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之心读后感8篇

时间:2023-02-16 12:08:18 分类:读后感

大家能够在读完一本书后拿笔完成一篇读后感,撰写一篇读后感能够加强同学们对名著理论的领会,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佛之心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佛之心读后感8篇

佛之心读后感篇1

收孙悟空

两界山,旧名五行山。孙悟空便压在此处,火眼精睛,见唐僧便知是师父,从此唐僧取经之路不只一人,有了大徒弟孙悟空同行。

大圣显威力

打虎做衣,灭六贼:眼耳鼻舌意身(喜怒爱思欲忧)

唐僧初见识孙悟空的本事,喜的是有能人相助,忧的是与他善良本性相违背,虽有违背,但灭的都是一群害人的家伙。

思考角度不同

唐僧:有好生之德,再坏的生命,也不能打死。如此行凶杀生,去不了西天,也不是和尚所为,宁可自己死。

孙悟空:坏事者就该死,如不打死反被打死。(好比坏的念头就该坚决灭掉,留了反会滋长,心会被蒙闭,也无法成功)。

引出关键问题

孙悟空因被唐僧训话不得再伤人,受气内心不快,走了,留唐僧一人不管死活。

分析:师父训徒弟,理由充分,合情合理,和。

徒弟救师父,有功反被训,不解,心高气傲,不服管束,情绪失控,不和。

当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要冷静,格情欲念,冲动行事一定是错的,

观音送紧箍儿

如来曾说过:神通广大又不服管束的妖魔要带上紧箍儿,观音及时出现,给唐僧送上绵衣、花帽、紧箍咒。

孙悟空开悟

孙悟空到了龙王处,得龙王善劝,有缘悟出张良拾履典故,善心显现,心猿回归。

唐僧的智慧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唐僧再见识孙悟空法力之大。

能力越大的人越要注重情感沟通,唐僧首先承认自己言语重才导致孙悟空离开,表示理解,再承认孙悟空有本事有茶吃,自己没本事还饿着,提醒孙悟空打开包袱,巧骗他穿上观音送来的宝贝,念紧箍咒试探,果然有效,反复试了几次,孙悟空由怒转悔,心猿归正。

紧箍咒

就像法律一样,即保护自己,也约束自己。当一个人能力大到不受管束时,其实是危险的,是善恶不分的,当我们把约束当作保护去遵守时,紧箍咒也就自然消亡了。人人都有紧箍咒,社会才和协有序。

心得

我们修行之路首先一定要内心真诚,心诚才会有悟性,敢于面对自己的情绪,承认自己的错误,理解他人,从自身找问题才相和协相处。同时也是需要贵人相助的,心诚必得贵人相助,心诚才能明心见性。

佛之心读后感篇2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吴承恩先生的杰作,讲述的是一个泼猴和唐三藏及师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本书我虽然看了一遍,但是以这本书编辑的电视机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它给人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让人看了就喜欢上了它。

看完这部小说,我有很大的感悟,我觉得学习唐僧的全心全意,孙悟空的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本书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泼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写它从天不怕地不怕变为一个恭敬的猴子,为了师傅的安危他奋不顾身,他并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也不像沙僧那样憨厚,作者更是借助他这一点勾勒出孙悟空的大智大勇,自从唐三藏把孙悟空从五指山解救出来到取得了真经,这期间经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劫难都是孙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师傅的,最后才圆满的取回真经。在打白骨精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是凡人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真心。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多累,多饿,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门都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总是有好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会被社会淘汰,从我们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门说话,识字,等大一点儿他们又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在学校里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只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才能广交益友,可见书何其的重要。从书中我们会悟出许多真理,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佛之心读后感篇3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佛之心读后感篇4

本回合讲了啥?

书接前回,刘伯钦送唐僧到达两界山,遇到被压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唐僧救出悟空并收其为徒取名孙行者。孙行者护送唐僧继续西行,途中遇到六个毛贼,悟空一顿乱棍打死,唐僧絮絮叨叨一顿埋怨,孙悟空一怒而走到东海龙王处吃茶。观音化身老婆婆传授唐僧紧箍儿咒。孙悟空受龙王点化继续保唐僧西去,却被唐僧骗的带上了紧箍咒。

你可能不知道的西游事:

佛教说的六贼:眼、耳、鼻、舌、身、意。

孙悟空被压在哪里?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

孙悟空被压了多久?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squo;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squo;(西游是太宗贞观13年,可推算)

唐僧给孙悟空起名:猴王道:不劳师父盛意,我原有个法名,叫做孙悟空。三藏欢喜道:也正合我们的宗派。你这个模样,就像那小头陀一般,我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好么?悟空道:好!好!好!自此时又称为孙行者。

金箍棒:我这棍,本是东洋大海龙宫里得来的,唤做squo;天河镇底神珍铁squo;,又唤做squo;如意金箍棒squo;。

孙悟空的六个小贼叫什么?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

孙悟空最大的缺点: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

紧箍儿咒: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squo;定心真言squo;;又名做squo;紧箍儿咒squo;。

圯桥进履是啥?行者道:这是甚么景致?龙王道:大圣在先,此事在后,故你不认得。这叫做squo;圯桥三进履squo;。行者道:怎的是squo;三进履squo;?龙王道: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

唐僧个骗子:行者去解开包袱,见那光艳艳的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行者道:这衣帽是东土带来的?三藏就顺口儿答应道: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行者道:好师父,把与我穿戴了罢。

佛之心读后感篇5

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这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这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它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将傅雷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汇编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从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因为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能够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我最终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能够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可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样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者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为儿子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傅聪、傅敏的爱不是普通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导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既像儿子们的朋友,又像儿子们的教师。在为傅聪和傅敏提出提议与意见。这些不一样寻常的家书,拼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简单真诚却又伟大的爱。

佛之心读后感篇6

前不久读完了傅雷家书。直到读到傅雷夫妇的遗书时,内心不免有点痛惜,即便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五十年。最近一直在阅读傅雷夫妇的文字,难免出现一种错乱。多亏作者对傅雷一家的书信费心收集,能有幸一瞥傅雷这一家人的思想,实属珍贵。

我也曾有过几年的书信来往。所以十分明白写信、寄信、等信、拆信的心情。书信中,人们多半会吐露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以及一些在生活上所理解的东西。而父母给孩子的信,则更多是寄托着思念与望子成龙的心情。傅雷家书里,满是傅雷夫妇对儿子的牵挂与孜孜不倦的教育。在了解了傅雷的教育后,我才得以增长我的见识,见识到一个真正有艺术追求的人对生活的看法,对艺术的态度,对感情的思考。

其实让我写傅雷家书的读后感,我肯定是写不好的。因为有很多语句还未能深刻的理解。虽然能明白句子的意思,但并没有切身经历以及感悟。平时的书也读的少,里面提及的部分文学作品,我也没有涉猎过。所以也只是在仅有的认知范围内尽可能的去理解,必然会狭隘许多。

关于自由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思考最多的是做人这一个问题。觉得人生当中,做人是最难的。因为感情牵动或是生存环境,都难让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以前我一直在想何为真正的“人”,觉得人的定义应该是勇于追求自由。真正自由的人不会牵制自己的感情,真正自由的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自由的人不会被阻挡去路。只是这个自由是要建立在人人平等这个基础之上,否则自由将会变成放纵,成为罪恶的摇篮。所以,我一直认为追求自由的人是真实的人。在我心中艺术家就是这样的一种人,他们追求着自然,追求着自由。在生活中,在作品里,无不表现出纯粹又不乏内涵。好似自由存在于自然之中且不留下痕迹。

关于自然

人也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那在自然中表现出自我,也不失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现在的人一直妄想超越自然,这也许是人畏惧孤独的一种表现。我们无法超脱自然而活,但是能为尽可能的接近自然。不断的超越着自我,追寻着自然的过程,应该是我们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至于自然是什么?我认为是趋向于完美的事物。人不可能完美,但可以完全,人也不可能成为自然,但可以无限接近于自然。

回到傅雷家书里,傅雷教育傅聪。“先要为人,再为艺术家,最后是钢琴家或演奏家。”这里我认为是傅雷对人生三个层次的看法。一个钢琴家,可能后天的勤奋就可以完成。而艺术家,则多多少少需要天赋和对自然的感知。而成为人,这里的人肯定是指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的人是最繁琐最难达到的。钢琴家最易,艺术家次之,学会做“人”最难。而现在的人为了达到目标、某种名誉不择手段,却恰恰忘记了如何先成为一个人。“超凡脱俗是自由,沉淀于自然,是追求着完美。”这才是我对如何成为一个“人”的理解。

而傅雷对艺术家的理解,也颠覆了我原来的认识。傅雷说艺术家要控制情感,要理智。之前我一直以为艺术家是充满了情感,然后把情感舒展出来。而傅雷说要控制情感,演奏的时候(艺术创作的时候)要保持理智。我想理智的东西如何打动人呢?后来才明白这是我的逻辑错误,其实艺术家依然是富有情感的,只是高度的情感需要高度的理智来控制。这样才能将情感更好的表现出来,来感染感知的人。这么一想,艺术家确实不是一般人能为之。一般人能有一个高度的情感已经是不容易,更别说高度的理智来控制这些。

我很喜欢傅雷家书,里面可圈可点的太多,我没有办法一一赘述。需要丰富自己的见识后,再来品读,应该会有很多更深层次的理解。读完傅雷家书的第二天就买了一本克里斯多夫,这是家书中多次提及的一本书。此外,我在这一次的阅读中,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见解。只是觉得自己稍微一读书,就一堆的感触。不知道是情感上的敏感还是我见识太少。可能这本书真的很优秀吧,而我最近很少读到这么优秀的作品了。尤其是夹杂着这么多思想的作品。想必是十分诚意的,傅雷夫妇也没有想到这些书信有一天会汇集成书,供后人去学习吧。

佛之心读后感篇7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多少年来,一直成为人们必读的经典书目。那么,这样的经典也肯定有着它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是《西游记》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不畏艰辛。

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小时候的我,对《西游记》的认识还是很浅显的,只觉得故事中爱打抱不平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和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罢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领悟到了《西游记》作者的另一份用意。例如,作者笔下的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的艺术形象,不仅生动地体现了古代人民摆脱压迫的强烈愿望,而且也反映了人民为战胜邪恶、争得自由而不怕天,不怕地,敢于蔑视一切传统和权威的反抗精神。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作斗争的勇敢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或许,你看到了唐僧冤枉悟空,悟空回花果山的一幕;或许,你看到了猪八戒常常抱怨,说要回高老庄的一幕,但是,他们并没有留下师傅只身一人,他们是有情有义的。

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历经各种艰难困苦,但依旧执着,锲而不舍,不言放弃。还记得六十一回合,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吗?为了扇灭火焰山之火,帮助老百姓,孙悟空又是变虫子,又是变牛魔王,足以可见孙悟空的机智。正是在取经途中遭遇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狮驼岭斗三魔等等的八十一“难”,方显坚持的可贵,方显师徒四人不畏艰辛的难得!

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身上的品质着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坚持不懈,让我惭愧我做事时的虎头蛇尾;他们的团结一心,让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们的不畏艰辛,让我明白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

让我们一起捧起这本经典名著,在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里畅游,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吧!

佛之心读后感篇8

岂无万里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家信里的每一句话,无不透露着父母对孩子的爱。

距离再远,远的只是万水千山。《傅雷家书》里一封封的家信背后承载着傅雷暨夫人朱梅馥对远在万里之外的游子傅聪的关怀,关怀他的为人、生活、艺术,关怀他的苦闷、开心、感悟。傅聪和他的父母之间的感情不因空间的阻融而削减半分,是最令我感动的地方。也许血浓于水的亲情便是这样,就算不能天天陪伴在一起,也能念兹在兹互相放在心上。

在读着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信时,我也会不自觉的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十多年来父母对我的点滴付出。大概因为人的有些感情是相通的缘故吧!看到信中傅雷对傅聪的殷切期望,我似乎也感受到我的父母希翼我成人成材的心情;看到傅雷因为傅聪没有处理好工作和休息的关系而担心不已时,我仿佛也听到我的父母平日里要我多注意身体的细语叮嘱。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就是带着这样一种体会傅雷也体会我的父母的心情把《傅雷家书》看完的,回过头来发现感触非常多,也多了几分对自己的父母的理解和感恩。

在楼适夷写的《傅雷家书》代序中他提到:“傅雷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订定日课,一一以身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大概这个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便是以身作则。我的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念书到初中便辍学回家,母亲没念过一天书(受当时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三个舅舅都可以上学,唯母亲不能),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父母是农民或学历低而自卑过,相反,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幸运生活在农村,幸运有朴实的农民父母,同时也暗自欢喜自己的童年可以轻吻土地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真切,可以在落日余晖下看牛羊成群走在路上,在青草芳地里看蝴蝶嬉戏留影。从我的父母身上,我学到了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知识,那便是每一个中国农民身上所都有的勤劳、朴实、能干的品质,从小到大,他们在我的记忆中总是身体力行的诠释着这几项可贵品质的力量,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这是《孝经》开宗明义章里的一句话。《傅雷家书》中傅聪的父母,从通信起到最后一封信,有一句话一直贯穿于其中——便是傅雷的父母希望傅聪多保重身体。一九五九年傅雷就嘱托傅聪要多去郊外走一走,多亲近大自然,但傅聪没有听从他父亲的意见,因而在时隔两年后,傅雷给傅聪的去信中,傅雷说:“两年来我不知说了多少次,劝你到森林和博物馆走走,你始终不能接受。孩子,我多担心你身心的健康和平衡,一切都得未雨绸缪,切勿到后来悔之不及”。就是在傅聪的父母去世前的几封家信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语。可见,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关心,无一时中断啊!

每一个人都很可能会低估别人的能力,作为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的傅雷也不例外,他常常低估儿子傅聪的能力,为此,傅聪的母亲也常常劝说傅雷不要低估儿子的能力,傅雷自觉到这个缺点后,他便发出这样的感想:“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这种直觉的感情,我也曾从我的母亲身上体会过。初中时,有一段时间,我的脾气变得很糟糕,仿佛要以这个世界为敌,和父亲讲话时总会说不上几句便引起冲突,最后闹得父子之间很不愉快。母亲以她那种直觉的感情意识到我正处于叛逆期,便充当我和父亲之间的和事佬,尽可能减少我们的冲突,以免破坏父子之间的亲情。母亲的耐心教导和宽容使我慢慢度过了那段可怕的时期,人格也能够正常的成长。

傅雷在男女恋爱方面的见解,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在一九五五年的家信中。傅雷知道儿子遇到感情上的烦恼并写信宽慰:“你该想到,热情是一朵美丽的火花,美则美矣,无奈不能持久。希望热情能永久持续,简直是狂妄;不考虑性情、品德、品格、思想等等,而单单执着于一段当年美妙的梦境,希望这梦境将来会成为现实,那么我警告你,你可能会遇到悲剧的”。但愿我们每个人都不要遇到这样的悲剧才好。一九六二年给傅聪的家信中他又谈到这个问题:“人人都有缺点,谈念爱的男女双方更是如此。问题不在于找一个全无缺点的对象,而是要找一个双方缺点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相容的伴侣”。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在阅读《傅雷家书》时我就感受到这本书的分量,我总是停下来做笔记,生怕错过一字半句的教导。因而所写的读后感也只是就一些可以和我的生活联系起来的感想,更多的宝藏还待于我们静下心来结合此书的教导去生活中发现。

《佛之心读后感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