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选读后感8篇

时间:2023-02-06 10:02:39 分类:读后感

大家要知道完成一篇读后感帮助深化你们对名著思想的领悟,完成一篇读后感能够加强同学们对书上人物的认识,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爱情是选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爱情是选读后感8篇

爱情是选读后感篇1

风花雪月之事,假假真真之幻,有有无无之乱。或许没有战三国的雄伟壮观,或许没有水浒汉的忠义情深,或许没有梦西游的虚幻迷人,但红楼有着一种千古不变的发人深思。

?红楼梦》乃曹雪芹先生之心血之作——“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本书贯用北京方言,看官可透过表面用心观测到曹雪芹先生极力反对封建思想,批判封建_。读红楼,令人叹为的可不仅仅是家族兴衰史,还有种种风流事,种种风流情。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这木石前盟,那金玉良缘,勾出了一段段风流俗事。林黛玉本就是多病身,幼年丧母,寄身于外祖母家中,少不得处处留心、小心多疑。而表哥贾宝玉又是个“只爱在女儿们身边的”。两人一见如故,更少不了些冤家琐事。她是一向娇弱的林妹妹,他是始终爱女儿之洁的宝哥哥。他们日夜相伴,情味相似,厌恶世俗。宝黛之恋缠绵辗转,可最后,也不过是“卿于新房花烛中,余则凄然焚稿末。”

身带金锁的薛宝钗是位极符合封建思想的女子。待人宽厚,不得罪他人,脾气和顺。可也正因为与林黛玉性格的反差,造就了一系列的悲剧。封建包办婚姻不仅没能为贾宝玉带来幸福,还让他经历了生死离别。薛宝钗从小灌溉封建妇女思想,时刻铭记着“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场所谓的婚姻,亦是悲剧。

有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错觉,《红楼梦》前几十回是一场美轮美奂的精神盛宴。元妃省亲建大观园,何不宏伟?元宵众人同乐猜谜,何不愉悦?林黛玉等人起诗社,何不自在?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衰弱往往都是从那最繁华的一瞬开始的。这一切都如一场梦,家族兴衰的梦,讲述封建礼教的梦。过眼云烟。烟消云散。最终,大观园的繁荣仅仅止步于过去。

张晓风曾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有刺,三恨红楼梦未完。《红楼梦》不仅是一本讲述四大家族由兴到衰的经典之作,而且,在更多人眼里她就是对某一个时代的回忆,能触发人心底的温情。“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黛玉葬花,葬的不仅是桃花,还有她居人篱下的惆怅。红楼,梦一场,到头来,惹得那人憔悴。

辗转红楼,忘不了伊细泣独怜,忘不了伊焚稿断痴情,忘不了红楼一瞬却终究梦一场。红楼,梦。

爱情是选读后感篇2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感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感情最纯洁了。

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感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感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

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

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

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但是那里没有她能够依靠的亲人,没有她能够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杯具的起因,还不如把职责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能够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应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感情杯具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

爱情是选读后感篇3

看着窗台上的茶杯里的茶叶像烈酒一样在沸水中上下翻腾,闻着一缕清香从热气中渐渐扩散开来,我的心惊呆了——哦,我爸爸又忘记喝妈妈做的毛尖茶了。

我抬头看着窗外的父亲。他很英俊,身材笔直,肩膀扁平,穿着整洁干净的工作服。然而,唉,我的父亲,一个粗心的人,甚至不知道他的鞋带松了,这严重影响了他的整体形象。我想告诉他。

这时,父亲走到正在浇花的母亲身边,微笑着说:“我要去工作了。”

我母亲转过头,上下打量着我父亲。她笑着摇摇头说:“唉,你太粗心了!”她停止浇花,俯身开始系她父亲的鞋带。

夏日的微风拂过绿柳,母亲的长发轻柔地垂在脸上。妈妈轻轻地抿着嘴,画了一个柔和的弧线。很好但不是白色的手指在爸爸的鞋带上来回穿梭。夏日的阳光像薄纱一样在爸爸的侧脸上划出一个淡淡的圆圈。

爸爸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一样低下了头。柔和的阳光就像一个深湖,仿佛隔了几千年,只有那些空的气体和漂浮的尘埃从古代就没有改变过。

四目交错的瞬间,相视一笑,没有声音,没有语言,只有一个闪烁的春天般的微笑。

我只是靠在窗户上,情不自禁地微笑,为这美好的时刻微笑。

在犹豫中,我父亲像个大男孩一样羞涩而笨拙地笑了。

他只是伸出一只手,小心翼翼地修剪掉他母亲掉在他耳朵上的头发。她的眼神充满了对这个女人的感激和爱,也充满了满足。

她母亲的脸上洋溢着一丝夏虹的气息,充满了红色的笑容。

窗台上的茶仍然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迷迷糊糊中,我突然醒来:亲情也是芬芳的。

爱情是选读后感篇4

?百年孤独》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布恩蒂亚家族的孤独者们。孤独成了这个家族的徽记,如同他们血液中固有的冒险、冲动、勇敢和不屈,还有遗传的高高的颧骨,以及骨子里隐藏至深的乱伦渴望。这种孤独不同于中世纪贵族的那种“高贵的忧郁”,象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它不是在华丽的客厅里,踱着方步慨叹生命之短暂、蔷薇之枯萎;也不是用天使的丽目俯察人世的风云无常、世态炎凉。它是对世界本体的一种凄凉的绝望,是低贱的、卑微的,有一种浓灰色的压抑感,有是一种惨淡的幽默。这是一种绝顶的忧郁,无可逃遁甚至无法减轻。

乌苏娜是第一种孤独者——天使。她勤劳善良,是母亲的化身。她的孤独是因不能与人分享智慧的快乐而独自寂寞。如果是《百年孤独》这作品还有一丝亮色,让我对世界不曾完全绝望的话,就是发现了这个老妈妈身上闪光的品质。她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但是却有着质朴的本色,无论什么境遇。她一直活到自己的第六代出生,并且在暮年完全变瞎之后仍掩饰这一点,继续自己的操劳和回忆。她可以用皮鞭抽打暴戾的孙子,打得他满街乱窜;也能够去牢狱中探望造反的儿子,虽然对他的革命毫不理解,却毅然偷偷捎给他一把手枪。她招待儿子的死敌,一位政府的将军在她家里吃饭,因为她觉得这将军人品好,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她痛骂奥雷连诺上校忘记了自己的承诺,骄傲的宣称只要他敢杀害自己的朋友,就把他拖出来亲手打死。我非常喜欢这个总习惯于一个人独处、一个人回忆的老人,因为她真正充实独立。她是伟大的母亲,更是伟大的孤独者。

乌苏娜的大儿子霍。阿卡迪奥是第二种孤独者——野兽。他的孤独是由于与愚昧并存的感情的匮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与心的离异和隔膜。他的身上野性表现得极为明显,感情也最为炽热。当他的弟弟奥雷连诺上校问他――当时他们都只有十来岁――爱情的奥妙到底是什么,他毫不迟疑的回答:象地震!他得不到理解,在和父亲的对抗中选择了随同吉普赛人的逃亡。然而,数年之后,他结束了流亡岁月,重新回到了家中,重新蛰伏在他憎恨的孤独之中。当孤独变成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时,当孤独已经渗入他的血液时,他竟然无法离开这种孤独了!

奥雷连诺上校是第三种孤独者——哲学家。他的孤独是拥有真理的灵魂而具有的高洁峭拔。这个人几乎可以算是这部书的一个主角了(如果允许这部作品存在一个主角的话),给过我最深的震撼。奥雷连诺天生带有孤独的气质,从小就孤僻异常,成天从事枯燥的炼金术,离群索居,不问世事。然而事实上,他在这种孤独中结识了先知梅尔加德斯,他的创造力意外地得到了极大发展的机会。

爱情是选读后感篇5

那时候的爱情,就像是一场霍乱,来得猝不及防,然而当你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它已经消耗殆尽。“悦起无因,遂感心疾”大概就是这样,爱一个人就像是生了一场重病,除了他(她),无药可医。

十五岁的穷小子弗洛伦帝诺爱上了十五岁的富家女子费尔明娜,每天在她必经之路等待,终于引起了她的注意。通过姑姑,他们互传书信,然而当这些小把戏被费尔明娜的父亲看穿时,他像所有的小说里富人对待穷小子一样对待弗洛伦帝诺。他烧了女儿和弗洛伦帝诺来往的书信,和弗洛伦帝诺当面交谈,企图劝他放弃费尔明娜,带着女儿出门旅行。他的这一切做法对于深陷爱情漩涡中的青年男女显然是没有用的,他万万没想到,女儿会在旅行中继续与她的小情人保持联系,并且关系越来越密切。

当他们结束两年的长期旅行回到那个城市,父亲发现女儿仍未忘记那个小子,于是便同意他们的婚约。而当费尔明娜偶然一次遇见弗洛伦帝诺时,她失望了,那个小伙子完全不是她理想中的样子。于是,他们的婚约作罢了。后来,费尔明娜嫁给了有身份有地位的乌尔比诺医生,弗洛伦帝诺只是默默关注着她,等待着她。当教会为乌尔比诺敲响丧钟时,弗洛伦帝诺抛弃身边年轻的情人,飞奔到费尔明娜身边,再一次向她求婚,这时的他们已进入迟暮之年,他已等了她半个世纪。

我认为整部书不仅仅是想给我们看一个矢志不渝,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它更多的是想表明:爱情就像霍乱,它来的时候,人们会惶恐,不安,会绝望,痛苦。然而庆幸的是,一个人在经历了这一切不好的感受之后,依然具有爱的勇气和能力。恋爱中的人,就像是生了一场重病,一切好的,不好的情绪都由另一半引起,也只有另一半能够化解。就像张爱玲在小说《倾城之恋》中写到:柳源在细雨迷蒙的码头上迎接她,他说她的绿色玻璃雨衣像一只瓶,又注了一句,药瓶。她以为他在那里讽嘲她的孱弱,然而他又附耳加了一句:“你是医我的药”。她红了脸,白了他一眼。

小说的最后,费尔明娜和弗洛伦帝诺在一艘轮船是永生永世地在一起。那时的他们已经八十多岁了,却依旧拥有爱的能力,那迟到了大半个世纪的爱情,让人羡慕不已。

爱情是选读后感篇6

因为我太懒了,开博这么久了才有一两篇文章,所以我就把一篇假期作业--读书报告,放上来。由于字数要求20____以上,我拼接了一些从网上下的资料。不过那些个人评论是我写的,相信读者可以看得出来。

最近,有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书。说是他不久前才看完的,很有感触。他想和我探讨一番,于是让我也阅读一下。这是由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编著的。

提到马尔克斯,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那获得诺贝尔大奖的。而这部作品正是作者在获奖后,经过呕心沥血的两年创作,诞生的又一佳作!

?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的是小说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故事其中又穿插了不同类型的爱情,而透过各种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小说表现的是哥伦比亚的历史,是哥伦比亚人自己破坏哥伦比亚的历史。

有评论说,这是“我们时代的爱情大全”,“一部爱情专著,一部涉及当时政治观点,穿插着爱情,霍乱和战争的故事”。

于是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随着作者的笔触,进入到故事中。在经过五天细细品味后,我完成了对这本书的阅读,可这书里的故事却带给我无限的感触和遐想……

书中的阿里萨,是个为爱痴狂的男人。他在一次与费尔米纳的意外邂逅后,爱上了她。在那棵开篇被意味幽怨与隐痛气味的苦扁桃树下,阿里萨终于把长达七十张纸的情书交给了费米尔纳。费米尔纳也接受了他热烈而矜持的爱情,在那减去一半的情书中激切寻找那份想望的热烈。白山茶花是他们的定情花,纯洁美丽充满青春气息,之后阿里萨等待费米尔纳回信时患上了类似霍乱的相思。阿里萨读费米尔纳第一封信是边吃玫瑰花边读完的。他母亲担心他吃了太多玫瑰花后会拉痢疾,减弱抵抗力患上真正的霍乱。阿里萨寄费米尔纳头发,费米尔纳寄他成为标本的叶子,蝴蝶。阿里萨写着自焚发烧的情诗,而费米尔纳写着清淡平常的家务。爱情爆发的不可收拾。

曾经也为爱疯狂,这是霍乱时期爱情最闪亮见证。费米尔纳离开那座埋葬她爱情的城市之前,给阿里萨信中夹着自己剪掉的头发。旅途之中他们的爱情仍在狂热继续,实在太藐视当时爆发的一种病症:霍乱了。相思病态类似霍乱,可能是马尔克斯故设的意外。也给读者造成不经意的意外,霍乱之所以用于这场爱情的恍惚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揣测:费米尔纳与阿里萨是真的相爱吗?特别是在费米尔纳旅行后,与他第一次相见后说“不必了,忘掉吧”。这就是两年相爱的结果吗?一句话把阿里萨打入了地狱。

很多年以后,在费尔米纳新婚的那天晚上,年轻的阿里萨躺在“那艘不该载他的被忘却的轮船的甲板上”,发高烧,说胡话,那时他想起他的初恋情人,流了眼泪,也许是因为思念,或许是因为痛苦,也或许是两者交集,绝望充满着他的内心,复杂的心情随着前去马格达莱纳河流域的船只渐行渐远……当阿里萨把提琴放进盒子,头也不回地沿着死一般寂静的街道回去的时候,已经觉得他不是次日清晨要出走,而是觉得仿佛在许多年前他就带着决不回头的决心出走了,于是他又似乎“有勇气忘掉过去,并且继续生存了”。我原以为他可以忘了她,可对费尔米纳的爱是那么深刻而强烈,他做不到。于是他开始了等待,漫长的等待。

他等待着乌尔比诺--费尔米纳的丈夫,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在五十一年九个月零的等待后,他终于有机会向她再次表明自己的心迹,但又遭到了拒绝。阿里萨又耐心地用两年时间与费尔米纳通信,最后和她登上了“新忠诚号”轮船,开始了等待以久的旅行。

我实在佩服阿里萨那磐石般坚定的耐心,他也等来了他要的结果:小说结尾,阿里萨和费尔米纳逆流而上,在船上升起了霍乱标志的黄色旗帜,再没有什么人可以来打扰他们。船长询问这样漫无目的的航行还要继续多久?这个愚蠢的家伙在费尔米纳的睫毛上看到初霜的闪光,在阿里萨的脸上看到勇敢无畏的爱,然后,阿里萨公布了他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的答案:“永生永世!”这实在是难令人不动容。

可我总觉得,费尔米纳答应了阿里萨,是因为老年后的孤独与寂寞。甚至她和乌尔比诺之间也没有爱情,他俩的结合是各取所需——他要她的美貌与傲气;她要他的尊贵与显赫。在之后的生活中,他们更多的是依赖。当发现丈夫有外遇时,她的愤怒曾使我以为是出于爱。可后来发现,那是因为她的自尊遭到践踏。或许他们之间是有爱情的,只是他们没发现,我也没发现罢了……

马尔克斯在阿里萨与费尔米纳这条主线外,又安排了其他的故事,但都没逃脱“爱”这个主旋律。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而随着书中人物的遭遇,你也会跟着他们或喜,或悲,或无奈。

我不禁赞叹马尔克斯那神奇的手笔,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出那么生动的人物与情感。还有他通过人物,隐秘地表达了自己堪比箴言的看法: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软弱者永远爱情的王国,爱情的王国是无情和吝啬的,女人们只肯委身于那些敢做敢为的男子汉,正是这样的男子汉能使她们得到她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们能正视生活。

“她从来没有想到,好奇也是潜在的爱情的变种。”

“一个人最初和父亲相象之日,也就是他开始衰老之时。”

“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

“找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差别,对她来说殊非易事,但分析来分析去,她还是更喜欢儿童,因为儿童的观念更真实。”

爱情是选读后感篇7

每当我们想到爱情,便一定会想到《红楼梦》中,或深婉凄绝,或荡气回肠的爱情,感动着一辈又一辈的读者。

(一)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在那个庭院深深的大观园中,美景无数。可在我看来,这些景物似乎只是为了黛玉而生,这一辈子只为宝黛做铺垫,在这些景物的映衬下,只有黛玉才属于大观园,也唯独有她,才配拥有宝玉的爱情。

大观园里,就如冷子兴说的:“安富尊荣者居多,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外人看来富贵,其实在这一片荣誉下,贾府已经显示出了严重的危机,在这里,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不漏一点缝隙,才能让自己不受一点伤害。

别人皆如此,更何况本性就多愁善感的黛玉呢?她本应该安安稳稳地做贾母的外孙女,不受一点尘世的污染。但命运弄人,老天偏偏让她与神瑛侍者前世相约,今生报恩,要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的灌溉之恩。如此,他们便相爱了,却爱得如此含蓄,而且彼此并未表达自己的心思,真是“热恋中的人都会变笨”,他们的爱,连王熙凤这个不识几个字的人都能看明白,就如《红楼梦》二十五回写道:“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简单的一句话,竟说出了两人至死都没说出口的话,多么真实!

在《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便是黛玉,一些人说她小性儿,尖酸刻薄,但我却认为,她这是真爱、细心的表现。爱到深处,心里便不允许任何人进入两个人的世界,因此,每当别人说到金玉姻缘的时候,她自己爱情中的自私之心便显现出来了,无论是她用剪子剪坏亲手为宝玉做的香囊,还是每每和宝玉耍脾气,闹小性儿,都是她真爱宝玉的表现。只凭那颗心,便知他们爱的深沉,直到死,也难消除彼此的爱。用一首我自己写的《点绛唇》评价黛玉极恰:

轻挑妆奁,菱花镜里形容瘦。愁断清秋,竟难掩风流。性本清高,终究世难留。世难留。小径香幽,独把花来嗅。

就算是绝世美人,面对这没有结果的爱,又能奈何?

(二)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在这花团锦簇的大观园里,真是“老天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但我们永远不要忘了,在这些风光的事情之后,永远有一些人,在映衬着她们。

暮春时节,百花凋零,梨香院里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十二个戏子正在演习戏文,被从旁经过的黛玉听到,正是《牡丹亭》,黛玉听后,不觉为之倾倒。谁说只有小姐们懂得风花雪月,我看越是底层的人,越能接近自己的心灵。

还记得宝玉那天在大观园蔷薇花架下,看见画蔷的人是谁吗?没错,正是龄官,她和贾蔷的爱,细微而伟大。贾蔷花了一两八钱为龄官买了一个会唱戏的雀儿,没想到,龄官却以为贾蔷故意买了来笑话她:

龄官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它来打趣我们,还问我好不好!”

而一心想让她解闷儿的贾蔷,并没有想到这个,立刻把笼子打开,将雀儿放了生,说是免免龄官的病,又把笼子也拆了。宝玉看到如此,不免抽身走了,贾蔷一心只在龄官身上,也不顾送,倒是别的女孩子送了出来。贾蔷之情,竟令多情的宝玉也自叹不如,回到怡红院,叹道:“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

戏子的身份,在旧社会低贱得很。宝钗生日的时候,贾母等人令龄官上前,众人都说这孩子扮相活像一个人,这人就是黛玉。而事后,黛玉却说:“我原是为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原是比一下,也会玷污了自己的身份。身居大院的贾蔷不会不知道这个,而他却毫不顾忌,依旧去爱,并爱得伟大。

后来,十二官散了,龄官不知去了何处,贾蔷后来也消失了。不知他们二人是去了仙境过美好的生活,还是一生漂泊,却拥有真情。无论怎样,此二人都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生活,来爱彼此。既是这样,又何必在乎结局呢?

(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在怡红院里,存在这这样一个人:穿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裳,倒是一头黑??的头发,挽着个鬏,容长脸面,细巧身材,却十分俏丽干净。这是小红,原名林红玉,因为要避黛玉的讳,遂改名叫小红。

有一次,贾芸来找宝玉,恰巧宝玉不在,便由小红来告知。小红看到贾芸后,得知他是“本家爷们”,将他“下死眼盯了两回”。作为一个丫鬟,如此之大胆。之后,又故意将自己的手绢留给贾芸,此时,贾芸终于知道小红的心思,从此,便陷入了爱恋之中。后来,她的机灵善辩被凤姐所看重,让她去了自己的住处,当了一等丫鬟。即便如此,也没有挡住贾芸和小红爱情的道路。

爱情虽是如此热烈,但在前八十回里并未描写太多。据红学家考证,曹雪芹亲笔后四十回,描写了小红二人在贾府败落后,经常救济宝玉宝钗夫妇二人,此情此意,真是令所有红尘中人敬佩甚至是羡慕。

一辈子荣华富贵,还不如爱情来的真实。或许只是在那一瞬间,就会立刻感受到爱情的伟大。不管是谁,一生是贫还是富,但都不能缺少情感的滋润,一旦没有了,就像田地没有了水的滋润,干涸得要命。

就像《红楼梦》中的人物,谁能说他们的生命中没有感情?即使是严厉凶狠的凤姐,在巧姐失踪之后,也是着急的要命。也许,人性中最脆弱的地方,是在最危难的时候才会体现的,而曹雪芹做到了,他使得古代社会中各色人物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可能也是《红楼梦》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的原因之一吧。

一部《红楼梦》,写尽多少儿女情长。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爱情是选读后感篇8

回想到多年以前一个的.午后,洗好头发,一头清爽,背着书包,我一如往常走进了那间每天都期待的教室,不经意间一眼望向那个熟悉的方向,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真好。

如果我说那时候,有喜欢的人是我去上课最大的动力你信吗?真的,那时候有喜欢的人就是我去上学最大的动力。喜欢的动力,可以让我抵挡老师的严厉,学习的无聊,也是我觉得我的青春期最美好的事情。不过,这一切发生的过程,只是我一个人的感情,而那两个字,叫暗恋。

如今,再回看那一段暗恋的时光,我依然感觉到幸福。暗恋的好处,在于它只是一个人的事情,不用在乎对方的感受,却可以用一段默默的关注和喜欢,成就一个人的世界。可此刻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幸福来自于重新回味那时候每天充满期待的感觉,而至于对方那时到底有多好,我却早已记不清。

所以,爱一个,到底是爱着这个人,还是爱着自己的感情?

在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里,我似乎找到了许多答案。

初见费尔米纳,阿里萨就深深陷入了暗恋中。有一天晚上,他甚至一晚无眠,只为把自己心中对费尔米纳的感情写出来,写了上百封信。看着自己的信,他仿佛已经感受到费尔米纳同意他时的那种兴奋和激动。可以说,这时候阿里萨感受到的幸福,是手上自己写的那几封信,而不是费尔米纳本人给他的。后来,费尔米纳嫁给乌尔比诺的那些日子,支持阿里萨活下去的很大一部分动力也来自于写情书。他在院里写,却可以不受里面的环境影响,他给一对又一对情侣写,却也可以不嫉妒他们。如果没有写情书带给他的快乐,也许后半辈子阿里萨过得不会比他自己想象中的要好。所以,后来阿里萨写情书,与其说是抒发他对费尔米纳的感情,倒不如说他是在写自己的感情。

那么费尔米纳呢?我相信她对阿里萨的追求是心动的,她对阿里萨的爱也是真的,可是当两人分别再次相见的时候,费尔米纳对阿里萨的感觉却是:眼前的人和我想象中的样子为何差距如此之大?而在后来的日子里,她回忆起阿里萨,总说的一句话也是:“我爱的是他的影子”。在那影子里,阿里萨有费尔米纳想要的所有。可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在现实里费尔米纳拒绝了阿里萨。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这时候又有一个人比阿里萨更能满足费尔米纳的想象——乌尔比诺医生。

乌尔比诺医生拥有地位,拥有帅气的脸庞,当然,这些都不足以让年轻的费尔米纳动心,让她真正做出决定的,是表姐对乌尔比诺医生表现出来的喜欢和欲望。显然,乌尔比诺医生比阿里萨更受欢迎,何况再加上他的种种光环,费尔米纳没有理由不选择他。只不过,费尔米纳理应明白,乌尔比诺医生并不会像阿里萨那样浪漫的给她写情书,他却会说:“在我们俩的婚姻里,寻求的不是有多幸福,而是两人之间的稳定关系”,尽管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费尔米纳对阿里萨和乌尔比诺医生的感情,就像红玫瑰和白玫瑰,红玫瑰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浪漫而虚幻,白玫瑰是衣服上粘的一粒饭黏子,平凡而真实。我们都只注意到了白玫瑰和红玫瑰的优缺点,却忘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她想要红玫瑰的真实,又想要白玫瑰的浪漫,可这些充其量都是她自己完美的想象,在她的内心,也许更多爱着的,就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是阿里萨的影子,也是乌尔比诺医生的影子。

如此,爱一个人,到底是爱着这个人,还是爱着自己的感情?狄更斯说:“一只眼睛里闪烁着爱的光芒,而另一只眼睛却燃烧着自私的欲火”。人本性自私,但我知道,爱却是唯一能让一个人从头到尾,心甘情愿的付出而不求回报,像阿里萨对费尔米纳一生炽热的爱和等待,亦如费尔米纳和乌尔比诺医生夫妇之间平淡的感情。而在这之中,有自己的感情,当然,也还因对方的真实存在。

《爱情是选读后感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