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之江读新语之读后感6篇
读后感的写作对于大家来说应该不是很困难了,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人们对名著故事的分析,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在之江读新语之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我在之江读新语之读后感篇1
这几天,在春意料峭中读完了习近平总书记写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和《之江新语》,感觉字句清新,语言平实,阅读其中,如徜徉在一座座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美不胜收。最令我感动的是《之江新语》,里面包含了习总书记在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专栏作品232篇,这些短文曾经不间断的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上发表。
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群众的领导形象一下子展现在我的眼前,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与文学功底,没有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是不可能把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在文章中如清泉一般流淌出来,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这两部书籍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生动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光辉篇章。在《之江新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古诗文,引经据典,妙语生花,将传统文化思想运用自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在各种场合都讲到了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参观孔庙期间,指出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不应割断,在当今经济社会中更应该大力提倡。
自己作为一名法官,在法院工作已有十多年,由于工作的特殊,有着与一般人不能接触的视角,有着独特的内心感受。每每看到夫妻反目、商人互掐、背弃信义的民事纠纷,看到幼稚的少年犯面孔,看到那些罪大恶极、死不悔改的狰狞面孔……我的内心就不能平静。十年浩劫,已经将我们的文化传统撕裂殆尽,尽管我们重新整理思维,一步一步去捡拾曾经的传统文化思想,但是,就象破碎的玻璃,重新粘合后,也难以恢复原来的面貌,部分的人已经没有了道德信仰。
一个民族没有信仰是可怕的,如果连最基本的道德信仰也缺失的话,那么整个民族就开始堕落。如何才能够重建我们的礼义廉耻与道德信仰?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近年来的国学热,让我重新感觉到我们重拾文化传统的信心。四书五经我们不必全读,但一定要有所了解。《孝经》里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说得多好啊,孝这个事情,是道德的根本,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最终就是要对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能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我想如果我们从小就接受《孝经》的教育,国人的文化素质将会有质的提高,就算没有学过《孝经》,再暴戾的人听到这些国学经典,都会有所触动。
?论语.为政篇》深刻指出,道之以政,齐以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说明了刑罚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道德的诱导、礼教的整顿,人民才有可能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之江新语》中的t;文化是灵魂>提到,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squo;助推器squo;、政治文明的squo;导航灯squo;、社会和谐的squo;黏合剂squo;。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这颗璀璨明珠,让它重新焕发出灿烂的光芒。
这是最好的时代!再过几百年,也许我们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逐渐稀少,飞机、高铁也许成为奢侈品,那时的人们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成本才可以过上我们今天的生活。让我们放下浮噪的心态,其实生活也是一种心情,佛经有云: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我每天临睡前都会向佛祖祷告,小女子的心如如来脚下的莲花般纯粹,愿世界和平,身边的人平安、幸福!每天有这么一个信念,人的心就会少了戾气,面对诱惑,就会想起自己的誓言,不为所惑。《论语》所提倡的吾日三省吾身是有道理的,做人的信念比智商更重要,人格健全的人才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朋友,愿你们每天也能许下一个小小的心愿,让人生沿着正道前行,理想如莲花般灿烂!
我在之江读新语之读后感篇2
?之江新语》一书,汇集了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232篇短论。这些短论通俗易懂、娓娓道来,蕴涵的思想精华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方略和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度契合,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光辉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励精图治、造福人民的生动写照,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紧密结合地方实际推进省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遵循。
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把中央精神和省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习近平同志带领浙江省委将科学发展观与省域实际有机结合,从全局的高度,以辩证的思维,作出实施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即充分发挥八个优势、深入实施八项举措,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和生态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构成了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在此期间,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实施八八战略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启示我们,推进省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牢牢把握中央关于各个地方发展的战略定位,在结合上下功夫,正确处理落实中央要求和切合地方实际的关系,更加牢固地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为实现地方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工作。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实现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习近平同志强调,发展,说到底是为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在腾笼换鸟中实现转型升级,在凤凰涅槃中激发创新活力,在爬坡过坎中不断进取,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为了实现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目标,他当时就提出既要gdp,又要绿色gdp;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调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单纯是速度的发展,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光追求速度,而应该追求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不能盲目发展,污染环境,给后人留下沉重负担,而要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这启示我们,推进省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筹兼顾。
崇尚创新实干
创新是省域发展的活力之源。浙江发展的奇迹来自创新。习近平同志就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的理念和观点:在思想观念方面,强调要有squo;敢为天下先squo;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怎么有利于发展就怎么改革;要超越原有的体制,从根本上冲破束缚发展的桎梏。在利用民资方面,要求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扩大民间投资的规模,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在引进外资方面,要求用两条腿走路,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外商落户,吸引外资投入,扩大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提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要求和以发展强村、靠建设美村、抓反哺富村、促改革活村、讲文明兴村、建法治安村、强班子带村目标。在科技方面,倡导充分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在社会管理方面,强调要树立新的稳定观,要求把学习推广枫桥经验作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抓手。浙江的创新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对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科技、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才能破解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在创新发展上始终掌握主动权。
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为政贵在行。工作靠实,事业靠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与他在浙江工作时所倡导和践行的工作作风一脉相承。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把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摆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高度加以强调,提出要深化理论武装求真谛、深入调查研究重实际,狠抓工作落实动真格、加快浙江发展重实效,高度关注民生系真情、坚持为民谋利出实招;强调要把能否做到狠抓落实,是否善于狠抓落实作为衡量领导干部作风、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并用在墙上敲钉子的生动比喻,要求抓落实既要抓在点上,以点带面,推动全局,也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他还对抓落实作出具体分析:在认识上要讲求一个深字,在要求上要讲求一个新字,在步骤上要讲求一个韧字,在举措上要讲求一个实字;抓而不实,等于白抓落实才能出成绩。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作落实上,一环扣一环,一抓到底,不见落实不罢手,不出实效不止步,始终保持这种干劲和韧劲,扎实推进省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持续改善民生
强化为民服务意识。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习近平同志强调,心无百姓莫为squo;官squo;。因为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群众在党员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这些朴实的字句间洋溢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他还指出: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脱离群众。他针对少数领导干部滋生当官做老爷的封建习气,像模像样地端起官架子,独断专行,脾气越来越坏,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与下属和群众越来越远的问题,告诫我们要时刻牢记,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放下squo;架子squo;亲民爱民,作出好squo;样子squo;率先垂范。这启示我们,推进省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把群众工作作为党的生命工程来抓,切实解决好对群众的感情问题,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里时时装着群众,凡事处处想着群众,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德高足以服人,才高足以率人。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好干部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为官一任,就要尽到造福一方的责任;而且要有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要通过创新方法,提高能力,主动充分地跟老百姓沟通、接触,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习近平同志倡导实行的领导下访制度,就是一种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工作,要长期坚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使群众带着问题而来,怀着满意而归。这启示我们,推进省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就要通过下访接待群众等方式,找准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努力满足人民需求、解决群众困难,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创造正确政绩
政绩观与发展观紧密相关。习近平同志强调:科学的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科学的发展观。他对有些地方由片面的政绩观而导致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提出严厉批评,强调考察领导干部政绩,要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人文环境指标,要把发展思路是否对头,发展战略是否正确,能否处理好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作为考察领导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还将政绩观与抓落实结合起来,并尖锐地指出,一个干部树政绩如果是为了给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为自己邀官,这样的干部就根本做不到求真务实,根本不可能做到对群众负责,根本不可能专心致志抓落实。我们做事情、干工作,不能以博取个人名声、图谋职务升迁甚至谋取私利为目标,而要以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为出发点,履职创业,作出实绩。这才是正确的政绩观。
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习近平同志强调,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要认识和把握显绩与潜绩的辩证法,即立竿见影的发展是政绩,打基础作铺垫也是政绩;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政绩,解决民生问题也是政绩。可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又要走出唯gdp的误区。这启示我们,推进省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求我们坚持以正确政绩观为指导,既多办一些群众期盼、近期能见效的事,又多做一些打基础、管长远且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事,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我在之江读新语之读后感篇3
再品《之江新语》,正如炎炎夏日里的一杯清茶,沁人心脾,虽篇幅不长却耐人寻味。全书共收集232篇短论,是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文章。这些短论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做人、做事、为民的方方面面,思考深刻透彻,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学习,党员干部坚持努力提高自我修养。书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党员干部,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干事,怀着如临如履的心态保持干净。
学习重在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王国维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党员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一是要有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二是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三是要学有所悟,领悟真谛。
学习要讲方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永无止境,既要苦学,也要善读。一方面,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学习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学之思之、闻之见之。
学习贵在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学习和实践的表率。《之江新语》中,谈学习的文章有不少。书中指出:有一些党员,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虽然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也经常读书,但死读书,读死书,生搬硬套,纸上谈兵,华而不实。要求领导干部充分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和现实的确切真实,注重研究新情况,认真分析新问题,积极寻求新对策,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实实在在地做事情,尽心尽力地干工作,而不是热衷于追求热闹,只摆花架不种花,只摆谱架不弹琴。
品读鉴赏之余,深感愧疚,自己还需在求学之路上不断努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升自身修养,勤读书,苦钻研,求知善读,知行合一。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断实干,创新工作方法,持续推进中华文化自信发展。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驾齐驱,把四个自信作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根本遵循和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文化工作,他在《之江新语》里这样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不忘初心,突出群众所需。纵观全书,涉及群众、人民主题的文章比比皆是。如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善于同群众说话等。
作为文化战线的一名干部,更要深刻认识到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要积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注重关注群众的心灵以及精神层面,研究分析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文化给养,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为提升文化自信打牢坚实的群众基础。
不忘初心,讲好文化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讲好文化故事,一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成为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二要结合新技术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形成异彩纷呈的文化繁荣景象。三要以内容为王,坚持立足地方特色,突出地方风格,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四要注重媒体作用,做好文化的宣传工作;按照新兴媒体的特点,加大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场合,发出中国声音,讲好文化故事,弘扬中华文化。五要精准调研,做好文化精准扶贫,使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让更广大人民群众受益。
不忘初心,继续文化育人。习近平在文中特别强调,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
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文化建设也要从娃娃抓起。面对互联网技术发展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现象,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及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综合素质和未来文化建设的水平。改进学校教材、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等,已成为培养未成年人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文化部门和高等院校要努力培养一批优秀文化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文化理论素养,深入基层进行文化方面调研,了解文化一线的真实状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培养一批优秀人才队伍。
引进外来优秀文化人才,流入新鲜血液,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国内国际交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力强劲的创新人才队伍。
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不忘记录,善于总结经验,坚持朴实文风成风化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风体现作风》一文中提到,文章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之江新语》言之有物、言之精炼,即为范本。一是短小精炼。《之江新语》232篇短评朴实、凝练、深邃,232篇文章仅20万字,平均每篇800余字,短小精炼,一字一句功效尽显,让人耳目一新。二是引经据典。既有警句,又有俗语,展现出博览群书的深厚功底及良好的知识素养,彰显出对社会各阶层的深入了解和对现实社会百态的独到见解与态度,让人读后受益匪浅、倍感亲切。三是朴实自然。观点论点独到,言辞实际客观,句句铿锵有力,字字落地有声,对如何做好实际工作及为官从政,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针对性。四是深入浅出,以小见大。针对社会生活和日常工作中具体事件、现象、问题,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结合自身感触、观点展开一事一议,如敢于负责,善于负责做人与做官文化育和谐等,主旨明确,旗帜鲜明,具体实在,句句深入人心,使人信服。
一山一水,一步一履总关情。一年前,当习近平总书记再踏上杭州那片热土,心中依然对这座秀美的江南城市怀有一份眷恋和情感。此刻再品《之江新语》,对人生又有新的启迪和感悟,愿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我在之江读新语之读后感篇4
2018年春天,我有幸跟随报社采访组到浙江采访乡村振兴。一路行来,切实感受到浙江乡村发展的蓬勃活力,也为之江大地所孕育的乡村梦、中国梦所深深打动。采访中,当地干部群众多次提及《之江新语》对浙江三农工作和全局工作的深远影响。
采访结束后,我第一时间阅读了《之江新语》。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再次认真学习了这本书。下面,与大家分享三点学习体会。
第一点:《之江新语》视野宏阔,篇篇闪烁马克思主义哲学光辉。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分析问题。比如,在对整体和局部关系的把握上,体现出全局性战略眼光。针对一些人不想让浙商离开本地的想法,总书记明确提出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他认为浙商走出去并非资金外流、企业外迁,这是在更大的范围配置资源、在更大的空间实现更大发展的需要。
这本书还体现出鲜明的辩证思维。比如,在谈及要什么样的政绩观时,他说: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经济社会发展是政绩,维护社会稳定也是政绩……这一观点,对当时的唯gdp进行了有效纠正,深刻影响了浙江乃至中国未来的发展。
第二点:《之江新语》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涌动浓浓的农民情怀。
?之江新语》一书中专门论述三农问题的就有近30篇之多,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农民的深情厚谊。因为心中牵挂农民,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农民摆在突出位置。在谈到抗旱工作时,他悉心叮咛:做好抗旱工作首先要squo;目中有人squo;,这个squo;人squo;,就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的农民兄弟。
第三点:《之江新语》强调问题导向,凸显实干兴邦的实践品格。
?之江新语》的一大特点在于,从不就理论谈理论,而是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对抓落实念兹在兹,反复强调: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怎样抓落实呢?他还打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抓落实好比在墙上敲钉子,这里抓一下、那里敲一点,是不行的。总书记不仅言传,更重身教。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包括千万工程在内的很多工程,在之江大地形成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良好传统。
我在之江读新语之读后感篇5
?之江新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间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写了232篇短论,这些短论短小精炼,论述了经济发展建设、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对群众路线也有许多精僻的论述。
习总书记讲了勤学习,爱思考,尤其是关于学习这方面,给了我很深刻的思考,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快,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学习要志存高远,耐得冷清寂寞,静下心来埋头苦读;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
有所用,用有所得。要知行合一,注重实践。要掌握学习方法。既要勤学,还要会学,学得实、学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
习总书记讲要说实话,办实事,脚踏实地求实效,一是求实。做任何工作都要站在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乐于听实话、善于做实事,勇于出实效,二是求新。在工作中要学会以创新思维指导工作,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于提出新思路、善于实践新路子。三是求韧。应对工作困难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干工作,把自己普通的工作坚持做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总结一句话:做简简单单做人、扎扎实实工作、清清白白为官。
我在之江读新语之读后感篇6
?之江新语》从现实出发,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党性修养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现实性。作为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党员干部来说,此书令我受益匪浅。
读《之江新语》,总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习总书记已经把学习内化为个人的精神需要。如《理论学习要有三重境界》之于“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提出了理论学习要追求静心通读苦读、百折不挠钻研、学用结合实践三种境界;又如《思想认识上的收获更有长远意义》中写到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思想认识上的收获,比我们在发展上的收获更有长远意义。”因此,党员干部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调到办公室工作以后,接触的文件资料增多,理论学习显得更加重要,只有加强学习,深刻领会,细致钻研,才能将理论知识消化,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今后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在内容上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哲学和历史、党章党规党纪,在方法上要坚持正确方向、要做到学用结合、要把学习转化为个人的精神追求,充分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把成果运用到工作之中,实现学习、实践良性互动,通过踏实学习
克服“本领恐慌”,坚定文化自信,全面提升我们为人民服务,在位谋事、干事的能力。
办公室工作可以分为事务性工作和思考性工作,领导干部的核心工作是思考性工作,需要八小时工作,二十四小时思考。思考性工作所面对的对象复杂性强,因此更需要讲究工作方法。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领导干部要善于找准这个推进工作的支点。在工作中,能否及早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正确解决问题,可以检验一名领导干部的能力;能否从纷繁芜杂的现象中及时发现规律,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率先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检验一名领导干部的智慧。习近平同志在《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中指出我们既要大处着眼,学习曹冲称象,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头象,置于构建和谐社会全局这条大船上来定位和谋划,提出前瞻性的工作思路;同时,又要小处着手,学习庖丁解牛,关于从具体现象中把握客观规律,以有效抓手之无厚,入关键环节之有间,拿出具体的工作措施,抓好落实,取得实效。
读《之江新语》的过程中,能够在每一篇短文中感受到习总书记“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而这种担当并不是见之于文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文中的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
气敢于坚决斗争的勇气、格调和精神。《珍惜在位时》一文就写到:“‘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视事业如泰山,把岗位看做是为党的事业奉献的机会,倍加珍惜,尽职尽责,有所建树,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特别是在办公室工作中,更要弘扬担当精神,争做担当带头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克服等、靠、懒、散和办事拖沓等不良习惯,提倡当日事当日毕,有事立即办、马上办的工作作风,争取工作主动性,努力把工作做到紧凑、严谨、细致、规范。着力在高、精、深、细、严上下功夫,实现工作零失误、细节零缺陷、服务零缝隙,始终把事业放在心上,责任担在肩上,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