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馆观后感5篇
看完有意义的影片之后,我们一定要认真写好观后感,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所展现的人性和情感的感悟和思考,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道德馆观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道德馆观后感篇1
约翰生曾说过,美德是智力最高的证明。在人的一生中,如果没有道德来约束自己,那么人生将会变得不堪设想。道德,是人生的翅膀,是成功路上的铺路石。《道德讲堂》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这样的优良品质,有着一颗金子般闪光的心。
?道德讲堂》是由一个个短小精悍但感人至深的故事串联起来,主要分为五大块:梅、兰、竹、菊、松。在这五个方面中,介绍了许多平凡而又伟大,朴实而又高贵的人,他们中有的是环卫工人,有的是农民工,有的是解放军,而更多的则是十三亿人当中最普通的那一个,可他们的事迹却无一不震撼着叩击着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让心灵春暖花开。
看完全篇《道德讲堂》,最令我为之动容的不是为父捐肾的女儿,也不是拾金不昧的两位环卫工人,而是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背影英雄。他,没有丝毫的犹豫不绝,没有丝毫的优柔寡断,只是选择了那简单的纵身一跳。那一跳跃出的是人性之美!在这个什么都不可以相信什么都可以相信的年代,面对他人无助的求救,轻生的场景,更多人选择了漠然离去与冷眼相看,因为他们有着事不关己不需出手相救的想法还有对帮助后会不会被误会的顾虑。但我认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宣扬的不是一个小小的“善”字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难道我们都忘了吗?背影英雄的事迹,应该要让我们炎黄子孙再一次受到警醒:做一些好事吧,只要力所能及就行。背影英雄,只不过是一位商人,但他做出的事迹却比那些有钱无德的富翁高尚的多。请伸出我们的.双手,扶一扶摔倒的老人,毕竟好人还很多呢;
请不要再摁喇叭,让一让斑马线上的行人,毕竟等十秒钟并不过分;请拿出买东西时找的硬币,给一给路边的乞丐,毕竟他们也有说不出的苦衷……
如果你还心存一份善念,如果你还是一位有道德的人,那么请你给他人一些帮助,像《道德讲堂》里的人一样,为自己的人生插一对绚丽上的翅膀!
道德馆观后感篇2
所谓“道德”,字典上的解释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段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但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道德”就是指人们的品质、品格、素质和修养。依我看现在社会上许多人就缺乏这种“道德”,而这种“道德”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雷锋精神”。以前我从报纸上看了一条消息,标题特别醒目,上面写着:雷锋出国了?!我心里一惊,又接着往下看,越看越惭愧,因为上面写了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比较:很多外国人天天做好事,可有些中国人天天干坏事,不讲诚信很自私。难道中国人真的把“雷锋精神”丢了吗?
不讲道德的人和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就连我们班也存在,我们班的同学正如老师说的那样,像个炮筒子,一点就燃。所以我们班同学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打架。这时,有些同学就好言劝架,有些同学则装着没看见,只顾干自己的事。这不就是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吗?
有一次,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天晚上,一辆出租车停在酒店门口,司机刚准备开车回家,突然从旁边冲出几个醉汉要乘车,他不肯,几个醉汉便要告他拒载乘客,他没有办法只好拉上他们走了。刚走到半路,一个乘客突然伸出一把亮晶晶的匕首,要司机交出钱来,司机一点儿也不怕,与他们博斗起来。路上围了好多行人,可没一个人帮这位司机。最后他被捅成了重伤,这几个凶手也逃跑了。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一天,一个阿姨在逛街时包被几个歹徒抢了,她大声呼救,可是行人很多却没一个帮她的,只有一个理发理正在给客人理发,听见喊声就立刻冲出去与歹徒搏斗。最后歹徒砍伤了理发师的胳膊跑了。后来当记者采访理发师时他坦然地对记者说他不后悔做这件事。现在是法制社会,但有些人为了钱财早已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美德置于脑后,不惜铤而走险,也使人的素质下降,不讲道德。
“雷锋精神”源泉于中国,勤劳勇敢、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等很多美德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雷锋精神”一定会回到我们身边,我们人人都是活着的雷锋!
道德馆观后感篇3
道德是人的根本,一个有道德的人会受到人们的敬佩,一个无道德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谴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和不道德就在自己的两边,当自己被夹在其中时,你会选择哪个呢?
在我们学校中午做课间操时,刘睿鑫同学站在我身后,突然打了个喷嚏或咳嗽了一下,竟然连捂都不捂,直接喷到了同学们的背后,有时还喷到了头发或脸上,真的很恶心,你说这道德吗?一个人当有不便时,应当避免干扰到他人,自己做一个手势或一个动作,不给别人找麻烦,这样才很有礼貌,所以在此要嘱咐大家一声:注意形象!
有一次,我从数学办公室搬作业到教室,途中,由于作业太重,一不注意,近一半的作业掉到了地上,这时宋浩男看见了,连忙帮我把地上的作业拾了起来,和我一起把作业搬进了教室。也还好当时有他的帮忙,我才把作业“安顿”好,真是谢谢他了。你说这道德吗?当一个人有意帮助其他人的时候,这时这个人的心一定是热乎乎的,一个动作就表现出这个人的心灵,这种心灵是圣洁的,也许没有人会在意,但是被帮助的人却是记忆深刻的,所以要告诉大家:你的一个动作就可能代表着你的心!
道德能使一个人充满阳光,充满人性,如果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么请你珍惜它,每时每刻;如果你某个地方你感觉不太好的话,那么请你更新它,每分每秒……
道德馆观后感篇4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道德模范。这个城市有了他们才更加美丽,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们洗却了心灵的污垢,诠释了道德的真谛。
我就认识这样一个人。这位老奶奶六十多岁了,虽然黝黑粗糙的脸上布满皱纹显得饱经风霜,但她总爱对人笑,笑容里透着一股热情。她是我们这一带的清洁工。
我们住的小区有许多高楼。平日里,我总能见到年轻的叔叔阿姨年轻力盛,上下楼梯轻轻松松。而这位老人,跨着年迈的步子,一步步爬上那遥不可及的高楼。她虽有些力不从心,但是,脚步中却总透着坚定。对此,我还是有些不解的。老人为居民服务的心情我能够理解,但他年事已高,早应在家养老,享受天伦之乐了。若是赚钱,那他的一双儿女又是怎么了?谁家的孩子忍心让老父亲在外打工而坐视不管呢?我是这样想的,可老人的精神却不得不使我感到一阵敬佩。我决定帮帮这位老人。
星期天天刚亮,我起得极早。我奔下楼,却还是发现老人已从顶楼扫地、拖地到一楼了。我对她说:“老奶奶,您太辛苦,我帮您打扫吧!”说着便去取扫帚,谁知老人却急忙说:“孩子,你怎么能起来这么早呢。我不累,就当锻炼身体了。现在还早,快回去睡吧,这是我的工作,谢谢你!”我愣住了。她如此辛苦,为什么不愿接受我善意的帮助?正想着,也全然没有知道老人已走远。等回过神来,她的影子早已远去,与朝阳融为一体了。
无论是风霜雨雪,烈日炎炎,她总能尽心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让小区的环境整洁、优美。对于这点,我也是深有感触的。
那天,我正在睡梦中,便被一阵雷声在惊醒。起床一看,啊,多么大的风雨啊!这对整个小区似乎是一个考验,树木都在摇摆,地上到处是枯枝落叶。我不禁发起愁来:如此恶劣的天气,我该怎样去上学呢?吃饭时,妈妈为我夹菜:“唉,这下那个老人终于可以歇歇了。谁会在这样的鬼天打扫卫生呢?”我连忙趴在窗户上向外望,茫茫的雨帘中,那位老奶奶披着雨衣在小路上挥动着扫帚,她全身都湿透了,雨水一行行、一滴滴地顺着头发滴下来。看着她佝偻的身子在顽强地与天气抗争,我和妈妈都沉默了。
我对这位老人,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深深的敬意。她是一名不起眼的清洁工人,也许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地干了一辈子,但我觉得,她的内心比任何一个人都要高尚;她不是老师,却用行动为我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相信,我一定会将这一份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精神融入到社会中去,以这种方式共建和谐而又充满道德的城市!
道德馆观后感篇5
面对泛滥不绝的洪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洪水,定九州,保民主;面对纣王惨无人道的暴政统治,武王拢民心,顺天意,英勇作战。这些家喻户晓的历史事迹,在《尚书》中有详细记载。如今,我们捧起《尚书》,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是文明力量的代代传递,更是中华精神的深入学习。读《尚书》,了解中华文明,了解任何一份文化的传承都来自于世代坚守,来之不易。
典籍经典的流传,源于它本身不朽的价值,无法复制的成就,以及难以超越的贡献。读史书让我们明白我们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来,去向何方;读《尚书》,也让我们“知先贤治国之本,知朝代兴衰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的个体由一个个小的个体组成,而本国的民众则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影子。《尚书》中的思想,与我们当今治国理政之路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论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还是“敦睦九族,协和万邦”的民族团结,甚至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节俭节约,都能为我们当今国家建设所学习。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当我们于一轮皓月下品读典籍之雅韵,于一轮青影中品味典籍之内涵,其自身不朽的文化价值,便不言而喻。
典籍经典的流传,依赖于从古至今代代人的珍视与守护。孔子删述六经,亲自亲自整理编纂《尚书》内容以便后世解读学习;伏生一生献于《尚书》,年逾九旬仍传《书》授学;孔子后人孔安国视《尚书》如命,用尽其力促使《尚书》的传播。几千年的岁月,几千载的春夏秋冬,多少次的灾难突降,多少次的战火满天,穿越几轮年岁,攻克多少困难,多少人为此坚守付出,《尚书》这部典籍不减此前风韵,还能款款立于我们眼前。不论是精选《书》中精髓的孔子,还是舍命护《尚书》的伏生全家;不论是宣扬《尚书》价值使其广泛流传的孔安国,还是当今仍在研究《尚书》的史学专家们,他们懂瑰宝,敬文化,珍文明,他们视传承全人类的经典为己任,用一己肩膀支起中华文化国库的一隅天空。
典籍经典的流传,更在于当今人们的学习与肯定。《典籍里的中国》中,当伏生看到,《尚书》在如今明亮的图书馆中展览,听到如今的孩童用稚嫩清澈的声音熟练的诵读“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他一定是震惊、感动又无比欣慰的。如今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典籍于生活中展示自身的智慧与价值;如今高科技的产品,让典籍不在一书难求,《尚书》也可以走进寻常百姓家。青石刻石,青史永存;文明薪火,筚路蓝缕,代代传承。我们学习文化元典,典籍经典,内化于心,实践于行,继续对此的传承与学习,继续构筑辉煌的华夏文明。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尚书·牧誓》中这样描述武王伐纣前的立誓场面。新时代的我们,也应立下传承文化经典,传递文明薪火的誓言。毕竟,有典籍才有中国;毕竟,典籍经典辈辈读,文明薪火才能代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