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月亮读后感8篇

时间:2023-02-18 11:10:16 分类:读后感

读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在交流,同时读后感也要写好才行哦,撰写一篇读后感能够强化小伙伴们对书上所写的领会,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折月亮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折月亮读后感8篇

折月亮读后感篇1

“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第一次看到这时还未读过这本书,但这句话就像是自由、理想和现实撞出的火花点亮在我面前。

细细读,作家毛姆用自己对人性敏锐的洞察,用幽默的文字、动人的情节、深刻的思想编织了一位艺术家的传奇人生,探索了艺术与生活的矛盾与相互作用。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年过四十,前半生简简单单生活,看起来很幸福。纵使与他关系最亲密的夫人曾说他没有一点艺术细胞,像个木头,但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一切开始追逐梦想,我喜欢他即便深陷噩运但却依旧深陷其中的享受姿态,也佩服他即便充满未知却依旧不回头地踏上塔西提岛。

月亮高挂夜空,六便士是生活必须,月亮和六便士的选择,谁都没有错。每个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活着的意义多样,只要忠于内心,诚实地面对内心的声音,认真地选择自己对社会该做什么贡献,这就足够。思特里克兰德用抛弃道德枷锁来追求灵魂的声音很动听,亚伯拉罕听从内心的声音放弃高薪医院而去当检疫员也是一种选择,这不是糟践自己的生活,而是高于生活高于物质地去追寻精神世界。

书里所言:“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循规蹈矩的生活是否让你失去了一点快乐呢?那就勇敢起来吧。能像主人公那样为了理想而痴狂的人是少数,但是,是否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偶尔抬头望望月亮呢?

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去世了,但我想他留给我们的这句话“look up at the stars, not down at your feet.”和毛姆想要传达的是一样的意思吧——脚踏实地,但要仰望星空。

折月亮读后感篇2

一位亲爱的书友,她以辩证的态度,和我讨论这本书,她认为精神是建立在物质上的,当然我认为是无可厚非的,感谢她吐露心声,对我敞开心扉,让我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月亮与六便士,不知道作者是不是这样想的,月亮代表灵魂,六便士代表物质。怎样你才会抬头看天上的月亮,而不是弯腰去捡六便士,当然是精神达到一定高度,物质也有一定保障,这才成为可能。有些人满脑子的指梦为马,浪迹天涯,用我爸的话来说,就是特么吃饱撑得,所以我不敢和他说我想怎样怎样。毕竟在他生活的年代,物质极其匮乏,追求物质是更重要的事。如果他满脑子都是浪迹天涯,估计我早饿死了[偷笑]

这两个的追求,就像计划生育一样,要宏观的去看待,有些国家鼓励早生多生,我们国家就是少生优生幸福一生。为什么会有差异性,就是目前那种对发展更有利。

在这个物质充盈的时代,很多人有了所谓的精神追求,去浪去旅行去寻找自己,在这个浮躁快节奏的社会,我鼓励人们这样做。倘若社会大都是一堆这样追求的人,一些读书人就会倡导追求物质的生活,作者就是在自己优秀作品里去注入倡导超越当时社会状态的人。没有人能说那种好,那种坏,就是作者的观点去引领我们思考。就像计划生育,我国是为了降低人口生长,一些国家是提高人口。

总之缺啥补啥吧!我目前的状态,会抬头看看月光,也会弯腰捡起这六便士,就像我爸不想把我饿死一样。

折月亮读后感篇3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关于梦想与追寻的书,小说讲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巴黎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他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斯特里克兰德却在追逐他的噩运,更准确的说是一个被梦想俘虏的人在追逐自己的噩运。别人的人生是在不断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斯特里克兰德拒绝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一层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小说里的那个“我”问他:“难道你不爱你的孩子们吗”?他说:“我对他们没有特殊感情”;“我”再问他:“难道你连爱情都不需要吗”,他说:“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别人也许会同情他的穷困潦倒,他拿起画笔时,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君王。这样的人当然可恶。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自私,没有责任心,不屑和“社会”发生任何关系。但他又很无辜,因为他的眼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他不是选择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如果说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比别人更服从宿命。梦想多么妖冶,多么锋利,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但是斯特里克兰德拒绝成为“人们”里面的那个“们”。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子定格在查尔斯的最后时光。一个太平洋孤岛的丛林深处,一间简陋土屋里,那位因病而毁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画的满墙壁画中,聆听波涛汹涌的颜色——对,那时他已经失明,只能聆听颜色,金色是高音,黑色是低音,白色是微风,红色是尖叫。我承认,此情此景不能唤起我丝毫的怜悯,因为心中唯有敬畏——骇然与敬畏。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宁静。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胜利。虽不信神,我想这就是那个人们应当在胸前划一个十字架说“阿门”的情景。

他的头脑里只惦记一件事,仿佛生来就是为这件事而来。他为了能做到渴望的这件事,可以抛弃一切,完全出自内在的激情和热情,有种“时不我待”的契机,如若不去做这事就会感到时时不安与惶恐,完全没法生存及生活下去。可以说,他的整个身心全都被这件事给拽住了,就像他给自己挖了一个洞,有东西拉着他下去,不受自己思想控制。你可以说他“六亲不认”、“太自私了”,但他确实是在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一件一生未完成的重要事情。他厌倦自己的碌碌无为、按部就班,当别人问他是否会想以前,他笑笑,“我不想过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

原来,这世界上有一种人,活着只为追求真理,而这真理就是那些自己认可并喜欢的事情。而心心念念做喜欢的事情,什么时候启程都不晚,也许某时像有人指引一般,让你靠近,明白自己来到这世上真正的意义。

斯特里克兰德的人生只能作为理解他作品的一个入口,却不具任何普遍意义上的借鉴价值。相对而言书中真正聪明的倒是二流画家戴尔克?施特略夫,他知道自己不具开创性的绘画才能,便专心画画糊口。他有自己的画室,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也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他完全明白创作的痛苦,“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

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当然,故事里他低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天才的破坏力,但这只是情节的偶然,不是施特略夫的必然。

施特略夫虽然艺术才能极其平庸,他自己本身只能画些庸俗的题材,水平很一般。但是他能欣赏思特里克兰德的天才,感受到思画中蕴含的艺术之美,即使这种艺术之美还未能被当时的主流审美情趣接受。出于对美本能的向往,他无私地资助思,帮助他。他虽然是个平庸的画家,但是在为人上却有伟大之处。他自己无法创造美,但是他那种欣赏美的才能以及对人的热忱正直,让他变得伟大而不平庸。这是普通人而能伟大的典型例子。我很喜欢他,因为我觉得这是才智普通的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了。才能是天赋,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但是性情和品味确实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的。

施特略夫曾说过的一段话:“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地就能够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创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毛姆让施特略夫这样一个毫无才能的画家来讲这句话,表现出一种特别的张力。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如何超越平庸呢?就是要有勇气去感受体会想象那些天才所经历的思想折磨啊!

斯特里克兰德和施特略夫这两种人生,一个是伟大的不幸,另一个是平庸的幸福,如果一个人能够选择的话,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却在选择的同时又都对遥远的伟大趋之若鹜,不断幻想非凡的莅临。但要知道,“伟大”实在是一条灵魂的不归路。如果狠不下心来伤人伤己,那还是施特略夫的路走得更容易些。但即使是施特略夫,因为理解了美,意识到了天才的可贵,也不得不忍受无穷的屈辱与折磨来完成他的理想主义。到最后,真正的理想与结果根本无关,就好象斯特里克兰德必须画画,哪怕失明;而他画画这件事却与画根本无关。

月亮和六便士,理想与现实。正像毛姆说的那样,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抬头看天,也便错失了那月亮。”月亮”是美好而遥远的,就像人们追寻的梦想,但追寻的过程也许孤苦,甚至最后会一无所得;squo;六便士squo;象征着世俗、琐碎的生活,但也有其存在价值。你的要的究竟是squo;月亮squo;还是squo;六便士squo;?

折月亮读后感篇4

今天是阅读《月亮和六便士》第三天,原计划一天阅读100页。第一天之后,随着“我”的叙述层层推进,我的阅读进入佳境,不知不觉,现在已经读完477页。

正好从第18章到今天的第44章,告一段落,写了“我”客居在巴黎的所见所闻。

斯特罗夫,一个平庸画家,画画平常,长相平常,心地极度善良。娶未婚怀孕几个月陷入窘境的布兰琪为妻,有善良的成分;布兰琪出轨后几个月,如果回归家庭,他依然愿意和好如初,依然有善良的成分。救助病危至命悬一线的斯特里克兰,并且接到家里护理使其康复 ,这是实实在在的善良。后来自己的妻子出轨,和斯特里克兰一起过日子几个月,结局自杀悲惨死去。他悲痛欲绝,准备回家乡度日,临走却去邀请斯特里克兰同行,善良仁慈到无极限。

布兰琪,一个悲剧人物。未婚先孕,悔不当初。无可奈何嫁给斯特罗夫,如果安心过日子,倒是好事。出轨斯特里克兰,离开自己的丈夫,是决绝的。几个月后,被斯特里克兰抛弃,她选择自杀,是决绝的。其实,生命是最宝贵的!被抛弃,自尊心作祟,也可以不回去。自己努力工作,养活自己,照样可以过好每一天!

斯特里克兰,抛妻弃子,一走了之,也罢。始乱终弃,抛弃同居几个月的布兰琪,也罢。宁愿做冻僵的蛇,得到温暖苏醒了,对救助他的善良的农夫一样的斯特罗夫咬一口,让恩人家破人亡也罢。在斯特里克兰眼里,都不重要了。重要的事情,唯一的事情是他的梦想:画画!画画如同一轮明月高悬苍穹,皎洁妖娆!画画这个梦想在他的灵魂里左冲右突,魔力无限,如同旭日东升一样,欲要喷薄而出!

金句:“男人的灵魂漫步于宇宙最偏远的角落,而她(女人)却想将其囚禁在柴米油盐之中。

因为女人只会谈恋爱,她们把爱情看得很重,那是很搞笑的。她们想要说服我们相信爱情就是生活的全部。”

诚然,金句说的有一定道理。男女有别。男人的世界很广阔,他们有日复一日的工作(事业),有海阔天空的朋友,甚至时隐时现的梦想。爱情,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视线常常越过家人的头顶,望向更遥远的地方。

其实女人也可以这样,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孩子,照顾好家人,努力工作,有自己的三五个闺蜜,有自己的梦想。不是把爱情当作全部。婚变,不至于晴天霹雳,不至于寻死觅活,不至于抑郁成疾。忙起来,更精彩!没有时间烦恼,没有时间伤心难过!有他,生活美好!没有他,依然活的精彩!

折月亮读后感篇5

?月亮与六便士》的情节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基础,主人公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

毛姆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月亮和六便士》的情节并不复杂,写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

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

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

折月亮读后感篇6

一经读起,不忍放下。

看到书评大多数人在说,“一地皆是六便士,却无几人抬头看看月亮”。与其如此评价,在我看来,此书书写,不如是人性的考量,与大多数人最内在的潜藏”。

斯特里克兰 人到中年抛妻弃子,为自己暂未被人认知的绘画理想远赴巴黎,虽丧良知,却侧面反映大多数人为梦想奋力一搏少有的勇气。他的傲慢无礼毫无感恩 爱与良知,原配的爱,与后期布兰奇为他愚昧的死,在他看来都是负担,他痛恨自己的欲望,却又无力控制。他看来除了精神世界,其它外在的一切均是负担与无谓。他的画作是他仅有的炙热赋予的灵魂。

德克斯特洛夫,他有着无限的慈悲心 善良 仁义…单纯善良而美好。可反面又反映不露声色的自卑 懦弱 委屈求全,无论克兰如何无理谩骂打击他,他都是竭尽所能在帮衬他心中这位“灵魂”画手,在克兰病重 他恳求妻子收留他在家,夜以继日照顾他,到最后,面对妻子的背叛,他因为爱而委屈求全护她一世周全。他近乎偏执的爱很可怜 可悲 也很可恨。但他的单纯赋予了他最为可爱一面。

布兰奇,这个女性人物,我不知道如何书写对她的感官认知。她的性格特质大体都是隐晦盖过,不动声色 隐忍 贤惠 笑而不语,时而触碰她底线的内心叫嚣……本以为她与洛夫的感情线是此书唯一的美好,看到她背叛如此深爱她的男人时无限气愤,但读到最后,却对这个女人无法言语的爱表示无奈与理解。

面对克兰人物的无理 自私 目中无人,极度痛恨,却又不可主观评价。因为,貌似真正的艺术家都是疯子,有着常人无法理解感同的性格。

不是所有人都能放下六便士后得到月亮,但却不排除有那么一种人,他们不计得失之果,并不在乎是否得到月亮,只要在接近它的路上就好!

折月亮读后感篇7

读这本书是因一位绘画老师的介绍,也是因这本书的名字看起来很有趣,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主人公恩特里克兰德是个在伦敦做事的证券经纪人,他有一个富裕和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喜爱虚荣,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按理说,他应该满足于这种人世的快乐才对,尽管这种生活未免太过平淡。但是,就在他们婚后的第17个年头,他突然离家出去去了巴黎,抛弃了令外人羡慕的事业和生活。就在人们以为他的出走是因为有外遇的原因时,人们发现的事实是:他原来只是为了画画。这时的恩特里克兰德没有任何的绘画基础,也没有任何人教过他这些,他也不打算向任何人学习什么。在外人看来,他简直疯了,他开始变得生活窘迫,几次险些因饥饿和疾病而死。他画的画也完全不像个样子,总是在原有的事物上进行破坏,除了有个蹩脚的画家把他当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会买他的画,事实上他也从不轻易卖画。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拒绝了爱情和家庭,拒绝物质和欲望,一心追求个人精神的自由和艺术上的美,孤独地生活在他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艰难地跋涉着。他不需要钱,但有时金钱会束缚他,他不停地流浪,最后来到了塔西提岛上与土著人生活在了一起。这时的他看起来似乎很知足,他有了一个土著人作妻子,他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他每天都在那里作画。在他因麻风病病逝的前一年,他成了瞎子,但却在他的住所的地方画的壁画前整整面壁坐了一年,直到死去。他的妻子依照他的遗言焚毁了这一切,甚至没有留下一根木头。

这本书看着可能会让人觉得纠结,与以前看到的东西完全不同,习惯于用自己是常人的标准去衡量那些有个性的人,觉得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自身梦想的追求有些傻,但那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本就不能用任何物质来衡量。我们并不必非要去理解那些为了梦想而放弃一切,甚至生命的人,但至少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必竟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力。

作者始终对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人事抱有了解的欲望,并千方百计地接近他们,研究他们,最终有所体悟。

主人公在已不年轻的时候,放弃了体面的工作和温馨舒适的家庭生活,踏上艰辛的学画作画之路。

从此衣冠楚楚的证券经纪人开始流浪,而当现在的生活越背离原来安逸的生活环境他离自己的理想就越近,灵感也不断涌现,当他彻底抛弃自己的肉身的时候,他精神中最具有艺术气质的一面终于通过他留在塔希提小岛上的画凸现出来。主人公在塔希提岛上贫病交加悲惨死去的一幕令人震惊,这和其留下的惊世名作被毁一样让人惋惜却又无耐。主人公的行为真的是让人不知道该怎样评价,从来没想到有人会为了自己的理想进而做到这种程度,不管对谁来说应该都是不容易的,但他做到了。很神奇。

艺术家贫病交加的死去的故事很多,这本书的作都通过主人公的悲剧探讨了该如何对待天才、个性这个严肃的话题,在常人眼中,天才,艺术家总是特立独行、行为怪异,让人们觉得不管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无法达成共识,进而难以让人接近。但正是因为有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世界才会如此多彩有趣。

折月亮读后感篇8

中秋节的晚上,小东、小明和小红在宽阔的草地上散步。他们抬头看看月亮,突然,小东说:“你们想不想尝尝月亮是什么味道?”小明和小红大声说道:“当然想了!”这时,小红又说道:“可是,咱们的身高根本够不着月亮呀!”三个人顿时陷入到深思中。小明第一个想到办法,他说:“我们可以用树枝和线搭成梯子,挂在天空就可以摸到月亮了。”于是,他们按照小明的方法爬上了天空。小东拿到了月亮,他想把月亮掰成了一半,月亮突然尖叫了一下,星星看见了,赶快保护着月亮向西边跑,他们三个在后面追赶着。忽然间,他们的梯子飞不动了,他们快要从天上掉下来了,月亮告诉星星:“那三个小孩有危险,咱们应该救他们。”星星点了点头,于是月亮和星星一起救了他们。得救后,小东、小明和小红向月亮道歉:“对不起,月亮,我们不是故意掰你的,我们只是好奇,想尝尝你是什么味道。”月亮说:“没关系,我还能变出来。你们回家看到爸爸妈妈给你们准备的月饼,那就是我的味道。”他们三个听了月亮的话,跟月亮告别后,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回家后,小东、小明和小红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着月饼,爸爸妈妈告诉他们:“中秋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小东、小明和小红终于明白月亮为什么救他们了。

《折月亮读后感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