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读后感5篇
读后感指读完一本书后把心里的想法通过文字起草出来的应用文体,读后感是我们看完一本书之后的感受性的文字,相信大家对写读后感都不陌生吧,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气质》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气质》读后感篇1
我们不断努力期望把自己变成更美好的人,期待与生活中更好的人接触。但是又总是感觉自己没什么与众不同?不懂讲话的艺术?学不会与人相处胆小而敏感?时间永远不够,却又总是荒废?《气质》这本书正是想要与你谈谈如何成为更好的人——在这本200多页的书中,你会吸收新知、学会内省发现全新的自己。
?气质》一书是美国大师级人文励志作家奥里森·斯威特·马登的代表作之一,曾被美国《出版周刊》等媒体誉为探讨“气场”的经典著作。林语堂和胡适也都曾向当时的青年人力荐过其作品。
气质是人具有的,超乎外表的东西,是用照片和语言所无法表达的东西,只能通过感觉来传递,是人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生命力量,这种神奇的力量如同电流般让人难以捉摸。在本书中,作者着眼于人性中的25个基本方面,深刻剖析了人性、人格、成功三者之间的关系,诚实而中肯地与读者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拥有优秀气质的人,挖掘出潜藏在你生命中最为独特和美好的一面。任何存在的事物都具有其一定的力量,生命也毫不例外。人格的力量在生命的一切力量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是最容易打动和影响他人的人。
最后摘录书中的一段话,希望你我共勉,成为更优秀的人。“如果你想要在外表、思想、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表现出卓越和超群的气质,那么,你就要不断地去想象自己达到最高境界的那一刻、最崇高的那一刻、最踌躇满志的那一刻,并努力让这些成为打造你生活的模板”
《气质》读后感篇2
作为一位新手妈妈,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大家关注热度最高的问题就是孩子闹不闹人。很感谢我家宝贝对妈妈的体贴,确实算是比较好带的娃娃,如果吃饱了能睡三个多小时,我能安静地坐在这里写出这篇文章也是得力于孩子的体贴。
这期间听到了很多“前辈妈妈”们的诉苦,那些精力旺盛的小家伙们曾经差点把妈妈们逼成产后抑郁症,甚至很多妈妈说自己的孩子是个“磨人精”,我觉得如果这些家长能在孩子出生之前就读了这本《气质论》的话,她们会更从容客观地面对孩子所呈现的问题。
我们应该对处于婴儿时期的孩子呈现的“棘手型气质”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替代人们所说的“夜哭郎”的称号,因为我们必须明白的一个问题是,所有孩子都是可以被了解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如何去了解而已,“棘手型儿童”其实就是正常孩子,只是因为其表现容易被人误解。而其他类型的孩子,事实上也并没有被更好地了解和引导。这也是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对教育知识学习的原因。
书中说道了一个叫桑德拉的例子,她是一名典型的“棘手型儿童”,很可喜的是她的父母在知道她的气质类型之后做出了正确的应对策略,使得她在成长过程中做到了“软着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父母一再对她强调,“棘手型气质”只是一种气质类型,和其他气质类型一样,都是很正常的。事实上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在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孩子的异常举动常常会让家长和老师觉得反感,大人会有意识和无意识地魔鬼化孩子。联系到书中的另一个例子,引用原文:“由于格劳丽亚的父母认定她怀有一个4岁孩子不可能有的非常复杂的不良动机”,直白地说,这就是对孩子的“魔鬼化”,这是一种主观的评价,被孩子说不清道不明的、令人反感的行为折磨的大人,在这种评价中得到一种发泄,却使事情变得更糟糕,在慢慢的潜意识的作用下,可能孩子最开始无意识的单纯动机,或许真的会变成有意识的不良动机。
书中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是,其实不管是哪一种气质类型都会遇到困难,甚至要超过棘手型气质所遇到的问题,如慢热型气质,试想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对班级上哪个反应稍慢的孩子感到头痛且无奈?但是事实上这些孩子智力完全正常,我想如果学校对气质类型能够重视到按这个类型划分班级的话,教学效果是不是更好?孩子的成长是不是也更顺利?
作为引导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大人,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明白的是,孩子是可知的,并且这种可知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更要让孩子明白的是,不管是哪种气质类型,都是正常的,都能成长为理想的样子。
《气质》读后感篇3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哈佛女孩气质课》。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道理,其中,第一个就是要微笑遇人,微笑,这个简单的动作有着很大的魅力。著名的辛迪?克劳馥曾经说过“女人出门若忘了化妆,最好的补救方法就是亮出你的微笑。”微笑,它不仅仅只是一种表情,一种神态,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在生活中,我们认识的人很多,我们可以每天都对他们微笑,让他们知道你有多好。对待陌生人,我们也可以如此。一个微笑,或许可以让路人感到无比亲切;一个微笑,或许可以让失败者看到黎明;一个微笑,甚至可能让犯罪分子放下手中的屠刀。所以,学会微笑吧,一切便掌握在你手中。
还有一个道理就是要做到不张扬,“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不张扬,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气质。我们要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比自己优秀的人还有很多,又何必张扬呢?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谦虚的人往往都有一种动人的姿态,不自夸,不炫耀,静静地做事。如果过分的自夸、炫耀,往往会给人一种浮躁的印象。所以,学会不张扬,你便会一步步走向成熟和优雅。
?哈佛女孩气质课》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有气质的女孩。女孩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有气质,气质决定女孩的一生!
《气质》读后感篇4
?气质论》读后感
在日常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孩子,他们有的对新环境的适应很费劲,难以接受新的事物,在融入集体方面有着很大的困难;有的对一些刺激性事情的'反应很大,若是难以接受这类事物的变化,他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情绪来,不只是无休无止的哭闹,甚至对别人的安慰和劝解都打心底抵触;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合理的作息时间,本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到他们这儿就非常随性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生活使他们乐在其中……这些都让我们很是头疼。
最近读了这本《气质论》,从中了解到一些非常有用的知识。《气质论》这本书介绍了九种气质类别:
1、活跃水平;
2、节奏性(规律性);
3、趋避性(接触或排斥);
4、适应性;
5、反应阈;
6、反应强度。
7、情绪质量;
8、注意力分散度;
9、专注度与耐力。
每个孩子也有不同的气质特点,这些概念的提出对研究每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对有着不同气质的孩子,我们应该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使他们获得成长。
原本平时内向腼腆的小薛,自从写日记以来,也在自己的日记中展现了一番“真性情”:“吃吃吃,胖子的命根;跑跑跑,减肥的法宝!”竟然在日记中称自己“胖子”,看来他还有原本很难被发现的幽默乐观啊,这一句减肥口号真是让他在我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又饱满了好几分。不善于说话,却可以用书面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成长得倒是挺快的。
小怡,一个不是很爱说话的女孩子,对学习也不是很上心,经常性地不写作业更是让人头疼不已。看似因为懒惰,实则或许又不是这样,毕竟那一次,她主动帮助值日生扫了地,还会用小扇子帮人扇风。若是懒惰,不该有这些举动才对。若是以后能将生活中的这份热心肠、这种勤快劲儿扩展到学习上,想必会更让人欣慰。
小周,一个教室里过于活蹦乱跳的孩子,一个常常出现在我笔端的名字,依稀记得那时候他调皮捣蛋的模样,总是嬉皮笑脸的面容,着实是让我相当头疼的存在,那是一段时而哭笑不得的曾经。偶然间,我发现他很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在写作文一方面。偶然的偶然,学校有那么一场作文大赛,我推荐了他参加。发生了后来的一些故事,他凭着“周选人”的名字,成了班里小有名气的人物。再后来,他成了语文课代表,虽然脸上依然时常挂着那“不羁”的笑,但一步一步,坚定不移,看到的是他踏实的脚印。
再忆起那把小洁递来的小红伞,让我不再为寒冷无情的雨滴而心烦,相反的,雨天倒是让我有了一丝丝期盼。每当下雨时,若是我带着雨伞,一定会找寻队伍中没有带伞的孩子,为他遮蔽一路风雨。我也把小洁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渐渐的,他们也会将手中的伞儿主动伸向没有带伞的孩子。这一把把小小的雨伞,遮挡的是风雨,增进的不是彼此的感情吗
…………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如何让自身的气质散发出沁人的芳香来,这才是我们该思索探究的。
《气质》读后感篇5
在西西弗书店买了一本日本加藤惠美子写的《气质》,我一向偏爱学术性强的书籍,对这样的书我是很少买的。但是最近突然认为自己应该看一些“接地气”的书,对生活有实质性指导意义的作品,再加上最近自己的审美观大变,想去追求美丽,苗条,连逛商场都偏重有设计感的服装和首饰了,对这本书的喜爱就更不言说了。
这本书以回答许多个小问题的方式,向读者诠释如何做一名永远优雅迷人的女人。我们日常的生活太“俗气”了,我看到很多上班的女人,不会去花时间化妆、梳头、搭配衣服和配饰,甚至连香水都不喷。一天又一天忙碌的工作把自己搞的灰头土脸,优雅气质全无。女人应该有追求美丽的向往,无论是否已经结婚生子,都要有保持优雅的行动。
如果你正处在每日的烦乱之中,恰好可以看看这本《气质》,一定会勾起你对优雅和美丽的再度向往。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作者提供的一种思维方式:先改变外在,进而改变内在。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变得有气质,先从外在开始改变,言谈举止、穿衣打扮、屋子的陈列摆设等等这些表现在外的方面做转变,然后由此渗透到内心,所谓的内在转变。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中国的文化强调内在转变,修心,由内向外转变,而这种由外向内的转变是否可以提供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