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读后感8篇

时间:2023-01-05 10:01:04 分类:读后感

读后感是以读过的书籍作为材料展开写作的,就是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好的书籍是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的改变的,写好读后感才行,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行走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行走读后感8篇

行走读后感篇1

一日,与友人闲逛“季风书园”,一个相对精致的书店。这店里可点上20元一壶茶,坐着慢慢品读。许是疏离书店太久,对购书又有了几分饥渴,捧回了十来本书,《行走中的玫瑰》是其中一本,这本书是冲着作者闾丘露薇买的。

对于闾丘露薇,只知道她是凤凰卫视有名的记者,其它一概不知。带着一究香港成功女人生活面貌的好奇购买了这本书。原本以为她是香港人的,看过书才知道其实她是一个普通上海人,因婚嫁随夫去了香港。这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凭着自己的努力进取、追求卓越获得了今日事业的巨大成功。

这本书,闾丘以真诚面对自己的心,坦呈自己40余年来的生活与感悟。

读过书以后,最大的感想是:同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名人能成功,如自己这般平庸之人却只能平庸,只能在职场忍辱负重过活?不是不能和人家拼爹,也可能不是资质差异,而仅仅是你有没有抱负?你有没有决心与行动。

闾丘露薇自小就父母离异,跟奶奶一起生活,这样的起点,可能很多人就不能健康成长了,逞论其他?但她却能以自己的实力考上上海最好的中学——华师大二附中。被激发的旺盛的生命能量还让她在学习之余参与了不少社会活动,担任学生干部,学计算机、在《青年报》做学生记者,就是这个重要的经历,成为她以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生的身份能加入凤凰卫视等媒体的重要基础。

在深圳,她换过几个工作,特别是她居然有进会计师事务所做会计师的经历,我真叹服她超强的能力,想到就能做到,还能成功。她在香港职场中,也看到她恪尽职守,努力工作的身影。所以,才会有进入巴格达地区采访伊拉克战争的唯一的华人女记者,被誉为“战地玫瑰”。

躬身自问,没有自小就那样的努力却要那样的成功,不是强求而求不得的事情吗?过去的自己好像一直不明白,总在强求一些自己实力并不到的东西,自己做得也异常辛苦。其实,成功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是自内而外的东西。

人生几度秋,逝者不可追,今生只能安于此庸常生活。不过,名人有名人的生活方式,名人生活也可能不是尽如意的。闾丘露薇的婚姻不能算是美满的,与她自身的太过优秀有关吗?我不得而知,也许有那么点关联吧!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没有事业的过于忙碌,没有事业成功带来的喜悦享受,但我却可以有离开职场时的自由自在,其间也可能有别样的愉悦,生命于我同样可以绽放欢颜。写着写着,又为自己找出了不思进取的理由,不能不承认人与人之间这客观存在的巨大差距啊!

行走读后感篇2

前两天胡乱的从图书馆借了一本书——《行走中的玫瑰》,然后又花了不到一个上午的时间把它看了一遍。作者是凤凰卫视的著名记者闾丘露薇,这在之前也早有所闻她的名声。

在书里作者娓娓道来的是她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生活的种种看法。似乎一本书可以看到一个平凡、干练、毫不张扬又极具个性的女性形象。对此。我的感觉可能不是崇拜,但就是觉得真实,是活生生的人和事。而我感受颇深的是她写的“关于生存”的一章。让我激动了好半天,真的。她说“我还记得自己刚刚到深圳的日子。那段日子,让我真的明白什么叫做生存。”之所以有感触,也许是因为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即将毕业,面临工作,面临生活,心里充斥着矛盾。也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彷徨”。面临着选择,内心的声音,亲人的期盼,还有对未来和梦想的追求。一切竟让一个向来坚决又坚强的心变的不知所措。看者闾丘露薇将着她的历练,我却担心自己是否能够撑过内心的煎熬。甚至现在的生活状态就好像我半蹲在山顶,双手攀扶着石头,战战兢兢,却不知道该从那条路走下去,似乎每条路都有未知的危险。

但自己总有你们一点清醒,总是忘不掉“生活要继续”。《行走中的玫瑰》是闾丘露薇的人生。而我,也会用心来栽种我的蓝色妖姬(我喜欢的花和我喜欢的颜色)。就像作者,一直果断的选择自己想要得生活。坚持努力,坚持自信,坚持责任。我呢?将会坚持自信,坚持努力,坚持面对自己简单的内心。

行走读后感篇3

看一本书,就像在交一个朋友,看一本好书,就是在交一个好朋友。越来越能体会到这句话。读一本书容易,读一本能让自己产生共鸣的书却很难。难得的是最近读的书总是可以给自己很深的启发,以至于想动笔写这篇读后感。

认真看看很多出名的优秀女作家的作品,字里行间总能让人产生共鸣并为之动容,同样的感悟在她们的笔下表达得如此美好,也难怪这么多人推崇了。我不了解她们私底下是什么样,但是我相信一本书就是一本态度,书里呈现出来的态度就是对生活的态度。有很多很优秀的女人,我不称她们为作家,因为她们正是在平凡普通的职业中有这样的成就才更让人折服。她们在流年中出落得越发美丽,比如龙应台,比如 闾丘露薇, 她们有思想但不自我。

有很多很优秀的女性,身在不同行业,有的是作家,有的是演员,有的是记者,有的是歌星,有的是家庭主妇。进一步了解之后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点:活得漂亮。她们在自己的领域足够优秀,为人自信大方,心地善良,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独立,能给人好的影响。我相信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影响,也有很多其他人。感谢你们带给我的思考和不同的体验,尽管不是我亲身经历,但给了我很大的影响。让我明白只有去 经历,思考,沉淀,绽放,才扛得住流年。

这篇文章我仅仅就细谈行走中的玫瑰的感悟。仅仅看了一半就忍不住敲字打下感悟。不成熟之处还望指教。

书中闾丘分享入行17年的.人生经验,朴实无华的语言,关于梦想,关于工作,关于爱情,关于价值,关于冒险,每个话题娓娓道来。认同并钦佩她骨子里的那股韧劲和闯劲。不论生活多难,压力多大,都怀揣梦想,摆正心态,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时刻准备着,才会在机会到来时有敏锐的嗅觉和抓住机会的实力。不管现实生活中怎样,打点好自己的生活,积极乐观,谦逊友善,以一颗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一个人发自内心地谦卑一些,反而让自己的承受力更大,做起事情来更加专注,没有顾虑。

特别喜欢她那句“因为自信,就会变得宽容。 ” 因为这也是妈妈常常教导我的一句话。3。40岁的女人总有一种特别的魅力,跟多么得体有品位的打扮无关,跟多么精致的外表无关,这个魅力从她们的言行举止中散发出来,因为有阅历所以成熟,因为成熟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宽容,因为宽容所以美丽。这是一种积累,人生经验的积累,学识的积累,思考的积累。

行走读后感篇4

合上这本《行走中的玫瑰》,我的心中暗暗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激动,眼前仿佛出现那朵英姿飒爽挺立在伊拉克战场上的“战地玫瑰”……突然就有了这样的冲动:我也要做一朵勇敢而坚强的行走中的玫瑰。

本书作者是闾丘露微,她是一名著名的电视记者,现供职于凤凰卫视。她曾因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唯一的一名华人女记者进行现场报道,而获得中国观众极大关注,被誉为“战地玫瑰”。故事也以她的亲身经历而书写。总体分为两个大环节,一是以自己七年前的眼光来叙说自己所经历的坎坷,再以七年后的自己来叙说。虽只是一笔带过,其中的艰辛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故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一处:露薇在凤凰卫视工作期间,有段时间是以写报告文为主,可是她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经常只有十几分钟的时间来处理,就即将播出,因此,那段时间,她的压力非常大,因此当她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所有这个时候和她说话的人,都要看她的脸色。因为这样,大家的心情都变得不太好。有的同事也会觉得非常委屈,虽然,露薇只是对事不对人,但时间一长,这就变成了恶性循环。甚至,露薇和记者或摄像师之间,只要在一起一个星期,总会大吵一架,起因都是因为嫌摄影师动作太慢,不够抓紧时间。因此,现在露薇尝试去改变自己,她发现,当自己因为压力过大,快控制不了情绪时,最好把手头的事情暂时放在一边,让自己换一个环境。她会用几分钟的时间,到公司楼下去买一杯咖啡,也就是这样几分钟的时间,之前的那种冲动自己就消失了。如果是在出差途中,她会自己走开,避免和摄影师发生正面冲突。因为每天相对,加上每天只能够休息及格小时,一直在不停地变换城市和国家,不停地采访,每个人的耐心都在慢慢丧失。因此露薇渐渐懂得不能够要求所有人的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工作的熟练程度都和自己一样,毕竟每个人的能力都有限。

转念,不禁联想到自己。我早已经从懵懂的小学生变为一名即将参加中考的应届生,随着作业量的不断增加,考试频率的提高,自然压力也随之上升。我开始劳累,开始厌烦,开始消极,开始抱怨为什么如此的累,如此的烦,我甚至有过离家出走的幼稚想法。尽管我知道这只是一种逃避的行为,但还是没有办法去面对,就更不要说去想办法解决了。而在读了这本书后,我看到了露薇的这种善于改变的生活方式,不禁也想尝试这种改变。如果尝试着把压力化为动力,把中考当为一次阶段性的检测,不再抱怨有多累有多烦,会有效果吗?我相信,我一定行!!!

现在的我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女孩,渐渐的也将会面临众多的压力,学习,成绩,人际……而在忙绿中的我,一直不懂的调节,放松,只会发牢骚,抱怨着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事情去做,我没有尝试着去接受,一直是被动的学习,没有感受到快乐。我想,我也应该学习露薇的善于改变压力。当然,书中也有其他的真理——关于做人,关于学习,关于公平,关于名利……

最后,我想说,从露薇简单而又不平凡的文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一束束玫瑰花在风中摇摆,在风雨中坚强的行走。我要做一朵行走中的玫瑰!永远。

行走读后感篇5

再一次阅读了琼瑶的《五朵玫瑰》,心还是那样被拨拉了一下,有种温柔的痛。

记得第一次与它心动邂逅是在少女时代。有一回,读书读得累了就随手拿过一本杂志翻起来,无意中看到了它——《五朵玫瑰》。不知不觉被吸引了,被那脱俗的文字,被那幸福美丽的玫瑰园,被清新美丽的晓寒,还有罗静尘对她的那份让人痴迷的爱,以及他们的理想……

年少的心不知不觉跟着他们爱情浮浮沉沉,当看到最后他们放下刚成名的作家和明星的头衔,远离世俗安静地过两人世界时,那时想,这是个美好的结局。“听说,山那边有块地,可以种玫瑰……”应该是幸福洋溢的日子,没有尘俗的纷扰,只有青山绿水、玫瑰、爱人。于是阅读了一遍又一遍,为那份爱,为那个结局嘘唏不已。

如今再读,也许已过而立之年,经历了很多事。所以看到了结局并没有为他们释然的感觉,反而想:难道就为了拥有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而放弃了家庭的亲情吗?

是啊,纯粹的情爱,不沾染世俗的清纯,固然使我们心动,然而真能只有这样的爱恋吗?即使曾经与父母有再大的裂缝,但只要双方取得谅解,互相包容,不就应该在享有爱情的同时也该为父母尽点孝吧!

我曾经是个不折不扣的琼瑶迷,终日沉浸在对爱情浪漫的幻想中,以为那种凌驾于世俗之上的爱是如此可遇而不可求,一旦遇上了必将付出全部热情,哪怕粉身碎骨,舍家抛亲也在所不惜。当我把这种想法告诉了一个我所尊敬的长者,他沉思片刻告诉我:我们走路时虽然一脚要先离地,然而随之又踏在地上,我们不能离开地面而行走,哪怕只是瞬间离开,终归又得脚踏实地,这就是根本,我们要超越世俗的偏见,但是却不能脱离它而凭空依存。

美好的爱情之花只有根植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才能开出绚烂的花朵。所以当你的亲人对你苦苦追求并为之珍惜的感情和婚姻有不同看法时,请为你的幸福争取、捍卫,以实际行动以你享受到的幸福迎得他们的接受,互相包容。这也许近乎完美,但只要你坚持了,幸福就不会从你手中溜走!

我最欣赏 卓文君。她爱上了才华横溢的司马相如,只凭一曲《凤求凰》就订了自己的终身,不顾父母的反对与之私奔,放弃了千金小姐的高贵生活,而当他们生活穷困潦倒时,她又勇敢地当泸卖酒,为自己爱的人,她有相当的勇气和魅力,也因此赢得了父亲的接纳和许可。后来当司马相如到朝中为仕,几年不回并有分离之意时,她又勇敢捍卫自己的爱情,以一首数字诗表达了相思的痛苦和对当年情爱不离不弃的描述以及对他变心的埋怨,巧妙地收回了司马相如想远走的心。

我同情陆游不幸的婚姻,却对他的懦弱嗤之以鼻,他有那样的雄心报国,却不能保护自己的爱情,当然这也是他的悲哀,是当时社会造成的。

现在的社会跟以往不同,我们应该从过去千千万万的爱情故事中清楚地看清自己需要什么,并超越它们。

当然,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爱情与婚姻都有,有它们特定的环境!年少时往往只注重个人的感受,但是成年的我们是否应该记住:能否不顾此失彼呢?并且能够给那些沉迷其中无法完善的人一些启示呢?

不过回首往事,应该说《五朵玫瑰》给了年少的我们对爱情的向往,对纯情的坚信,让我们的心葆有青春的悸动和青春独有的情爱。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坚守心中美好的情操,我想还有什么可以抵挡得住幸福美满两全的结局?

行走读后感篇6

闾丘露薇,相信喜欢凤凰卫视的观众们,一定对这个名字不陌生。曾因20xx年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进行现场报道的唯一一位华人女记者,而一举成名,被誉为“战地玫瑰”。《行走中的玫瑰》这本书是她所写的唯一一部个人传记,出版于20xx年,而我读的是20xx年的再版,最大的不同是书中从“七年之前”和“七年之后”的两个视角来讨论每一话题,流年对照,展现一位职业女性的成长轨迹和她所感触的社会变化。

在《行走中的玫瑰》里,闾丘露薇放下了记者的姿态,没有报道新闻,没有评论时事,而是用她所收获的成长经历,以一颗朴素、敏锐、善感的心,分享着每个人都在思考的人生命题,如大学、情感、爱情、婚姻、选择、生存、困难、机会、自信、压力、变化、女人、品味、付出、快乐、学习、运气、缘分、做人、公平、名利、年轻、健康等等。她在书中说道:“七年的时间,最大的变化,不再只看到个人的自我成长,而是学会了把自己放在社会里。没有一个人,能够脱离社会和群体,而个人的修养和成长,如果缺乏一套完整清晰的价值体系的话,到了某一个时候,就会失去方向。”我想这应该是这本书最终的意义,每个人从小到大,由于家庭环境、与人交往环境、社会环境、成长经历等等的不同,造就每个人不同的价值观念,使对待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所不同,而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社会群体这个框架,只有将自己与社会完美的结合,才能形成一套完整清晰的价值体系,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闾丘露薇对书中的每一个话题的思索和感悟,都那么直接而真实。在关于“机会”的话题中,她想告诉年轻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没有每天认真工作的积累,没有提前拿到伊拉克签证,没有提前组织摄影团队,那么一个在战争一线采访的机会怎么落到一名女记者的头上呢?同时,她也谈到机会与时代的重要关系,时势造就英雄。她一直在思考:如果自己晚出生二十年,那还有机会上名牌大学和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吗?她联想到:“在二十年前,一个穷困山区的孩子,只要努力读书,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以上名牌大学,可以拿到奖学金出国留学,可以创业,但是现在,这样的机会真的很少了。”所以她认为自己是时代的受益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既得利益者。得到的多,就有责任回报社会,所以她一直为现在的年轻人创造机会而努力着。

?行走中的玫瑰》这本书里,闾丘露薇以她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开阔的看事视野,引导着每一个在生活道路上奔走的人们进行反思。人生需要时常停下来静静地思考,对自身成长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对自身价值感进行修炼。正如她在书中问自己的两个问题: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要一种怎样的生活?

行走读后感篇7

读完闾丘露薇的《行走中的玫瑰》一书,感触颇多。这本书主要记述了闾丘露薇从业记者17年来的心路历程。书中分章节记录作者参加工作以来的经验教训、反思总结及人生感悟。与读其他的名人传记不同,书中给我们讲人生的闾丘露薇似邻家姐姐。是一个没有明星范、名人架子的普通人。书中始终透漏出作者那一股天不佑我不抱怨,人不佑我不自弃的劲头。靠先天的聪慧后天的勤奋做下去、干下去、拼下去。

闾丘露薇小资料: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资深媒体人。复旦大学哲学学士,香港浸会大学大众传播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尼曼学者。曾因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巴格达地区进行现场报道的唯一一位华人女记者,而获得中国观众极大关注。著作有《我已出发》《不分东西》《利比亚战地日记》。

人到中年,尤其是到中年的女人对青春的留恋比男人更多出几分的不舍与不甘。眼看青春渐逝,失去的是乌黑的秀发、明亮的眼眸、挺拔的身姿,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白发、遮不住的皱纹、昏花的双眼。还有越来越差的记忆力。这一切任你再大本事,也抵挡不住岁月的洪流。在跌跌撞撞的生活中打磨后的人生阅历却是岁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中年与成熟结伴,中年与沧桑有缘。闾丘露薇给我们诠释了人到中年的人生真谛:有了足够的积累,人会变得自信起来!在书中关于自信是这样描述的:一个人懂的东西越少,看到的东西越少,往往越容易自我膨胀。反而看的多了,懂的东西越多的人,更加谦虚。谦虚并不是说否定自己,谦虚的人并不是说不自信,而是他们清楚自己的能力,清楚自己的定位。而且因为谦虚,更加愿意学习和接受新的东西,让自己保持进步,从而在潜移默化当中增加信心。真正的自信不是可以去创造的,这是需要时间,需要经历,需要磨练,需要体验而自自然然得到的东西。

我以前就非常的不自信,这份不自信总让我心无定向。不知道自己该要什么,该干什么。就像一辆随车流涌入公路的汽车,只能随着向前走,虽模糊知道该朝哪个方向,但就是有时不能左右自己是听下来,还是朝前走。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但是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不断的学习提高,我慢慢的找回了自信。我知道这一段时间我应该干什么,我今天需要做哪些事情。我应该学习什么。因为有了这份自信,我甚至有些感激岁月的馈赠。

与漂亮无缘的闾丘露薇,凭着自己的聪慧、勤奋一样做到了最好的自己。作为一名经常出镜的记者漂亮就意味着更能受欢迎。但是时间一长,人们关注的则是实质性的新闻报道是否有可观看的价值。闾丘露薇的经验是不要在意自己是否漂亮,只要记住我要向观众表达的内容是否清晰准确。于同行相比,她不在意给别人当助手,也不在意自己的待遇不如别人,每天争分夺秒抢新闻。成为最努力的那一个。也成为上司最重视的那一个。

不管是人生的低谷,还是事业的巅峰,闾丘一直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要一种怎样的生活?正是这两个问题,时刻提醒闾丘露薇不断的调整自己,果断的做出选择,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进步,做最好的那一个自己!

行走读后感篇8

闾丘露薇是我所欣赏的记者之一, 《行走中的玫瑰》是她“入行十七年最真诚的人生经验的分享”, 在书中她分别就关于标签、负资产、大学﹑情感﹑爱情﹑婚姻﹑选择﹑生存等27个方面谈了自己七年前和七年后的人生经历与感悟。从闾丘对每一个话题的讲述中,我或多或少都能得到一些感悟。正如闾丘自己所说:“没有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可以复制……但是生活的态度却一定可以分享。”的确,对我来说,阅读此书,也正是这样一个分享闾丘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并不断完善自我的愉快之旅。

在谈到关于机会的话题时,闾丘在书中简要回顾了自己第一次获得机会以及自己前往巴格达进行战地报道的情景,其中他写道:“很多时候,机会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而在争取的时候自己必须明白,自己准备好了没有。”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这是我们常常挂在耳边的话,但我自己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它,只是仅仅将它作为一句口号格言而已。通过闾丘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描述,让我明白了准备对于成功把握住机会的重要意义。闾丘之后又通过自己一个同事的例子进一步谈到:“很多时候,争取到了机会对自己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对于自己的能力没有充分的了解的话。”

闾丘认为,所谓公平“就是做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规则,然后大家按照这个规则做事。”我十分赞同他对公平下的这个定义。由此我联想到了当代中国的高考制度。国内对高考制度的争论声经久不绝,其中录取制度的地区差异和考试模式的弊端一直是讨论研究的焦点。但现实是,虽然今年来,新增加了高校自主招生和报送等选拔方式,但通过参加高考走进大学校门仍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原因其实就在于公平二字。现行高考制度虽有不少弊端,但它却提供了一种相对公平的竞争模式,有利于社会底层人群向社会中上层移动。所谓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说的大概也是这个道理。

闾丘在2003年从伊拉克战争报道回国后,立即引起了中国观众的极大关注。作为在巴格达地区进行现场报到的唯一一位华人女记者,闾丘“真正的出名了”。在关于名利问题的讲述中,闾丘谈到了出名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以及压力。她自己总结道:“这个时候,自己需要清楚的知道,什么对于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她认为记者这个职业本身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因此也就不会被这之外的东西所过多的羁绊。这让我想到了令一位我十分喜爱的央视记者张泉灵,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段对她的描述:“她在汶川地震中得到一连串的荣誉,但在同事眼中她和平时并无两样。前些日子,部门让她提供以前的获奖证书,结果她早就弄丢了……”这些可爱的记者们,认真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而将所谓的名声荣誉看得如此淡然,着实让人心怀敬意!

阅读《行走中的玫瑰》让我收获了许多十分受用的道理,感谢闾丘的分享,也衷心祝愿闾丘这朵美丽的的玫瑰能够在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上行走越来越好!

《行走读后感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