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之读后感5篇
我们在上学期间绝对都写过很多作文,我们在语文学习中, 最需要认真学习的一项就是作文了,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作文之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作文之读后感篇1
从历史背景来看,《长恨歌》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在写此诗时白居易35岁,据说是他和陈鸿、王质夫三人在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谈论到唐明皇和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时有感而作。乐天在公元808年任左拾遗,任职期间,为报皇帝知遇之恩,频繁上书言事,并写了大量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在《长恨歌》中说到:“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然而从历史文献上我们得知,杨贵妃于开元二十二年嫁与寿王李瑁,婚后的两人恩爱幸福,甜美异常,并非是“一朝选在君王侧”,作者这样写,表面上看似是在轻描淡写杨玉环成为贵妃,实则是在讽喻唐明皇夺儿媳有违道德,荒淫误国,才有了后来的安史之乱。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白居易写的《长恨歌》也有劝谏君王的意味,由此来看,《长恨歌》的主题也是政治讽喻说。
从写作风格来看,白居易的诗总的分为闲适诗、讽喻诗、感伤诗、杂律,而《长恨歌》便是感伤诗的代表作,《长恨歌》虽为感伤诗,但并不影响它其中的讽刺意味。白居易提出自己的文学主张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诗歌是为了反映时事,为现实而作,一种对时代的关注,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在这样的写作风格上,在这样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诗人心里,再动人的感情也只能是陪衬,描写李杨爱情的悲壮,诗人是要以这个爱情悲剧来劝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要引以为戒,不能再重蹈覆辙,引来千古遗恨。
从史书记载来看,在白居易写的《长恨歌》一诗文中,并未谈及杨玉环曾为寿王妃,而在陈鸿写的《长恨歌传》中写到:“召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矣。鬓发腻理,纤秾中度,举止闲,如汉武帝李夫人。别疏汤泉,诏赐澡莹,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在陈鸿的《长恨歌传》中明白清楚的写了唐明皇的荒淫无道,而作为爱国且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白居易又怎会轻易放过这段历史呢,显然,诗人写李杨爱情的悲壮就是和历史形成鲜明的对比,实质上对于深谙其中荒唐缘由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更大的讽刺。李商隐在《马嵬》诗中所说的“次日六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唐玄宗和杨贵妃今日的处境与曾经的浪漫爱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出唐玄宗的怯弱、自私和虚伪,与《长恨歌》中的悲壮相比,形成了莫大的讽刺。
作文之读后感篇2
?战争与和平》这本书主要以抵抗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为中心,经过对几个贵族家庭的详细描述,反映了从1805年到十二月起义前夕这段历史时期的俄国生活。
1805年,拿破仑集结军队继续向西挺进。俄国受到了威胁,遂与奥地利签订盟约,共同抵抗法军。
虽然到处都是人心惶惶,但人们的生活并没有被打乱,贵族们依旧举行盛大的舞会接待客人,依旧和朋友们聊天玩乐。在莫斯科,人们生活平静,在另一边库图佐夫却在带领军队抵抗法军的入侵。皮埃尔的父亲去世了,他从一无所有变成了俄国首富,姑娘们都对他另眼相看;安德烈公爵参军了,公爵夫人为他生了一个胖小子,但公爵夫人死去了;尼古拉还一向在追求着索丽娅。
没过多久,安德烈向娜塔莎求婚,可娜塔莎同时爱上了阿纳托里。过了一段时间,战争打到莫斯科来了,人们纷纷离开,逃往别处。战争进行得很激烈,双方伤亡惨重,安德烈也在战役中牺牲。拿破仑似乎很有胜算。1812年,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俄军胜利了。从那以后,生活恢复了平静。娜塔莎与皮埃尔结婚生子,玛丽亚和尼古拉也结婚了,人们都生活得很幸福。
从文章中我体会到卫国战争中,俄罗斯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的力量。人民都愿意参军为国牺牲做出自我的贡献,他们不怕死亡,随时随地做好准备战斗,只要国家用得上他们,他们哪怕是死也要完成任务。文章中许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军官就拥有这种精神:朴实英勇、藐视死亡,他们都很有英雄气慨。文章中的库图佐夫遇事沉着冷静,脑子很灵活,每一步都思考得很详细、很周到,是人民智慧的体现者。在战争中俄罗斯能以少胜多,他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小说中的三位贵族优秀青年安德烈公爵、皮埃尔和尼古拉公爵,都曾英勇地投身到卫国战争的最前线。
安德烈公爵不仅仅是库图佐夫的好助手,还是人民心目中的勇士。他为国捐躯,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此刻人们的好日子都是用那些英勇献身的勇士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在战场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士兵们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战斗。他们从来没有想过退缩,只想着怎样才能胜利,才能让子子孙孙们幸福地生活,他们从来没有为自我想过。
那些被法军抓走的俘虏们,他们就算死也不屈服,也不出卖国家和人民,与胆小怕死、傲慢自负的拿破仑相比较,他们显得多么伟大、多么高尚。虽然他们很平凡,可是他们所做出的是令人尊重、敬爱的事,我们要向他们致敬,也要向英勇的将军、士兵、统帅等等一些人致敬,感激他们所付出的一切!
作文之读后感篇3
最近读了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尔格尔教授的书籍《自控力》的中文版,启发颇深。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没什么特殊之处,最初感觉它与一些励志书和自我调整心态的书籍没什么两样,大致上都是通过一些实验研究作为例证,来得出一些关于人群心理发展规律的抽样结论。
但是,当看到本书内容三分之一的时候,我似乎了解了它为什么被称为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教程。它的实验论据与其说是提高本书说服力,不如说是一种心理学上的巧妙手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读者对于本书的兴趣,书中例举的很多实验其实都是理想实验,在心理学研究上的可靠性并不高,但是这些实验的设计都很有创意,趣味性强,容易抓住读者的心,使读者感兴趣,而非为了让他们信服。
很少有人敢胸有成竹的说:"我拥有超强的自控力!"因为我们目前对自控力的理解以及方法都只是集中在行为层面,而事实上,自控力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要解决自控力就必须要涉及到控制思想,控制情绪,控制神经系统,控制行为,控制身体,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能持久有效地增强自控力。自控力说白了就是意志力,也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现在大多数人不能成功地减肥或改掉一个坏毛病,其实就是自控力太差。自控只是一时的行为,不能坚持,因此我们讲到意志力时,修饰它的是"顽强"、"坚强"、"强大"之类的词。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力才行。尤其是有些弱点是致命的或严重影响自己发展的,必须修炼自己的自控力,改掉它,你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健康的体魄和有成就的工作。
自控力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也控制着我们的成功与失败。人的一生犹如一张储存卡,50%是欲望,50%是理智。欲望驱使人们去"干什么",可理智又告诉人们不能"干什么",于是欲望和理智构成了灵魂深处永恒的矛盾冲突。每个人都梦想着成功,可成功的路上必须要经历挫折、失败、疼痛,必须要承受孤独、委屈、隐忍,这就要很强的自控力。生活需要自控力:当我们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总会和父母发生争吵,甚至出现离家出走的荒谬行为,最后导致家庭关系不和睦,伤害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学习中需要总控力:当一个学生能够适当有效的控制自己学习的时间与方法时,他的成绩一定不会太差。工作中需要自控力作为一名机场服务工作者来说,自控力的强弱也会成为旅客对其服务质量评判标准,如果将自己的情绪带入工作中,毫无遮掩毫不控制的呈现在旅客面前,这就是一种没有开启自控模式的表现。当我们把坏情绪带给旅客时,换来的结果就会是不满、争吵与投诉。所以服务工作中更加的需要自控力。
作文之读后感篇4
每个人由于天生基因、后天经历的不同,其眼里的世界都不尽相同。当一个人把自己眼里的世界,用无论音乐、绘画或者文学等任何形式表现出来时,其他人哪怕再客观,对作者了解再深入,也会根据认知力的局限的或受已有的观点和喜好的影响,对其产生形形色色有偏差的解读。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除了阅读《百年孤独》和准备写这篇文章前看了百度百科对这本书的介绍外,没有同作者更多的交集,也没有对作者生活的那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习俗有任何的了解。并且,我有我的个性和经历,我具有搞技术工作的人的理工科思维方式。因此,注定我的这篇文章,不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看法。
这本书我连看了三遍。
第一遍,我被其天马行空怪诞离奇又顺理成章妙不可言的表述方式吸引。当时我的感觉是,这本书内涵太丰富,而以我的智商,未必能领略其中一二。我在顶礼膜拜中迫不及待地看完这本书,对其中重复使用的n个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人名,以及错综离奇的人物关系也无暇梳理清楚。就如同堕入一见钟情的情人的情网,被其富有独特气质和魅力的外表,蕴含太多灼见的思想吸引,难以掩饰倾慕之情,急于了解关于他更多的东西。同时,受书中人物无望的孤独气质影响,我的心仿佛也逐渐冷却冻结。
第二遍,由于是紧接着看的,我依然处于热恋状态,在我亲自赋予情人的闪耀光环中,在其幻景环生、深邃宽广的怀抱中,我又一次忘情畅游,洞察人间细微、领略世间万象。而心中那份孤独,更加冰冷坚硬。
第三遍,还是紧接着看的,但由于见惯和了解的深入,情人头顶的光环已不那么耀眼夺目,热切的心情也逐渐恢复冷静,我才可以按照自己理解能力的节奏沥清人物的名字和关系,才可以用心领悟作者每一个表象后隐喻的事实。此时,心中冻结成块的孤独,已到了我不愿容忍的地步。
不得不承认,《百年孤独》非同寻常的表现艺术,就像梵高压抑迷乱的画作,巴赫深沉悲壮的乐曲那样,具有摄人魂魄的力量,它能巧妙地拨通读者大脑中前所未有的神经元连接,令你同作者感同身受,欲罢不能地随着作者的牵引穿越百年沧桑,阅尽马孔多那个特定时空里,个人情欲的巅峰和心灵的谷底,家族注定的兴旺和无望的衰落,社会暂时的繁荣和实质的倒退,最终看透世相,沦陷于孤独。对于我来说,这种孤独让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就象一截死去的木头、一块冷漠的冰块或一坨坚硬的钢铁,可以刀枪不入但失去了女人柔情似水却具有渗透化解以柔克刚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幸福感和优越感。这不是我喜欢的状态。岁月的磨砺虽然也给了我的小心脏一个坚硬的外壳,但只是为了呵护内里的柔软、温暖。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比马尔克斯有智慧有想法的不乏其人,但能把这些智慧和想法表达出来,让人们喜欢看,能打动人、震撼人,甚至对读者产生更久远实质的影响,需要的是表达的艺术,而马尔克斯恰恰掌握了这门艺术。
作文之读后感篇5
当把这本带着油墨香的《看见》捧在手心儿里时,首先,书的封面让我一看便亲切得不能自已,作者那恬静的笑容被一群纯朴的笑脸包围着,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作者开篇直言不讳地表明来自思想深处的观点: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而从整本书的内容来看,作者的确是在用一个成熟记者的思想和平实的语言,深刻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谛。
我天生没有什么机灵劲儿。这是作者刚到央视工作时,面对男同事们的戏谑而对自己的评价,然后只好呆呆地去倒了几杯水。类似的镜头对每个人来说都感到很真实,因为很多人都经历过。但随着在工作岗位上的历练,和生活中遇到得一些人一些事儿,还有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对人性的思考,思想也就渐渐成熟起来,并且能冷静地面对世间的一切苦难。就像作者在书里说得: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这句话似乎给萎靡的人注射了鸡血,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会自然而然地对人生进行观察、思考、反思和评判。
有人说《看见》这本书的内容除了给人以人生得思考外,作者更多记录得是自己的成长。这话我觉着挺在理儿。什么是真实?最真实的文字莫过于作者对自己真切的成长记录,而让那些处在人生懵懂的人们从这成长的文字中体会和感受到真实的爱与痛,只有在这种爱与痛中激发出来的能量,才叫人生的正能量。其中作者写了一个去新疆地震采访的镜头:路已经破坏得很厉害,一颠簸,我和巨大的德国搜救犬一起滚倒在厢板上。它一声不吭,从我的身子底下挪开,把大尾巴抽出来,厢板上一拍,琥珀色的眼睛看着我,等我爬起来了,竖耳拧头目视远方。没有真实的经历,你怎么能编造得出如此惊心动魄的画面!
而真正让人惊心动魄得是关于作者记录探寻事实真相的非典和汶川地震。负责人看看录音杆:这个毛茸茸的东西不能进。这是因为录音杆不能消毒。面对这样的危险,作者坚定地说:那让我进去,我可以消毒。看到这里时,作为一个读者,我的心已经热血沸腾!虽然没有作者那种经历与豪气,但她无私无谓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在作者对汶川地震的细节描述中,让人产生更多对生命的珍重和亲情的思索。要说谁不怕死亡,那真是睁眼说瞎话,但当每个人在面对死亡来临时,亦或者说看到那些在灾难中,还没来得及展示人生的美好就死亡后,那种痛心疾首的体会似乎无处渲泄!而作者在书里对人类中人性的解读,特别是对生活在底层人的关注和敢于为老百姓说话的胆量,刹那间就将读者的心疏导开来。
读完这本书,突然对写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有时候一个人的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千万不能瞎编,要尽可能地让我笔写我心来还原事实真相。作者用记者敏锐的眼睛观察,从当事人的角度思考,就这样在平淡中用内敛而朴实的笔触描述出思想中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