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家园读后感5篇
每个人在阅读书籍后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一篇读后感能够强化我们对名著故事的认识,我们能够在读完一本书后仔细完成一篇读后感,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华家园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中华家园读后感篇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才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汇,是宝贵财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决心要做好中华文化的传人。
在这本书中,使我们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就是《仁义胡同》。这篇文章使我明白:做人要心胸宽广,别为了一点小事计较,让一让也没有关系。文章主要讲了:明朝时有个叫董笃行在京都做官。有一天,老家的人因盖房砌墙和邻居闹矛盾,相互争抢两堵墙的地皮。他母亲给儿子写一封信,要他出面说话。董笃行在收到信以后立即回信。信中写了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母亲看了儿子写的信后,觉得有道理,便照办了。邻人听见了,很感动,也主动退让。两家和好,互相让出的地方成了一条胡同,人们把这条胡同称为“仁义胡同”。
在生活中,如何处理小事小非,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情怀。许多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
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一次我搭乘公交车时看见两个小学生为了争一个座位发生纠纷。这个说是他先坐下的,座位是她的。那个说是他先把书包放下在座位上的。两个人都互不让步,他们还破口大骂,吵架声越来越大,最后竟然动手打起来,劝也劝不住。旁边的姐姐忍不住了,站起来对他俩说:“只为了一个座位,至于吗?互相让一让又何妨?我不坐了,你们俩其中一个来坐,免得大家看着你们心烦。”姐姐说完后全车人都拍手叫好。他们的脸“刷”的一下红了,最后两个人都没有坐座位。
是呀,宽容是相互的,当你对别人做到了宽容,别人也会对你做到宽容,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就会多交一个朋友。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我们不应对别人的过错耿耿与怀,念念不忘。同样,生活的路也正因为宽容和大度才越走越宽。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加应当珍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中华的传人。
中华家园读后感篇2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身为中国人不仅应该学习优秀文化,还要传承传统美德。
开学不久,老师就把《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发到大家手中,我也津津有味的阅读起来。其中,我对书中“社会关爱”单元中的“仁义胡同,六尺巷”印象特别深刻。
故事讲的是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姓张和姓叶的两户邻居。张家有个儿子张英在朝廷当大学士、礼部尚书。这年两家都要建造房子,两家都想多占一点地而互不相让,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张老夫人就想让当大学士的儿子张英来干预这件事,于是就写信给儿子告之此事,张英收到信后思考良久给家里寄回了一首诗:诗中写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收到信后读懂了儿子的意思,感到很羞愧同时也豁然开朗,主动将院墙退后三尺。叶家被大学士的宽容谦让感动了,也很快把院墙让出了三尺。这个故事之所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是因为他们让出的不仅是三尺墙,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与谦让啊!
我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有时因为争一个玩具,和自己的伙伴闹了别扭;有时因为意见不合,与要好的同学吵红了脸;有时因为家人对自己的疏忽,跟长辈们耍犟脾气……也许是我们之前还没有学会宽容,往往在产生矛盾时互不相让,或者得理不饶人。然而这样的结果,却会使我们变得更难过,更伤心。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那是因为,狭隘是一种负担,宽容才是一种快乐!
在我们小学课本中,有一个关于“负荆请罪”的故事:战国时,在赵国与秦国的斗智斗勇中,赵国的上大夫蔺相如凭借自己的能言善辨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因此赵王就封蔺相如为上大夫。赵国大将军廉颇很不服气,他决定要当面羞辱蔺相如。但是蔺相如处处忍让,为防止引起争执,就避开廉颇。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说:“我敢在秦国当众呵斥秦王,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只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入侵赵国,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从“六尺巷”和“负荆请罪”两个故事中,让我懂得作为学生,也要学会宽容和谦让。记得曾经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一天下午,我和好朋友玲玲一起共同画一幅画,画的是一个头戴蝴蝶结的小姑娘。当画到蝴蝶结时,我和玲玲在选取什么颜色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她说要用紫色,我却非要用粉红色。我们各不相让,越争越凶,到了谁都不理谁的地步。异常难过的我静下心来,好象又听到了六尺巷这首歌,感到非常羞愧。于是我便跑去向玲玲诚心地道歉,我们又开心地在一起玩了。
是的,“宽容” 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害到他人时,说一句“对不起”;在别人不小心犯了失误时,道一句“没关系”;在他人观点和自己不一致时,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只有懂得去谦让、去宽容,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美丽!因为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中华家园读后感篇3
“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后也;忠,德之正也。”读着《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一书中的这些“中华好诗文”,我精神振奋;当看到《黄香替父温席》、《闵子骞代弟留母》这些孝敬父母的故事时,我热泪盈眶……读着读着,不由想起了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长得挺漂亮,高高的个子,一头乌黑的短发,大大的眼睛很有神采,脸上总爱挂着三月桃花般灿烂的笑容。妈妈勤劳善良,对人十分热情,但最让我敬佩的还是妈妈对外婆的孝顺。
外婆生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但很不幸的是唯一的一个儿子却因生病夭折了。后来外婆抱养了一个儿子,盼望着老了能有人照顾,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这个舅舅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后,他嫌弃外婆老了,干不动农活了,便另立门户,将外婆分到一边,什么也不负担。 没办法,已出嫁的妈妈、大姨、二姨只得一起来照顾外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外婆砍柴挑水,洗衣做饭,栽种庄稼。在生活上,妈妈对外婆更是悉心照料,经常给外婆送吃的穿的,给外婆购买生活用品,对外婆嘘寒问暖,为外婆煎药熬汤,几十年如一日。因为这样,外婆的生活还算平安,外婆很欣慰,妈妈也很高兴。
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次,外婆不小心摔了一跤,将右手腕摔成了骨折。妈妈知道后,立即骑上摩托车将外婆送到医院就诊。医生将外婆的手腕接好,上了石膏夹板,用纱布系牢,挎在脖颈上。临出院时,医生一再叮嘱妈妈说,外婆年纪大了,恢复要慢一点,右手不能乱动,要多炖点排骨汤给老人家喝……为了能更好的照顾外婆,妈妈索性将外婆接到家里来了。妈妈不仅按照医生的嘱咐,每天都给外婆炖排骨汤,还做些别的好吃的给外婆吃。每天妈妈都给外婆洗澡、换衣、喂汤,有时还陪外婆聊聊天,给外婆捶捶背……转眼一个月了,妈妈带外婆到医院复查,医生指着新拍的片子说:“没想到恢复得这么较快,这么好。”要知道,这都是妈妈悉心照顾的结果呀!
妈妈,您是我心中的榜样!虽然我也帮您一起照顾过外婆,虽然学习之余我也帮您做了一些家务活,虽然我也为您端茶倒水过,但我做的与您比是微不足道的,我要做得更好,我要像您一样,做个孝顺的女儿。
中华家园读后感篇4
千年的风吹散了千年的往事,千年的水冲走了千年的记忆。但历史的印记,文化的传统,却注定要烙在中华民族的生命里。
从数千年前江心渔船上越女的歌声,到水之湄《诗三百》的婉转悠扬;从唯美的楚辞规整的汉赋,到唐朝多姿的诗歌,再到江南女子执红牙响板轻歌曼舞摇曳出的宋词;从南山下草长莺飞的桃花源,到西湖蒙蒙烟雨中的一把油纸伞。
飞雪洪泥映时光,历史满沧桑,一曲悲歌诉衷肠,春秋歌未央。
你是否知道,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有一件羽衣叫霓裳;你是否知道,有一个朝代叫汉唐,有一条河流叫长江?
当你沉迷于紫薇的那一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于君绝。”你是否知道乐府里那句“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当你口口声声喊着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你是否知道它出自于《汉书》中的“修身好古,实事求是;”当你“哈韩”“哈日,”迷恋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你是否知道《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知道昆曲的历史,知道十二木卡姆的声音……
传统文化的美,在于它的历史,它是先人们的精神积淀,是千百年来的传承。
而在今日,在这个充满利益、热闹繁华的时代,歌声里的故乡却在渐渐远去。我们像迷路的孩子,回头张望,却找不到回家的路。那个,氤氲着水墨香的故乡,那个,我们的精神家园,如今又何在?
在今日,君不见元宵灯节淡花灯,君不见端午赛舟挂香符,君不见重阳登高插茱萸。我们不再欣赏“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我们只从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东风破》里才蓦然感受到古典的美。
古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忘记了过去,会怎么样?它该如何向前,如何大踏步地走在世界前面。身为祖国的未来,如果我们不珍惜,不继承,它们将如何保全自我?未来,不论多么发达的高科技,都难以替代历史的一抔黄土,无论我们在这颗星球上能走多远,总归有一点东西,铭记于心。
先人曾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我们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礼记》中说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天下平。”清代学者张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让我们左手紧握“且教世界换了人间的”壮志豪情,右手秉持义不容辞勇于担当的道义,为传统文化开创一片天。
中华家园读后感篇5
寒假里我认真阅读了《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受益匪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颜回煮饭敬师》这篇文章。文中讲了孔子带领学生们周游列国,一连几天都没吃上饭。颜回向人讨了一些米,做成米饭。孔子要将米饭祭奠老人,颜回告诉他说,米饭上粘有灰炭的部分,刚才被自己吃掉了,不能用来祭奠。孔子还误以为颜回偷吃米饭,现在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深感颜回是个贤德之人。
颜回对老师孔子的尊敬,值得我们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
四年级上学期的一天中午,放学时,天空中下起了倾盆大雨。同学们陆续被家长接走了,教室里只剩下我和班主任孙老师。我知道老师没带伞,就把伞递给她,说:“老师,您用我的伞吧。工作一天了,早点回家休息吧。”老师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你先走吧,我等雨停了再走。”“您快走吧,您的孩子还等您回家做晚饭呢!麻烦您给我爸爸打个电话,让他再给我送把伞来。”我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老师只好答应了。爸爸十分钟后赶到了教室。孙老师撑起我借给她的伞,走进了滂沱大雨中。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我感到很欣慰。爸爸夸我做得对,我说:“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太多,我为老师做一件小事是应该的。”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颜回煮饭敬师》的动人篇章,时刻激励着我做一个对老师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