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力读后感8篇
撰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加强人们对名著情感的认识,读后感人人会写,但是想要写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思维力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思维力读后感篇1
每一朵花蕾,都期盼着和风与熙日;每一位英雄都渴望着明君与朝政。
才华横溢,表现杰出的英雄正如同缤纷灿烂,耀眼炫丽的美丽花蕾,永远都是聚光的焦点。我认为花朵不经过风沙雨雪的摧折,绽放不出动人的芬芳与色泽;英雄未曾有过痛苦艰难的洗礼,展现不出特异的气度与风骨。
水浒中有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没有和风熙日的拂照,而是饱经风沙雨雪的侵凌!在水浒中他们演绎出惊心动魄的一场场传说。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鲁智深,他是一个彪形大汉,身高约莫六尺,腰围足有四尺,满脸的胡子,一看,便是一位无恶不作的坏蛋吧!听,远处,有人在耍棒,卖膏药,此人便是打虎将李忠!鲁智深与两位故人谈笑风生,但李忠却要卖膏药,只见鲁智深向观众说道:“全部都给我滚。”我看到了一个蛮不讲理的鲁智深。后来三人大吃大喝,忽然听见隔壁传来哭泣声。鲁智深赶紧冲过去,质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哭哭啼啼的!”从这句话中,我又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他,鲁智深并不是一个无恶不作的人,只是未曾发现而已。我敬重他,敬重他雪中送炭的品质。
这一百零八位好汉如花蕾,绽放出灿烂美丽的光芒;英雄在整个崛起、奋斗,开创的过程中所迸射出光彩,这才是令人赞叹的!
李逵,是一个天真朴实,粗鲁直率的人物,虽然不免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如残暴嗜杀,粗俗蛮横。但正气凛凛,有英雄气概。鲁智深虽然粗豪,但其‘粗’与李逵不同,豪爽的性格是有深明大理的智慧。是个精细的人,做事往往谋定而动,看他故意挑三拣四,出尔反尔的卖肉方式,激怒镇关西,好寻得动手借口,可以看出他与李逵的差异。
灿烂的花蕾,终有零落的时候;英雄,如美丽的花蕾,也将归于殒灭,这是英雄的宿命,更是《水浒传》这部史书最动人心魄的魅力。
思维力读后感篇2
我读了学校推荐的《思维导图》。这本书由号称“大脑先生”的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编写。《思维导图》借助一些简单的事例,从零开始教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你会发现思维导图可以应运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生活的得力助手!
书中所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帮你像局外人一样看见你头脑里“思想的地图”!将你的思维过程通过图画的方式再现出来。它不仅将原本复杂的逻辑思维用简单的线条和图画来表示,让你在大量信息中迅速掌握重点、明确层次。而且能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
对于如何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我有自己的一点经验分享:
1、需要分析和清楚思路时,建议试试画一画导图,让思维在自然的情绪下发挥
2、需要总结和归纳时,建议试试画一画导图。用于分类,分层级的整理思路。
3、书中说的考试,言讲,写作,都是最佳的应用机会。
3、在制作导图时,由于亚州人在画画上基本都是中规中距的画法(我看过中国和日本人的思维导图),所以看起来与书中欧州人画的导图相差较大,所以建议大家可以与一书一起学习制作导图。无所是中规中距,还是夸张是导图,只要自己都看明白,能指导自己的思维就足以。
4、绘制思绘导图,如果能绘制到书中案例的水平,那时就可以把书丢了。对于广大的初学者(包括我),在达到书中案例的水平之前可以多模仿,模枋书中漂亮和完美的导图,模枋是原创的基础。
5、思维导图一书中介绍了博赞的其他作品。这里除了一书我没有其他的四本我都看过,建议就不用看了,大量是英文和欧美文化作为基础的关联,联想等记忆法,不太适用中国的环境。是博赞系列丛书的核心内容大全,将其他几本书的核心内容都汇总在一书之中了,可以是是总目录,其他几本书是分支。读者可以自己看情况读者。
6、是好书,快速阅读中有理论,还是方法和实践(测试)。多加练习还是可掌握其中的方法。
当然,对它的实质内容还须多了解,以便能提高我的思维能力。我想,利用思维导图帮助教学和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思维力读后感篇3
怀着对人类大脑好奇的心态,阅读了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写的《思维导图》。这本书在全球得到了广泛推广,已经成为21世纪风靡全球的思维工具,到目前已经被世界上2.5亿人使用。这本励志类的图书,旨在通过介绍思维导图这种终极思维工具,改变大家的思维习惯,进而提高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这是一套丛书,它包括《思维导图-提高语言智能的10种方法》、《思维导图-磨砺社交技能的10种方法》、《思维导图-激发身体潜能的10种方法》、《思维导图-获取精神力量的10种方法》以及《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六本。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人类的大脑是如此的奇妙,《思维导图》是一个既有趣又有效的思考工具和助记工具,第一次接触就被它的简单高效所吸引。在《思维导图》中特别提供了一系列刺激性练习和大量颇具启发性的图片集和演示这种技巧的原创性思维导图,书中的思维导图方法将放射性思维与开拓性笔记技巧结合在一起,被人称为“大脑瑞士军刀”,它的出现,在全球教育界和商界刮起了一场风暴,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2。5亿以上的人使用它,思维导图与传统的学习记忆方法相比有较大的优势。
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如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重点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可以积极的倾听讲课者,而且还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我们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是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巴赞说: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所以,图像的使用加深了我们的记忆,因为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这样就是用了我们的视觉器官。
把学习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您不需要浪费时间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节约了宝贵的学习时间,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开展业务或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要点到底是什么,这使我们可以积极的倾听讲课者,关键知识点的连接线会引导您积极主动思考。快速系统的整合知识,可以为您的知识融汇贯通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恰恰是发散思维的具体化、形象化。
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伸缩性,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模式,从而,可以使我们的主观意图自然的再图上表达出来。他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人总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要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结合,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能否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学习的关键。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再一次提升了自我,更好运用思维的技巧去指导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回想起从幼儿园到现在的学习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思维模式,其中有些也特别符合《思维导图》中所说的记忆方式。
曾记得上高中的时候,一度的埋怨自己的记忆力差,记东西总是记不住,总是记了忘,忘了又记,最后的结果还是记不住。殊不知,是因为自己的记忆方法不对,而导致自己学习成绩下降的恶性循环。尤其是在高三,很多东西都是靠死记硬背才记住的,没有掌握任何的记忆方法,所以导致的结果是,记忆的效率出奇的低,记忆的时间如此的长。
因此,在内心中总有一种对人类大脑记忆的好奇和探究的冲动,理所当然的,当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有一种求职的渴望与冲动在内心迸发,想要去品读、研究这本书,让自己能够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使自己的记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当我认认真真的品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收获了很多。诚然,人的大脑其实是有一定的机制的,只要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它,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才会更加的游刃有余。
思维力读后感篇4
朋友推荐的一套书,按他介绍的顺序看了第一本《思维导图》。开始以为我会很短时间搞定它,没想到边看边实践,用了我两个礼拜,算是80%掌握,当然我已经把这本书归为以后要反覆看的书列。
简单感受就是,尽最大能力去开发我们的大脑,不要让我们大脑沉睡,书说我们其实一直只用了大脑的皮层就渡过了这个人生,听起来相当可怜,因为常常我们会觉得脑汁都耗尽了,怎么才用了这么点呢,还是一辈子。
原来是我们有很多未开发的潜能,回想起来,也有道理,试想小时候是否我们的思维会更敏捷些呢?然后在这样那样的环境,教育,工作等等因素下,总有一种想开发但使不出来的感觉。通俗点就是便秘的feel。
于是我开始一边读一边试着跟著书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当然,并不是可怕的全部重来,只是更新,因为其实每个人我们在这么多年的阅历里,或多或少都有从其他,自己总结出一个思路,而在这本书里是有碰撞的,看到碰撞时,我还会偷偷乐着得瑟,相信其他读者也是如此,没想到自己的那套竟然也是属于有名有姓的系统规划呢。只是我们知道的只是只字片语,不成系统。感谢这本书,可以让我更完善我的一个思考过程,更规律,更效率。
书中主要是提倡人们想事情有个中心骨,然后由这个中心骨散开很多经脉,通俗点有点像树状图,只是树状是由根部向上延伸,而这里强调的是一个中心,不是一个方向,是四面八方。朋友们,可以试着去划一张图,中心是自己最最想的那件事,然后就多方面去延伸它,各种各样,变态,神经都可以,只要你敢想,这样,会有一种丝丝思路源源不绝涌入的感觉,厉害的人会嫌弃纸太小,最牛的一个人将飞机设计的思路画了足足25英尺的纸上,试想我们的思维有多神,有时候我怀疑每个人的大脑就是一个宇宙,无法探索够清底。你可以一直挖掘,挖掘,然后一直发现深不可测。
而且很有趣的是,这样的思维并不分年纪大小,并不像我们平时抱怨的那样说“哎呀,我老了,脑子不灵光了”等等,其实我们一样可以飞速灵活的转动我们的大脑就想小时候一样,简单例子就是老顽童,或者总是被我们拿出来宣传的某些名人们,总有那么一段是写他们年纪大后还是一样厉害什么什么的。那时我们是否以羡慕的态度去读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
推荐大家有空看看这本书,其实我在这本书过程有点枯燥,一是怀疑是否有用;二是毕竟我是在更新,很多实践不上手,感觉自己很笨,其实这些都是正常。但多试着画了几次后,就发现,确实记忆上会更效率点。
现在的我正在积极的去适应这样的思维,很享受,在未完全修成正果之时,推荐给你们,希望大家一起进步。
思维力读后感篇5
在假期里,除了走亲访友,我的时间几乎都花在读书上了。作为一个“小书迷”,这可真是太过瘾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国演义》。
这本书主要讲了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近百年的历史。在书中,我第一次明白了世上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样凶恶霸道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样细心眼儿的人……几百个人物形象,在罗贯中的笔下,都是那么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在《三国演义》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要数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阴谋诡计都瞒不了他,他还能利用自然环境的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简直聪明赛神仙啊!
当然,在书中机智聪明不止诸葛亮一个,比如吴国的大都督周瑜也是很有计谋的。可是读完《草船借箭》,我才明白,聪明才智固然重要,但更需要你有一颗宽宏很多的心。由于诸葛亮才华横溢,料事如神,使周瑜十分嫉恨,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个借口害死他。于是周瑜便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要完不成,就按军法处死诸葛亮。读到那里,我真替诸葛亮捏了一把汗。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着他的智慧和机智,在三天之内向曹操“借”了十万多支箭,完成了他的任务,把周瑜气得哑口无言。
可是最让我佩服的,并非是诸葛亮凭着神机妙算,“借”来了十万支箭,而是诸葛亮看穿了周瑜想害他,却没有生气。他反而以大局为重,继续与吴国合作,最终才打败了实力强大的曹操,赢得了赤壁之战。试想,如果诸葛亮也心生怨气,与周瑜缠斗,那战役的结果,怕是要改写了呢。
想到平日的生活里,也总有些人心胸狭隘,为了小事也要计较。比如有人只是因为考试低了几分,就要心生嫉妒,与其他同学产生隔阂。其实,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多矛盾都能够避免。什么事都斤斤计较,难道真要像周瑜那样气到吐血才好吗?
?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蕴藏了许多做人的智慧与道理,值得一读再读。我期望经过自我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又心胸宽广的人。你也来读一读三国,读出自我的感悟与收获吧!
思维力读后感篇6
timharford写的《卧底经济学》肯定不是大经大典,当然,作者也没把它当作大经大典来写。有点二十年前高希均先生的目标大众启蒙著述的感觉,但是俏皮的成分更多了;也有点张五常不时见诸报端的那种小豆干作品感觉,少了君王式傲慢。这类作品,其实多在微观和中观经济学的范畴。
这本书给我的收获是,从策略层面了解了一些消费类连锁品牌的定价模型,有些模式在中国尚未出现还。有时候,知道并不意味着获得改变局面的能力,但会在智力上获得“不被蔑视而带来的快感”。
作者首先的举例是遍布伦敦、纽约、巴黎的都市咖啡店,多都是在地铁站周边,或者是商业区、旅游景点区里。这些店通过支付相当高的商铺租金,交换回了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力。咖啡店老板的心理斗争由此开始,房租和其他运营成本基本固定,要赚钱必须要通过卖咖啡多获利润。
如果把咖啡的价格提高,那么销售额会有下降,你会失去那些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如果把单杯价格降低跑量,总销售额会有上升但利润却也不见得高,因为你没有从珍贵的忠诚消费者处赚取到本可以属于你的高额利润。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区分出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与非敏感型的消费者。结合生活实际观察,扩展产品谱系是用得比较多的方法,让每一类消费者都能找到对应的消费点。然而,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或者说花头其实很多的。
新产品开发不仅可以走货币支付能力的思路,还可通过道德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区分出不同消费者。比如有咖啡店设计“公平贸易咖啡”产品:产品的解释是,咖啡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赤贫地区,由于国际间贸易规则,购买这类产品需支付稍微高点的价格(这稍微的高里其实有部分是让咖啡店赚的)。但喝的话,将不仅是消费行为,还体现着社会责任感。
不排除这种可能,受过高等教育且有着社会良心的那类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会在此时心甘情愿地从皮夹子里多拿出些钞票来。还有的咖啡店,针对座位的稀缺性做出创新,只有当坐在店里消费时,才区分大杯与小杯的价格,而对于打包带走的消费者,则是不区分大杯小杯的价格。是把地产的时间价值附加到价格里。
作者还不断提及超市的盈利。每年来个三四次的高折扣率到30%,持续三天搞得车水马龙,为什么不变成全年降5%呢?其实道理和咖啡店是一样:既想赚忠诚客户的钱,又想赚价格敏感消费者的钱,一定要通过事件促销把这两类人区分开来。至于如何防止忠诚客户也动摇乃至揩油,后面进行了论述。
作者还观察到两个现象:有两家超市,绝大多数人都抱怨a店贵,但事实是如果选择完全一样的货品,a、b两个超市的价格基本上没什么差别。导致a给人留下贵印象的主要原因是,位置更佳的超市a把昂贵货品放在超市的主道和显眼、易取位置。
另外一个有利可图的方式是出人意料地大幅涨价,比如每天随机把两种蔬菜的价格翻三番。顾客要绕过出人意料的涨价是很难的,所以很多超市很偏爱用不可预测的方式大幅涨价。还有用得比较多的手法包括,用塑料袋包起来的蔬菜和作料,比散装得贵十多倍,顾客根本不会辨分出来,或者没有意愿去进行辨分。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防止忠诚客户也受到低价产品、服务的诱惑呢?书中举的例是法国,当时火车作为交通工具出现还没很长时间,一些运营公司就是不给三等车厢加一个顶,也不给木制座位装上软垫,原因不在于那区区几千法郎,而只是为了吓住富人,让他们感受到不同等级的车厢原来差距是如此之大。
现代社会里的服务业也不乏此等个案。以各大航空公司为例,机票打折打得热闹非凡,但是商务仓和vip的价格却是不为所动。他们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不看机舱,看看机场的休息室也可见一斑,休息大厅常常是人满为患,声音嘈杂,但vip的休息室里却是另外一番洞天。富人于是被处心积虑地吓坏了。
再比如制造业,作者说,ibm在研发出的打印机中故意添加延缓打印速度的芯片,于是高端产品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叠加上外型设计的故意落差,一个产品演化成了高低两端的不同利润率产品。作者在书里还说intel公司的中央处理器产品,也应用了类似的定价策略。
解释说明下:个人的阅读习惯比较杂,但还算有个大致的范围,如商业、金融、政治、政策、传播、媒体、历史、科普,再就是人物传记和小说类。时间一般在两小时/天左右,毕竟不是做研究。知远提醒得也很道理,工作与阅读之外,得留时间与人深入、放松交流,对媒体工作者来说也许惟此才能朝着“格高局大”进发去。
我还自设了“二八定律”,即80%的时间用来读大经大典,20%的时间用来读新出的著作;也试过反过来执行这个“二八定律”,即用80%的时间读新书,但后来发现一流的书其实这辈子够消化的了,但不读新书又难以把握住现今。和看碟、听音乐是一个道理。
思维力读后感篇7
经济学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上的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假设都是似是而非的.随着历史学民俗学统计学的发展一个又一个假设被推翻.我们不禁要感叹经济学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博兰尼说土地劳力金钱都是虚构商品永远不会彻底实现.历史上从不存在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不存在一个独立于社群文化生活纯粹以市场供求最大化物质欲望和利润等逻辑来运作甚至能够自我调节的经济体.
1"以物易物与交易"等个人行为仅偶尔出现在原始社会.经济学是最强调个人行为的不过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从来不是以单个人的身份出现的.马克思对物物交换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割裂了开来.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2贸易并非出现在社区内部它是不同社群之间的外部事物是从群体之间的交易扩展到个人之间的交易.
3贸易并不依赖于市场它起源于单向的运送无论是籍着和平或者不和平的手段.市场是所有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第一课但市场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市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古希腊市场功能主要是通过海盗等非和平手段实现的.
4市场存在与否并不是本质上的特征地区性的市场并没有扩张的趋势.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若交易效率高到使一国有限人口不足以容纳很高的最优分工水平时国际贸易就会产生.这不符合民俗学的实证研究.
5分工并非起源于贸易而是起源于地理的生物的和其他非经济的事实.斯密认为人类独自具有要求相互交换的倾向因为这对个人更有利因此形成了分工.分工程度的高低受市场范围大小的限制.但在资本主义兴起以前分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性别地理因素等原因劳动生产率不同造成了分工.
6金钱并非是一项决定性的发明金钱存在与否并不必然造成经济类型在本质上的差异.金钱并不是所有社会必然的产物很多发展到相当高程度的社会群体排斥使用货币.
7中古时代乡村与贸易无缘.城镇与城镇之间的贸易也从来不是公平的.贸易的差异是地方实力的体现.
8重商主义迫使国界之内的城镇和省份的贸易更为自由并将自治市镇的制度扩展到全国.重商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
915世纪以前从来未曾有过国家保护政策.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是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形成的.在此之前并没有很明确的国家概念更没有对外封闭的国家保护政策.如日本中国.
10垄断是资本主义的常态竞争是特殊和少见的.资本主义的成就是限制市场的产物.积累大量资本的能力依赖于创造垄断的能力而每一次伟大的技术进步都为垄断部门创造了新的生命力."大资本家总是试图做一切事贸易生产和金融.只有染指所有部门他们才有望获得垄断优势.只有二流的货色才会去专攻一门才会是商人或工业家.(布罗代尔)
思维力读后感篇8
?胜者思维——破译当今世界制胜之道》是金一南教授继《苦难辉煌》后的又一力作,翻开题序,这样一段描述深深地打动了我——没有苦难,就没有坚忍;没有积聚,就没有胜利;没有激情,就没有尊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拜读此书,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书中的第一个章节通过中美对比,分别介绍了将军的产生,着重强调了将军之道于国家的非凡之处。由此联想到企业,即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以及领导干部对于企业而言的重要意义。在前不久召开的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推进会上,公司提出要大力推进人事、干部、薪酬三项制度改革,再一次强调了党委书记必须履行好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神圣职责。书中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就是强调军人的战争素质,军事是基于经验的科学,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必须注重他们在项目一线的作战经历,只有在一线摸爬滚打过且有着坚定必胜信念的干部,才能委之以重任。
经验不等于素质,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在基层一线非常能吃苦的员工被选拔到项目领导班子成员的岗位上,他并不能很好地胜任此项工作,为什么呢?他缺乏一种将领的气质、绝处逢生的信念和舍我其谁的担当。当这个人在自己本系统工作岗位上,他不怕吃苦,能够千方百计地完成本职任务;但当他处在项目班子成员的岗位上时,仅仅个人能吃苦还不够,作为将领,还必须有具备危机领导战略、决策核心思考和思维制胜之道。沿袭着这一思路,我饶有兴致地开始了第二部分危机中的领导者的践悟。
古人有言: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个企业,想要基业长青,首先离不开领导者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更为重要的是,面对重重危机时,领导干部在一线生机处寻找转折点的必胜信念、关键决策、强硬手段和王者权威。当前的发展形势下,我们企业还面临市场订单萎靡、项目履约创品牌不佳、两金压降过缓、项目管理和企业盈利能力和水平较低、人员规模较大五大攻坚危机,对于区域公司而言,要紧紧围绕打造中冶集团在山东区域的第一品牌的战略目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干好在手工程,大力压降两金,加强项目管控,提升盈利水平,大幅压缩人员规模,敢于动真碰硬地去破译发展难题。即便我们无法预知奋斗的结局,但是为了心中的目标心无旁骛地去努力,也终会在最黑暗、最惨淡、最无望的环境中寻求到目标导向的那一丝光亮,从而开拓出一个光彩夺目的`世界,推动区域公司快速稳健地向前发展。
书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最后一章阐述领导者的战略思维。作者有一个明确的观点—胜者的积累须在到达高位之前完成,正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每当遭遇困境的时候,我总是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观看《肖申克的救赎》,安迪—一个年轻且前途无量的银行家,但一夜之间被冤枉故意杀人罪而锒铛入狱,最终被判无期徒刑,进入肖申克监狱。这里除了严酷的管理体制,还有精神和肉体的多重折磨。
遭遇这样的不公,常人恐怕早已崩溃,当所有的人,包括瑞德也认为安迪快被体制化压垮的时候,安迪在入狱20年后一个暴雨滂沱的夜晚爬过500码的充斥着恶臭的管道后寻获了属于他的自由。20年时光,坚韧的毅力,一把石锤,最后缔造出一条瑞德认为要600年才能凿出的通往自由的道路。一次次的观影,却一次次地被震撼,事实上,安迪所拥有最珍贵的,就是胜者思维!
安迪始终是自由的,即使被困高墙,他内心坚定的信念和对自由的希望是任何人都无法夺走的,冷静、勇敢、顽强、从不放弃用智慧来进行反抗,正是我们在企业或项目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缺乏的,我们总是过于浮躁,急着去抱怨而不是去思考;总是过于怯懦,急着逃避而不是去面对。倘若我们能像安迪那样,遇到发展瓶颈,首先冷静下来,认真梳理,用理性来看待问题、用智慧来解决问题、用执着来战胜挫折,才能够真正以王者之心,不断追寻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