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缘读后感6篇

时间:2023-02-05 10:06:19 分类:读后感

写读后感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非常考验我们的理解能力的,偏离文章内容写出的读后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爱心缘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爱心缘读后感6篇

爱心缘读后感篇1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书中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震撼着我。“爱心”充满了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落,让我明白了当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孩子的心,也让我明白了应怎样去爱这些孩子。

特殊是后进生,往往许多教师感到头疼,有的老师从思想上歧视后进生,放弃后进生。有的就是强制性的惩罚,甚至有的扔到角落爱咋地就咋地吧,

“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镇西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班里的每个孩子都会引起他的兴趣,当然后进生就更是关注了,如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的'快乐和痛苦有哪些,他不写作业的原因是什么,为啥不爱学习……李镇西老师都了如指掌,发现问题,才能发现孩子们哪里需要他的帮助和指点,把学生当成朋友,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成为后进生的真正朋友。

“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李镇西老师对待后进生有不同的视角:爱,是教育的前提,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教育者对“后进学生”的爱,是教育者真诚的关怀,真诚的爱。老师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内心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对美好的向往,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也想得到同学的称赞,也想得到荣誉。对“后进学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强压”,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美好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也可以做到”的自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轻轻地问候,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小小的奖励,都能成为后进生向上的动力。而对于后进生的错误,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只是责备、批评,耐心询问,多些理解,认真倾听,多些关注,用心灵赢得心灵,才是教育本身。

?爱心与教育》让我上了一节思想教育课,它不仅使我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怎样去转化那些“后进学生”的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就是带着一颗爱心和童心,真诚的去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我们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

爱心缘读后感篇2

有这样一个绘本故事,名子叫《爱心树》,当阮老师声情并茂地讲完时,许多同学都流下了眼泪。故事主要讲大树的无私奉献和男孩的无限索取。大树依次奉献了果实、树枝和树干。男孩用果实换取金钱、用树枝造房、用树干造船。当他到了髦耋之年时,来到老树桩下,老树桩说:“孩子,坐在我身上休息吧。”

感动让我想了很多很多,思绪漫游于苍穹中,仿佛看到宇宙中那个微小的天体——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大树何尝不像我们的地球母亲?小男孩何尝不像人类呢?小男孩摘下果实,对于果树毫无伤害,就像我们人类利用土地春耕秋收,养活自己。小男孩用树枝造房子,就像我们人类开采石油、煤矿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小男孩用树干造船,这样大树会受到至命的伤害,我们人类也会为一己私利不择段,开发再开发、索取再索取,因而污染了环境,河水不再清澈、天空不再湛蓝、草场不再碧绿了。

爱心树对男孩是有求必应的,哪怕连根拔起,相信她也是无怨无悔的。地球却不会一味地忍让,当人类的贪婪让它忍无可忍时,就会像苏醒的怪物,漫天的黄沙、肆虐的洪水、地壳的震动,来吞噬人类。人类就是我们,让我们一起爱护地球、呵护地球吧!

爱心缘读后感篇3

该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1999年,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拒道传播,时至今日,因为广大教师的追捧,《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

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一教授、学者、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李老师所到之处,总有很多风尘仆仆朝圣般赶来听他讲座的教师和学生。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了态度,因而改变了人生。

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动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爱心缘读后感篇4

带着自己的心,带着自己的梦,带着自己的实践,带着自己的思考,又一次拜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良久无言。

在书中看到了教育的鲜活,看到了教育的灵动,看到了教育的轻盈,看到了教育的诗意,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学生朝我走来,他们带着微笑,带着苦恼,带着失落,又带着收获;然后又款款离去。从他们的背影里,又看到了对生活的向往,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追求,带着“要让他人因我的存在而快乐”的信念,走向他们美好的未来!

我沉浸在李镇西的教育情怀里。那一枚枚鸡蛋的情意,那一封封信函的浸淫,那一次次活动的熏陶,那一颗颗童心的烂漫,无不是教育智慧的结晶。给汪斌煮的鸡蛋,医院里飘飞的歌声,学生一次次的秘密行动,无不牵动着我的情怀。我在比照中反思,在反思中常常为自己开脱,渐渐的,我发现,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灵魂,是一个非同一般的教育者和思想者。从万同的故事里,我看到了耐心和恒心,从程桦的思想飞翔我看到了李镇西对优秀学生的激励与培养的教育机智……我的灵魂被触动,我的思绪被链接,我的心灵被震撼!此时的我又一次沉默了。

沈志文,是我遇到的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随意的和前后左右说话;课间又和其他同学互相打骂,为此,我没少批评他,但他从来不顶撞我,每一次都“低头认罪”,过后一如故我。后来,我想了个办法,封他为班上的体育委员,他非常高兴,一下子安静了好几周,工作也比较卖力,但几周以后,他又开始犯错误了,虽然犯的不是什么大错,但是也影响了周围的学生,有几个家长和同学对他的意见很大。我又找他谈话,写保证,但也没有多大的成效。不但如此,沈志文又不完成作业了,有时候甚至几天都不交作业,座位已经被我安排到最好一排,似乎也无所谓。说实在的,当时我觉得自己对沈志文已经仁至义尽了,是他自己不争气,所以也不大管了,只是让班干部偶而约束一下他的行为。

当看完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后,把沈志文与万同相比,沈志文无疑要好得多啊!但自己与镇西师相比,相差实在不能以道里计!

另一个学生叫崔贤杰,是个非常善良的学生,也很有正义感,每当女同学受到欺负,他总会挺身而出,所以在班上很有人缘,但是学习成绩不如人意,经常的不写作业,我放学的时候没少留他,直至到他把他的作业写完为止。记得有一次,在上完课的时候,让组长收作业,却迟迟不见崔贤杰的作业,我的火气呼的一下冒了上来,“你的作业呢,是不是又没有写?”,我严厉的训斥到。“我忘到家里了”,他很无助的看着我,“没写就是没写,还撒谎”,我又一次大声的说到。崔贤杰没有再说什么,只是不停的掉眼泪。下课后,为了核实情况,我打通了他家里的电话,从他妈妈那儿,我得知了孩子的作业确实忘到了家里。此时此刻,说真的,我如坐针毡!为自己的鲁莽,为自己犯下的不可原谅的错误,而后悔不已。书中李镇西教育孩子的故事更是唤醒了我沉痛的记忆,让我明白做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有多难,自己离合格还有多远的距离!如果我能早一些读到《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如果我能早点领悟到师生之间的爱,或许对待这两个学生也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爱可以融化心灵的丑恶,爱可以让人变得美好,爱可以消除任何代沟,爱是素质教育的精华,正是这份精华造就了社会的人才。

朋友们,让我们接受人与人之间无私的爱、学校的爱、社会的爱,让我们在与学生的接触当中充满爱,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此时做起!

爱心缘读后感篇5

?爱心与教育》终于读完了,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当整个教育体制并不特别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时候,一个普通教师如何能够与整个制度对抗,从而一步步地落实自己的理想?这些问题值得思考,然而正是这些问题,反衬出了镇西师的伟大,反衬出了镇西师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想,其实这本书里面记载的许多案例,都有它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而现在的社会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式的阅读或许并不聪明,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者的爱心,教育者对教育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对大写的人的张扬,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的这个群体的出发点。是的,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爱心缘读后感篇6

从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这本手记里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

打开这本书,一个个充满温情、行云流水的故事映入眼帘,让人感动。默默的把汪斌父亲送的鸡蛋每天煮一个带给汪斌吃;夜里背周慧到山顶的住院部治疗;给学生过生日、送书籍、写祝辞,为贫困的学生买彩票;跋涉三十多里带着学生来到伍健劳作的田头大声呼喊“伍健你好”;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后进学生关爱与引导;与陌不相识朋友的书信交往、心灵对话……并且越读越感到这种师生之爱,在逐渐扩展!

“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成为李老师及所有被老师影响的人的共识,可谓达到了爱的最高境界。在读故事中再来反刍咀嚼书名,他无非是把孩子当作人,当作完完整整的人,不只是分数、不只是成绩单,并且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解红梅)

《爱心缘读后感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