全国轰动,中国成功打入了国际商业市场,为现在的火箭发射打下了基础。

如今中国已经能自行制造火箭,向火星发射探测器。我们要学习曾经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争取在未来为祖国航天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太空课读后感篇8

刚刚打开《飞向太空港》这本书,第一句话就是:踏上西昌的土地,便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我未曾去过西昌,读完这本书,它在我脑海中模糊的样子,让我心生敬畏。

这里是个孕育新科技的地方,过去我们的前辈们在这个神圣的地方,发射了第一支火箭和卫星,科学技术人员日日夜夜的辛苦研究,为中国的航天技术撕下来许多不好的标签。当时因为中国技术不敌美国、苏联和日本很多国家都不愿相信或给予帮助,可是,西昌这个充满奇迹的地方,通过速度惊人的成长,向世界证明,中国可以做到。

我们的祖国母亲,她也正在努力成长了,近期认为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充满魔力且未来可期的大国。在其他国家先进化的时候,中国在实行“闭关锁国”这个政策,等一切都醒过来的时候,我们选择让中国再次走上时代的道路。用着同样长的时间,却做着更多的工作,几十年的努力,使得她成为世界的前沿。

如今,拼力量,我国不会输,拼技术,我国更是名列前茅,人民的付出是不可磨灭的。一根柱子可以撑起一面旗帜,成千上百万根柱子就可以为这面旗帜撑起一片蓝天。

她像一位少年不断成长着,她也想要成为这个时代最闪亮的一颗星星。

有机会,定要去西昌,感受那片热乎乎的土地。

《太空课读后感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