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读后感7篇
起草一篇读后感能够加深我们对名著知识的领会,读书是一件可以帮助我们获取知识的事情,读后感是以读过的书籍作为材料展开写作的,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孔子》的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孔子》的读后感篇1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习过《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至今我还印象深刻。从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正如课文中写的这样: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三十岁时,他离开了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三个月后,走到了洛阳,拜了老子为师。从此,孔子不离老师左右,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位大教育家。看看孔子,再联系自己,我和他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每当我考试考得较好时,就会沾沾自喜。
在这次语文单元考试中,我自认为语文是自己的强项,平时掌握得好,况且这次考试题目又较简单,“轻敌”的小苗就在我的脑海中滋生了出来,于是就没有认真审题,没有仔细检查。等试卷发下来一看,我只得了“90”分,连我都惊呆了,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仔细一看,原来有三道基础题目看错了,导致全部做错,被扣了六分。连我最得意的作文也因为有些地方写得不够详细被扣了三分,这就是我骄傲自满的结果,我后悔地流下了眼泪。我深刻地懂得了: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是不能满足的,是要我们不断汲取的。因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做舟”。
《孔子》的读后感篇2
我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可是自从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后,受到了很大的感触。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暗暗自责,孔子在人们眼里是学识渊博的老师,可是孔子认为他自己的学问还是不够深。为了增进学问他从曲阜走到了洛阳,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不知遇到了多少挫折,可是他没有后退。见到老子是那彬彬有礼的态度让我自叹,我有许多地方不如他。
第一不礼貌
我每次见到老师总是低着头,快步的走离老师的身边。还有一次,在大街上,我遇到了爸爸的朋友,他向我亲切的打招呼。我却默不作声地走了。可是学过这篇课文后,我准备彻底改变自己。每次见到老师、熟人主动打招呼问好。
第二不谦虚
我以前是一个傲慢的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会。有一次数学考试,试卷全是算式,我居然连错四道。试卷发下来,脸红了,才打了就十二分。可是学过这篇课文后,我要谦虚、认真、不骄傲。
第三不爱学习
一年级的时候,我总是不喜欢上学。一去课堂,老师都要讲许多知识,让我感到十分厌倦。可是学过这篇课文后,我才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孔子为了读书千里迢迢从曲阜去洛阳拜老子为师,这让我自叹不如。
我有许多地方不如他。我要加倍努力,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孔子》的读后感篇3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我从三字经里学来的,它让我难以忘记。尊老爱幼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品质,可是又有几个人有这种品质呢?
这个故事使我受益深浅,也让我不经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种种。孔融将最大的梨让给了哥哥,而我呢?不仅没有这样做,还总是和妹妹抢东西,我身为姐姐,却连当弟弟的孔融也不如。每次吃水果,我就第一个冲过去,把最大最甜的水果吃掉,从来没想过父母和妹妹。
每次零食来串门,我总是第一个马不停蹄地跑过去,把零食抢过来,然后藏好,慢慢吃,从来没有想过妹妹。就算是妹妹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我,我也坚决不会给的!
爸爸妈妈总是教导我要学习孔融精神,可我却总是当耳边风,一句也不听。
现在想起,我后悔莫及,非常的自责,我以前太自私了,只为自己着想,从来没想过别人。我连那么小的孔融都不如。尊老爱幼是每个人应该有的品质,做什么事都要为别人着想,不能只顾着自己的利益。
孔融是我们生活中每个人的榜样,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将位置让给老爷爷老奶奶啊,将水果给别人吃呀,什么事都可以做的。
让我们发扬孔融精神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吧!
《孔子》的读后感篇4
寒假期间,我复习了课文《孔子师法》。很有教育意义,让我感触很深。
孔子年轻时是有名的老师,但他仍然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深刻。三十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离洛阳千里,孔子熬了一夜,花了几个月终于到了洛阳。见了老子,谦谦有礼,老子欣然收他为徒。从此,孔子天天陪着老子,随时求教。老子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孔子。人们尊重孔子和老子的知识,以及他们的品格。
孔子的真诚学习、谦虚好学深深打动了我。看着孔子,想着自己,觉得惭愧。比起孔子,我的主动学习、刻苦学习、谦虚学习的精神真的是差得很远。看动画片,玩电脑游戏,看课外书的兴趣远远大于学习的兴趣。爸爸妈妈催我学习,有时候看起来很不情愿。考试成绩好,爱翘尾巴;成绩差,爱发脾气;有时候成绩好不好都无所谓。假设这次语文考试。虽然在班里拿了第一,但是只拿了89分。这说明我还是有一些基础知识需要掌握,作文水平需要不断提高,粗心还没有完全消除。
学无止境,学无止境。孔子,千古圣人,能虚心读书,我想我是可以通过努力做到的。子曰:三人行必由我教。在未来,我会像孔子一样谦虚好学,孜孜追求,积极学习,努力学习,快乐学习,努力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孔子》的读后感篇5
孔子已经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但是他并不满足,还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并且不畏艰险、跋山涉水来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学习。我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谦虚好学、彬彬有礼的精神品质。我有时候考试成绩比较好,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
主要写了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于是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几个月后来到了洛阳,在城外,孔子看见一架马车,车旁站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孔子想这位老人可能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到:老人家,您就是老蚺先生吧?你是——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老师收下我这个学生吧?zhaichao。net。cn老子说: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学无止境!这充分说明了老子、孔子都很谦虚,礼貌待人,而且表明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值得我们学习。我还认识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真正含义,这将激励我努力学习。
通过学习课文,我知道了学习是没有止尽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认真求学,更何况我们这些刚刚步入知识殿堂的小学生呢?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要学习孔子的学习态度,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人,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孔子》的读后感篇6
寒假期间,我重温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它很有教育意义,使我感触颇深。
孔子年轻时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仍然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时他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距洛阳有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花了几个月终于到达洛阳。见到老子后,他谦逊有礼,老子欣然收他为徒。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子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孔子。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人品。
孔子真诚求学、谦虚好学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看看孔子,再想想自己,我觉得很惭愧。比起孔子,我主动学习、刻苦学习、谦虚学习的精神实在差远了。看动画片、玩电脑游戏、读课外书的兴趣远远大于学习的兴趣。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有时也是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考试成绩好了,爱“翘尾巴”;成绩差了,爱“发脾气”;成绩不好不坏时,有时还“无所谓”。就说这次语文考试吧,虽然得了全班第一,但也只有89分。这说明我还有一些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作文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粗心的毛病还没完全改掉。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千古圣人孔子都能谦虚求学,我想我通过勤奋努力也能做到。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后,我也要像孔子一样谦虚好学,孜孜以求,主动学习,刻苦学习,快乐学习,争取长大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孔子》的读后感篇7
读了“孔子拜师”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和收获了许多知识。
首先,我感觉到孔子非常喜欢学习,他老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从第一段就可以看出孔子喜欢学习,那是:三十岁的时候,他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第二个就是谦虚,为什么我可以看出他很谦虚呢?原来是第二段,他说:“学习是没有止境,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大有长进。”从这里可以看他很谦虚。
第三个就是尊重,说起尊重,那可是我们中华美德,是我们平时每个人都要做到的。孔子也有一个尊敬人得美德。在那篇文章里面有许多描写对老人尊重的词语,有:老人家、您、先生、行礼……,这些词语都可以看出孔子对老人的尊重。
我们从个个方面看孔子,他都是一个很有品行的人。但孔子也有会有不想一下,就下定论,比如我看过一个孔子的故事,是孔子和项橐的故事。有一天,他们在一个地方碰见了,项橐对孔子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树枝?“孔子就觉得他问的很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子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以开花。
项橐听了,摇摇头说:“不对,井水中没有鱼儿,萤火虫的火没有烟,枯死的树木没有树枝,雪花没有枝。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孔子太鲁莽,没有想问题就说,这样很可能错。
孔子拜师,让我明白的道理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只要不断学习,那收获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