郩之战读后感5篇
大家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强化我们对名著思想的领会,看完一本书之后我们会有很多的收获,所以及时写好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郩之战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郩之战读后感篇1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三国归晋,时代结束。其中描写了人物的言谈举止、道德风貌,在精彩的战争中详细的写出了谋略和怎样使用、笼络人才,将一个“活”字在字里行间清楚地显现出来。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火烧赤壁前夕的斗智斗勇和火烧赤壁后,曹操逃跑时的狼狈不堪。
当时曹操掌管了国家大权,文武百官稍有不慎,就会被曹操杀害。曹操也已经灭袁绍、定刘表,没有哪方势力能与之抗衡。而北方人不习水性,所以,盘踞在江东的、利用长江天险保卫自己的孙权早已成为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曹操将能调过来的部队全都带走,差不多有一百万。并且曹操自己亲率百万大军,准备一举消灭盘踞在江东的孙权,不留任何反抗的余地。
曹操大军来到了江东,曹操派出使者招降吴国,使者却被周瑜斩了。曹操一怒之下倾巢出动,但是北方人根本不会水战,所以,周瑜虽然人少,但是还占了不少便宜。曹操便让蔡、张二人,训练水军。但是夜晚,周瑜看那边火光冲天,便亲自去探探虚实,知道了蔡张二人是水军都督。曹操知道后,又气又恼,蒋干看自己是周瑜的故友,便自告奋勇的去劝降周瑜。但是蒋干既没有劝成周瑜还中计,误把假书信当成真情报,将蔡张二人当成叛军,被曹军斩了。蔡张二人刚被斩,曹操便知中计。看这计不成用那计——诈降。(读后感 )于是,派蔡和、蔡中二人假意投降于东吴。周瑜知道后,便跟黄盖一起使苦肉计。阚泽知是苦肉计,便帮黄盖送诈降书,骗了曹操。阚泽还去甘宁营里,帮助甘宁诈降,又骗过曹操。最后,庞统的连环计,孔明的借东风,使曹军的士兵活活的`烧死在船上。
曹操逃窜时,还说什么孔明没他聪明。结果,先被赵子龙拦截,又被张飞厮杀,最后华容道被关羽用义气放走。曹操带着二十余骑狼狈地逃走了。
我觉得周瑜和孔明太聪明了,周瑜能料到蒋干会翻假书信,并和黄盖使苦肉计。孔明能借东风,并且要不是被关羽放走,孔明设的埋伏绝对让曹于此地。阚泽也跟黄盖、甘宁配合默契,成功骗过曹操。曹操虽是一代奸雄,虽然有勇有谋,但是主要靠的还是运气、福气。
我长大以后也要像周瑜和孔明那样,有着机智的头脑和神奇的计策。不像曹操那样,骄傲自满。
郩之战读后感篇2
赤壁剧情介绍: 影片以长坂坡之战开场,曹操在击溃刘备后,认为对他称霸天下有威胁的是东吴,再加上曹操钟爱的小乔誓死不从,令他大发雷霆,执意攻打东吴。 孙权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之名与刘备会面,商讨联合抗曹的事情。刘备在同意了与东吴联合抗曹的建议之后,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与鲁肃用激将法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并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两军最终在赤壁相遇,在黄盖的诈降计策之下,曹操大败,沿华容道退回江陵。
周瑜和诸葛亮是全剧最主要人物,周瑜是第一男主角。吴宇森的《赤壁》试图超越《三国演义》,还原真实的赤壁之战。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周瑜是第一功臣,并且年纪比诸葛亮大,只是后来在演义中由于罗贯中“拥刘”的写作立场,才将功劳全都摊在诸葛亮身上。并且在演义中将诸葛亮塑造成神仙似的人物,长髯飘飘,羽扇纶巾,把周郎塑造成嫉贤妒能的白面后生。
从吴导演最初的设定,由周润发和梁朝伟分饰周瑜和诸葛亮,后来发哥退出改由梁朝伟饰周瑜来看,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小乔有戏。花那么多银子请来林志玲大概是要渲染周瑜的感情戏,这是一个卖点,周郎和小乔是历史上羡煞旁人的情侣。
剧中大概会让美貌与智慧兼得的小乔来启发周瑜的计谋,在赤壁之战的关键时候发挥巨大的作用。而孙权的寡嫂、孙策的妻子大乔也由林志玲扮演,大概戏份不会太多,只意在表现林志玲有分饰两角的表演能力,此外无他。 孙尚香在赤壁之战期间就与刘备有情义,非是《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后才因“周郎妙计安天下”认识刘备,误打误撞成就与刘皇叔的婚姻,但戏份也不会太多。
剧中赤壁期间刘备与孙尚香的感情戏大概是在赵云的掩护下得以实施。 大小乔的作用还表现在曹操的感情戏上。——这充分说明《赤壁》是战争大片之外的感情大戏。曹操的感情戏大概表现为觊觎大小乔的美貌上,然后铜雀台横槊赋诗,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与历史上的许多战事由美貌女人引发一样。
郩之战读后感篇3
赤壁之战,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后人无不吟诗作赋赞周瑜之智,贬曹操之奸,可我不这样认为。
曹操一路攻无不克:斩吕布,破袁绍,追的刘备到处逃……咱老曹的声名天下谁人不惧。可到孙权这儿纳闷,三江口一战曹操没占到便宜。曹操琢磨:“人家是水军,要破他需在水上打。”于是用张允、蔡瑁二人做水军都督。
这刘备也是个打不死的小强,十足的扫把星,谁跟他有点瓜葛就绝无好下场。他找公孙瓒,公孙挂了,他找袁绍,袁绍死翘,他找刘表,刘表也去西天报到了。如今他投靠孙权,想让孙权引火上身。
曹操大军压境,孙权不能不慌。手下众说纷纭,听得他头都大了。这时诸葛亮来见,他正求之不得。可诸葛亮也是个吃不了亏的,和孙权手下唾沫横飞,要不是黄盖出来打圆场,恐怕他就触了众怒了。之后跟孙权说的话也是废话。这孙权也有点傻,他应该知道如果击败曹军刘备受益最大,可还想攻,是因为他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才做出这个错误决定。于是千里迢迢把周瑜找来就是打压那些建议投降的大臣。周瑜是个精细人,自然知道主公意思。诸葛亮去激他也是做给别人看的。可诸葛亮也太毒了点,把曹操的老底都揪了出来。
曹操手下吃干饭的人也不少。蒋干就算一号。你没才华一边歇着,你却来把牛吹大,去说周瑜。到那儿周瑜让太史慈按剑监督,吓得蒋干面如土色,只敢埋头吃饭。晚上见完不成任务就偷一份文件回去,老曹正好中计。可怜张、蔡二人苦心卖命,结果死都不知是怎么死的。这蒋干见领导表扬,还意犹未尽呢,又请庞统来使连环计,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周瑜也知道诸葛亮是个牛皮军师,打仗不会可能掐会算。鲁肃这个老好人成了两个顶牛的人之间的传话器。草船借箭后孔明又看破苦肉计,周瑜将孔明视为肉中刺眼中钉,时刻准备拔掉它。却说曹操却被诈降书瞒住了,可见他身边无甚谋士。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的天文地理学得不好,被诸葛亮哄住了。开战后老曹被杀得一惊一乍的。周瑜去宰孔明,没想到他提早逃了。赤壁之战的便宜最终还是落在刘备手中。
郩之战读后感篇4
前天,我怀着疑惑的心情有一次阅读了《赤壁之战》这个故事。这个故事选自罗贯中写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历史上最典型的以少胜多的例子。我的疑惑就是:不明白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曹操一心想夺取江南并消灭孙权和刘备一统平原。另一边,孙权则和刘备联合在一起,由周瑜率三万大军驻在赤壁,与曹操的兵相对。曹操不识水性,把所有的军船都连在一起,中间有木板,像一块陆地一样。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名叫黄盖。他看中了曹操把所有的船连在一起这点,献上火攻之计,曹操的船连在一起,不易逃走。最后,诸葛亮算中那天会有东风,配合火攻以三万军大胜曹操八十万大军。曹操只得逃走。
曹操呀你到底为什么会失败?兵力不够吗?八十万和三万的差距,这可不是1加1等于2这么简单的。难道是士气低落吗?想当年你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士气肯定非常高。那到底是因为什么?我猜想:也许是你不识水性,也许是你水土不服,也许是诸葛亮神机妙算。不过,我最相信的还是曹操的生性多疑,不相信别人。因为我也有过亲身经历:
一次,我的钢笔丢了,我就一直怀疑是我同桌拿的,但我的同桌去一直说不是他那的。最后,不欢而散。直到我的钢笔在床底找到,我才后悔当初为什么不相信别人。其实相信别人也是一种美德,不相信别人,就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有例外)我想曹操也后悔当初。
直到现在,文学界中的名人也还在讨论:曹操的失败到底是为什么?是人为?还是天意?
郩之战读后感篇5
读了《赤壁之战》一文,感慨颇多!
话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于是吴蜀联合抗曹。由于敌众我寡,孔明周瑜竟不谋而合,决定使用火攻。先是“凤雏”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曹军用铁索把船只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再是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曹;最后孔明在七星坛上祭东南风,正好,三天三夜后风起。风起时,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本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逃跑。孔明在岸上设连环计,杀得曹操四处逃窜,最后只剩数十人。在华容道上,关羽念及旧情,放曹操一马,曹操逃走了。
曹操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他的百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是曹操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是曹操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掉以轻心使曹军大败;曹操的多疑也是失败的重要所在,他领着残军败走赤壁后,看着烟雾腾腾的小路和风平浪静的大路,怀疑是诸葛亮在引诱他,于是偏往藏有埋伏的小路前行……这也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不仅仅要拥有聪明的头脑,还要学会做任何事都不能够掉以轻心,不能够听信他人未经过证实的话
赤壁之战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回头想想,获胜颇为艰难!诸葛亮聪明的神机妙算、巧借东风;庞统连环计;黄盖苦肉计;周瑜足智多谋、各种计中计……貌似缺了一样想取胜都是万般艰难。可以说,赤壁之战是靠团体的力量战胜了曹操。
在日常生活中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团体可以互相帮助,把缺点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