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权先进事迹观后感模板8篇

时间:2024-05-05 13:28:02 分类:读后感

事迹材料是培养自信心和坚定信念的重要工具,一份优秀的事迹材料能向他人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张子权先进事迹观后感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张子权先进事迹观后感模板8篇

张子权先进事迹观后感篇1

嘿,伙伴们知道青春是什么吗?有人说,青春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欲向世界展现独自的风姿;又有人说,青春是一团燃烧的火,燃尽了童年的稚嫩与无知。不同的人对于青春这词都颇有一番见解和领会,而对于新世纪的我们来说,也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全身上下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散发自信的光彩,除此之外,青年人身份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笑脸。转眼间又是一年的五四青年节,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节日,通过观看五四奖章颁奖典礼,我们内心感触颇深,甚至为此感慨万千,感受五四奖章事迹,体会五四精神,感悟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国情怀。

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莫过于让自己活的更有价值,青春期的我们更是自身价值最好展现的时候。我们要热爱祖国,树立理想目标,用青春和热血开创崭新的时代而无愧于自己的人生。在学习了五四奖章精神后,我们应该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天下为己任,把自己的人生和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只是关心个人的狭小天地、贪图安逸。要知道,祖国与我们个人是共生共存的,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如今这般幸福的生活,我们青年应凝聚青春之火,照亮新时代的光。为此一起同行一起努力奋斗,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鲜血,学习与祖国并肩战斗,把握青春,展我青春独特风采四奖章精神,我们要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以我们的方式保护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也是我们人生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与担当和使命同行,折射出人生的光彩,让我们的价值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观看以及学习五四奖章精神后,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到立足实际,练就本领,绽放闪亮光芒。即使处于不同的行业、不同领域、不同职业,我们依然是青年的代言人,始终坚持不懈地为理想拼搏努力,在前行的道路上,修行奋进的本领,爱国之心永不变,用青春和汗水为自己加油为祖国未来贡献一份力量,谱写青春芳华。倘若有伙伴问五四奖章精神的精髓是什么?毫无疑问,那必定是青春奋斗。所以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有一颗奋斗的心,继续弘扬及传承五四奖章爱国精神,为建设一个更好的现代社会,作出青年应有的贡献,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

张子权先进事迹观后感篇2

电影《白昼流星》里的一对少年流浪兄弟,在遇到扶贫干部李叔的时候,人生开始发生变化。兄弟俩见证了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的历史瞬间,见到了草原寓言中的“白昼流星”。”要是有一天,人们能在白昼里看到夜晚的流星的时候,这片穷土才会被改”,其实对于兄弟俩的人生,李叔才是那颗改变命运的白昼流星,他在祖国北方边疆点燃了希望之光,让兄弟俩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在祖国西南的美丽古城丽江,我们也同样看到了白昼流星的闪亮。她叫张桂梅,一个从祖国东北来到西南的普通教师,她凭一己之力撑起了一所学校,也撑起了无数失学女孩的希望。人们说:"有她,就有光。"是啊,她就是白昼流星,她的光芒照亮白昼与黑夜,她已然成为传奇。

因为被照亮,所以选择照亮人。

张桂梅老师的人生充满坎坷,从小家庭子女多、生活并不富裕,在人生最幸福的时刻痛失相濡以沫的丈夫,后来张老师又不幸得了癌症。命运仿佛一直在捉弄着她,让她遭受如此多的不公,但是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张老师患病后,她不愿给学校增加负担就忍痛瞒着。但是她被病痛折磨得痛苦至极,走路艰难甚至难以起身,后只能告诉学校。学生知道张老师生病后,为她上山采摘野核桃,家长们也采摘灵芝磨成粉为她补身体。这些小小的善意举动,全部铭记在她的心中。

云南华坪县妇联也发动全县为她捐款,那些零零散散的毛毛钱也许就是农家攒了许久的收入,也许是进城来回的路费,也许是孩子的新衣,也许是全家一个月的口粮。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善心,救活了张桂梅,也让她决心燃尽此生,照亮前方的道路。

张桂梅说,‘我对自己说,活着吧,好好活下去,这座小城对我有恩,活着还可以还还人情债。”所以她以近乎疯狂的方式,透支着自己孱弱的生命,把往后余生奉献给教育事业,为给那些被忽视的生命提供更多的机会。

白昼里的流星,不被定义的人生。

这个世界对女孩充满了所谓定义,譬如“女怕嫁错郎”,譬如"女孩是泼出去的水”,譬如“女孩就是赔钱货”。当女孩的人生被定义,选择就成了错误的事情。女孩难道就该随便嫁个人吗,女孩就只该哺育后代吗,女孩就不配受教育了吗?

当一个女孩十三四岁就嫁了人,那她的人生也就困在大山之中;当一个女孩上完初中就辍学,那她就只能围着自己的丈夫和小v小的灶台。这大多是悲剧的开始与重复,很多女孩因为过早失学,只能从事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甚至对同性充满歧视,等自己有女宝,有的还会遗弃。

在张桂梅的心中,女孩的人生不该是这样的,女孩应当和男孩一样,能够走出大山去见识世界,去了解生命的可能性。她们也可以和男孩一样,拥有同样的机会,从事喜欢的职业,受生育的权利。这也是她办免费女好高中的初心,每一个女孩能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白昼流星。

所谓贫困,更多时候并非物质资源的匮乏,而是知识的缺少和理性不足。背后的根本还是缺少了教育。妝铁教育的机会,那么贫困就会一代代陷入恶性循环,而张桂梅凭着百折不回的信念打破了循环,她让一个个渴望知识的眼睛放出光亮,让她们成为大山开出的最美花朵。奇迹恰如白昼里的流星,而她正是那颗划破苍穹的闪耀明星。

后来遇见她,陪我春秋冬夏。

遇到张桂梅的孩子们无疑是幸运的,她是136个孤儿的“事实妈妈”,她把1600多名山区贫困女生免费送入了大学。是她陪伴孩子们,过一个个春秋冬夏,让这个世界充满色彩与美好。

如果让这些孩子写一个和张老师的故事,那无疑这些故事会长到没有尽头,这些故事充满了坎坷与磨难,但也有无数的幸福与荣耀,而对于孩子们自身的影响与改变却是无穷无尽的。

在她们的故事里,她是不顾自身健康、四处奔波的妈妈。她时常颤颤巍巍、时常气喘吁吁,她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她依然坚持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将自己工资所获奖金和社会捐助诊疗费等100多万元,全都给了学校、给了福利院,给了无数贫困的女孩子。她自己却只穿着破洞的牛仔裤,坐着最廉价的摩的,她只愿让孩子们更好。

在她们的故事里,她是剥夺她们玩耍时间的“周扒皮”,从5点30分起床晨读,晚上12点20分自习结束,中午只有40分钟的午休时间,吃饭、洗碗的时间限定在15分钟。即便在高考大省河南,这都是严苛至极的时间。而她想的是学生基础差、学校条件差,那只能用时间来拼。所以哪怕学生和社会多有怨言,但是她仍然坚持,因为她知道最终的成绩是会说话的。

在她们的故事里,她是永远向前、从不满意的老师。今年华坪女高有159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有17人,一一本线以上70人。理科最高65分,文科最高619分。这样的成绩连某些省会城市的高中都愧叹不如,但她却不满意,和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她想让自己的孩子们去到更远的地方、考上更好的大学。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

这部故事书很长很厚,张桂梅还在用生命书写,她也愿陪着更多的孩子走过春秋冬夏。

张子权先进事迹观后感篇3

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

在张玉滚住的宿舍里,记者见到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担,两米长,黝黑发亮。黑虎庙小学的老教师说,这根扁担不寻常,老校长吴龙奇挑了它几十年。后来,老校长挑不动了,张玉滚接着挑。可以说,这根扁担就是黑虎庙小学历史的见证。

挑书本教材、学具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张玉滚接过老校长的扁担,肩不离担,担不离肩,风里来雨里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有年冬天特别冷。山里潮气大,遇冷成冰,本来就难走的八里坡,更加湿滑难行。眼看就要开学了,孩子们的书本还在高丘镇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点多,张玉滚和另一名老师路喜安就扛上扁担出发了。揣几个凉馍,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赶到镇上。向路边人家讨碗热水吃了凉馍,他俩又赶紧挑着几十公斤重的教材、作业本往回走。

一路紧赶慢赶,晚上十点多,两人才走到尖顶山顶。汗水在眉间结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肿,脚上水泡连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俩实在走不动了,就找了个山洞,把书本用油毡包起来,小心翼翼放好。他们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走,等到了学校,两人几乎成了“泥人”。书本却被裹得严严实实,打开来,干干净净,连一点褶皱都没有。

从2001年到2006年,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寒来暑往,他的足迹早已化作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回荡在黑虎庙的沟沟坎坎。

2006年,通往黑虎庙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终于有了改变。因为山高路险通不了客车,很多村民买了摩托车、机动三轮。张玉滚也省吃俭用置办了一辆摩托车。此后,他去镇上给学校买米买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老扁担”谢幕,“小摩托”登场。“老扁担”身上凝结的一代代山区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扁担精神”,也继续在“小摩托”上传承发扬。

“别看他外表柔弱瘦小,内心却有一股韧劲儿,交待啥事儿他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就像一头老黄牛,你让转100圈,绝不偷奸耍滑少转半圈。”知徒莫若师,吴龙奇深知张玉滚的秉性。

当年盖新校,运材料格外难。正赶上农忙季,建筑队的民工都回家抢收抢种去了,搬砖运料就落在张玉滚他们身上。上山撬石头,下河挖砂土,运水泥、搬砖头、平地基……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等到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张玉滚瘦了一大圈儿。

全校75个孩子,40多个学生在校住宿。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张玉滚把这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谁家孩子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们都在哪儿住,谁上学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记在心上。

2014年6月的一个晚上,10点多钟。正改作业的张玉滚接到张朋爷爷打来的电话,说孩子还没到家。6岁的张朋是学前班的学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学校6点就放学了,孩子咋还没回去呢?张玉滚立刻和妻子打着手电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边儿发现张朋靠着大石头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张玉滚看着心疼,舍不得叫醒张朋,就俯下身子,让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俩轮流背着张朋走了足足一个小时。“要不是你们把孙子送回来,我这一夜都合不上眼呐!”张朋的爷爷握着张玉滚的手久久不放。

黑虎庙村党支部书记韩新焕告诉记者,张玉滚虽然收入微薄,但他17年来资助过的学生就有300多名。有他在,没让一个孩子失学。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在张玉滚和其他老师的努力下,在镇平县、镇两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黑虎庙小学顽强地“生存”着。一年一年,孩子们从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点大学,有的还读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张玉滚任教前,黑虎庙村只有一个大学生,到现在已经有16个大学生。

艰苦的环境,常年的操劳,张玉滚显得比同龄人“老相”得多。很多次去镇里开会,不熟悉的人问他:“快退休了吧?”他总是呵呵一笑。

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

在张玉滚住的宿舍里,记者见到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担,两米长,黝黑发亮。黑虎庙小学的老教师说,这根扁担不寻常,老校长吴龙奇挑了它几十年。后来,老校长挑不动了,张玉滚接着挑。可以说,这根扁担就是黑虎庙小学历史的见证。

挑书本教材、学具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张玉滚接过老校长的扁担,肩不离担,担不离肩,风里来雨里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有年冬天特别冷。山里潮气大,遇冷成冰,本来就难走的八里坡,更加湿滑难行。眼看就要开学了,孩子们的书本还在高丘镇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点多,张玉滚和另一名老师路喜安就扛上扁担出发了。揣几个凉馍,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赶到镇上。向路边人家讨碗热水吃了凉馍,他俩又赶紧挑着几十公斤重的教材、作业本往回走。

一路紧赶慢赶,晚上十点多,两人才走到尖顶山顶。汗水在眉间结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肿,脚上水泡连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俩实在走不动了,就找了个山洞,把书本用油毡包起来,小心翼翼放好。他们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走,等到了学校,两人几乎成了“泥人”。书本却被裹得严严实实,打开来,干干净净,连一点褶皱都没有。

从2001年到2006年,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寒来暑往,他的足迹早已化作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回荡在黑虎庙的沟沟坎坎。

2006年,通往黑虎庙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终于有了改变。因为山高路险通不了客车,很多村民买了摩托车、机动三轮。张玉滚也省吃俭用置办了一辆摩托车。此后,他去镇上给学校买米买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老扁担”谢幕,“小摩托”登场。“老扁担”身上凝结的一代代山区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扁担精神”,也继续在“小摩托”上传承发扬。

“别看他外表柔弱瘦小,内心却有一股韧劲儿,交待啥事儿他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就像一头老黄牛,你让转100圈,绝不偷奸耍滑少转半圈。”知徒莫若师,吴龙奇深知张玉滚的秉性。

当年盖新校,运材料格外难。正赶上农忙季,建筑队的民工都回家抢收抢种去了,搬砖运料就落在张玉滚他们身上。上山撬石头,下河挖砂土,运水泥、搬砖头、平地基……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等到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张玉滚瘦了一大圈儿。

全校75个孩子,40多个学生在校住宿。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张玉滚把这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谁家孩子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们都在哪儿住,谁上学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记在心上。

2014年6月的一个晚上,10点多钟。正改作业的张玉滚接到张朋爷爷打来的电话,说孩子还没到家。6岁的张朋是学前班的学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学校6点就放学了,孩子咋还没回去呢?张玉滚立刻和妻子打着手电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边儿发现张朋靠着大石头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张玉滚看着心疼,舍不得叫醒张朋,就俯下身子,让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俩轮流背着张朋走了足足一个小时。“要不是你们把孙子送回来,我这一夜都合不上眼呐!”张朋的爷爷握着张玉滚的手久久不放。

黑虎庙村党支部书记韩新焕告诉记者,张玉滚虽然收入微薄,但他17年来资助过的学生就有300多名。有他在,没让一个孩子失学。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在张玉滚和其他老师的努力下,在镇平县、镇两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黑虎庙小学顽强地“生存”着。一年一年,孩子们从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点大学,有的还读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张玉滚任教前,黑虎庙村只有一个大学生,到现在已经有16个大学生。

艰苦的环境,常年的操劳,张玉滚显得比同龄人“老相”得多。很多次去镇里开会,不熟悉的人问他:“快退休了吧?”他总是呵呵一笑。

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

在张玉滚住的宿舍里,记者见到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担,两米长,黝黑发亮。黑虎庙小学的老教师说,这根扁担不寻常,老校长吴龙奇挑了它几十年。后来,老校长挑不动了,张玉滚接着挑。可以说,这根扁担就是黑虎庙小学历史的见证。

挑书本教材、学具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张玉滚接过老校长的扁担,肩不离担,担不离肩,风里来雨里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有年冬天特别冷。山里潮气大,遇冷成冰,本来就难走的八里坡,更加湿滑难行。眼看就要开学了,孩子们的书本还在高丘镇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点多,张玉滚和另一名老师路喜安就扛上扁担出发了。揣几个凉馍,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赶到镇上。向路边人家讨碗热水吃了凉馍,他俩又赶紧挑着几十公斤重的教材、作业本往回走。

一路紧赶慢赶,晚上十点多,两人才走到尖顶山顶。汗水在眉间结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肿,脚上水泡连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俩实在走不动了,就找了个山洞,把书本用油毡包起来,小心翼翼放好。他们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走,等到了学校,两人几乎成了“泥人”。书本却被裹得严严实实,打开来,干干净净,连一点褶皱都没有。

从2001年到2006年,5年间,靠着一根扁担,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张玉滚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寒来暑往,他的足迹早已化作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回荡在黑虎庙的沟沟坎坎。

2006年,通往黑虎庙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终于有了改变。因为山高路险通不了客车,很多村民买了摩托车、机动三轮。张玉滚也省吃俭用置办了一辆摩托车。此后,他去镇上给学校买米买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老扁担”谢幕,“小摩托”登场。“老扁担”身上凝结的一代代山区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扁担精神”,也继续在“小摩托”上传承发扬。

“别看他外表柔弱瘦小,内心却有一股韧劲儿,交待啥事儿他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就像一头老黄牛,你让转100圈,绝不偷奸耍滑少转半圈。”知徒莫若师,吴龙奇深知张玉滚的秉性。

当年盖新校,运材料格外难。正赶上农忙季,建筑队的民工都回家抢收抢种去了,搬砖运料就落在张玉滚他们身上。上山撬石头,下河挖砂土,运水泥、搬砖头、平地基……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等到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张玉滚瘦了一大圈儿。

全校75个孩子,40多个学生在校住宿。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张玉滚把这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谁家孩子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们都在哪儿住,谁上学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记在心上。

2014年6月的一个晚上,10点多钟。正改作业的张玉滚接到张朋爷爷打来的电话,说孩子还没到家。6岁的张朋是学前班的学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学校6点就放学了,孩子咋还没回去呢?张玉滚立刻和妻子打着手电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边儿发现张朋靠着大石头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张玉滚看着心疼,舍不得叫醒张朋,就俯下身子,让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俩轮流背着张朋走了足足一个小时。“要不是你们把孙子送回来,我这一夜都合不上眼呐!”张朋的爷爷握着张玉滚的手久久不放。

黑虎庙村党支部书记韩新焕告诉记者,张玉滚虽然收入微薄,但他17年来资助过的学生就有300多名。有他在,没让一个孩子失学。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在张玉滚和其他老师的努力下,在镇平县、镇两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黑虎庙小学顽强地“生存”着。一年一年,孩子们从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点大学,有的还读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张玉滚任教前,黑虎庙村只有一个大学生,到现在已经有16个大学生。

艰苦的环境,常年的操劳,张玉滚显得比同龄人“老相”得多。很多次去镇里开会,不熟悉的人问他:“快退休了吧?”他总是呵呵一笑。

张子权先进事迹观后感篇4

李爱云,女,汉族,1948年6月生,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退休职工。

李爱云是新四军刘老庄连指导员李云鹏烈士的妹妹。她立誓守护82位烈士哥哥一辈子,毅然插队落户异乡;她52年信念如磐、无怨无悔,多次放弃特招参军、推荐入学、回乡工作的机会,坚守红色土地;她45年讲述英烈故事,开展义务宣讲2000余场,覆盖受众16.8万人次。一句承诺,一生坚守,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

立下承诺,守护烈士哥哥们一辈子。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在刘老庄与日寇浴血奋战,指导员李云鹏和战友共82位勇士壮烈牺牲。李爱云从小对未曾谋面的英雄大哥无比敬仰。1967年3月18日,李爱云随父母第一次从家乡徐州沛县来到哥哥的牺牲地刘老庄,成千上万的淮阴父老乡亲手捧白花祭扫82位烈士的场景深深震撼了她。“大哥和他的战友们安息在这里,我以后就在这里陪他们一辈子。”李爱云下定了决心。

执着坚守,用半个多世纪来陪伴。1969年7月,21岁的李爱云独自办理户口转迁手续,插队落户到刘老庄大队,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组织上关心她,特招去参军,她没有去;推荐她去大学读书,她放弃了;安排回家乡工作,她依然推辞……有人曾问她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她说:“我这样做,是一份承诺和责任;我这样做,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我作为烈士的妹妹才算合格。”

传承弘扬,义务宣讲英烈精神。从1976年5月起,李爱云就坚持向中小学生、解放军和干部群众义务宣讲82位烈士的英雄事迹。45年来,李爱云累计开展义务宣讲2000余场,先后被20多家单位聘为校外辅导员,连续10年为高一新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连续18年为入伍新兵作国防教育报告。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73岁的李爱云更加忙碌,每天红色宣讲活动排得满满的。为了接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烈士精神血脉,李爱云从女儿6岁起,每年都带着她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祭扫;外孙女还没记事,就被抱来看望82位英雄舅爷爷。李爱云常说:“以后我讲不动了,我的女儿、孙女还要接着讲。”

李爱云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张子权先进事迹观后感篇5

?河南日报》一版头题刊发了长篇人物通讯《大山深处播火人》,一位名叫张玉滚的80后乡村教师带着他淳朴真挚的笑容,给广大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的事迹更是被广泛称赞,非常值得我们歌颂、学习和铭记——他择一事、终一生,扎根深山艰苦奋斗17年,一心一意为山区教育事业做贡献,为山区孩子们点亮了前进道路上的希望之光。

今年9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张玉滚,是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扎根黑虎庙小学17年之久。面对艰苦的环境,他始终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张玉滚先后教过500多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他说,自己愿意做那十八弯山路上的一轮明月,愿守住村里孩子一个个可爱的笑脸,守住这片希望之花,努力照亮山村孩子走出大山的路。有他在,村里没有一个孩子失学。

2001年毕业后,张玉滚便回到家乡高丘镇黑虎庙小学任教,从代课老师开始做起,2012年转为正式在编的人民教师后依然坚守岗位,17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甘守清贫,无私奉献。张玉滚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众多荣誉称号和“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学生面前教育他们一个人的追求应当是什么、在广大群众面前展示自己时时刻刻心里装着学生、事事为学生着想,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新时代“四有”教师的模范,是共产党员的标杆,是出彩河南人的优秀代表。

正是因为张玉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获奖无数、身怀乾坤,却从不曾想过离开自己平凡的岗位。选择扎根偏僻山村,矢志不渝奋斗在基层教育一线,正是选择了做真正有意义、有正能量的事——把希望的种子埋在土壤中最深的地方,没有阳光的照射,那他就是光,是照亮山村学生走出大山的希望之光!

当我得知,今年9月,远在江苏师范大学求学的王克翠同学专门在黑虎庙小学建校60周年活动时赶了回来,面对张玉滚校长,她表示“在黑虎庙小学上学是我的荣幸。”那一刻,张玉滚双眼湿润,他觉得这些年吃的苦,值了!我的心里也有很大的触动,简单的“荣幸”二字,包含着多少同学们对张玉滚校长、对黑虎庙小学的感谢,又蕴藏着多少黑虎庙小学教师们的辛勤付出!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正在努力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如今年轻一代的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是共产党的后备力量、是祖国的希望。而张玉滚的事迹无疑是一份传播正能量的强心剂,让我明白这社会上坚守自己内心、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很多,他们的付出总有一天会被大家看到、被认可,同时更深刻的感悟到了“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的道理。我深深感悟到,要始终明确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多大,要始终坚定内心信念,提高精神追求、固化理想信念,看淡外界物质诱惑,更要相信自己对信仰的选择,积极传播正能量。

张玉滚说,他愿意,用知识之光、梦想之光照亮更多孩子的前程。而我的愿望是,有朝一日也能凭自己的努力,成为照亮别人前行道路上的一束亮光。

张子权先进事迹观后感篇6

"著名植物学家钟扬教授9月25日上午在__市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记得当时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正在下乡途中的我脑袋一震,赶紧找出电话给在学校的老师确认消息,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钟扬老师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西部,在x大学期间,我有幸成为他的学生,听过钟扬老师的课,他是我最敬佩的老师,他甘于奉献、脚踏实地追求理想信念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名学生,也正是因为他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人格魅力指引着我不断前行。

"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是钟扬老师一直奉行的教育理念。钟老师在学校开设了一门《生物学信息》的选修课,每到他上课时,学生总是爆满,钟老师经常在课程内容讲完后,跟我们讲他年轻时候的经历,并以此教育大家应当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即使在科研上不能有很大的建树,至少要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即使默默无闻,也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也正因为钟老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使得他在学校一直是同学们最欢迎的老师,不管是藏族还是汉族,不管是学生还是同事,最喜欢跟钟老师交流,向他学习。

坚持不放弃是钟扬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他教导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对梦想的渴望与追求。钟老师平时工作很忙,有时晚上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还经常往返x和x两地,对身体伤害极大。我好几次看到钟老师在外出采样或者课间休息时吃药,但正因为他对高原生物学的热爱和梦想,他一坚持就是16年。钟扬老师用他的一生给我们上了最深刻的一课:任何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都要坚持不放弃,必定会为我们平凡的一生勾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甘于奉献可以说是钟扬老师一生的真实写照。在援藏的这十几年时间,钟老师几乎跑遍了x的每一寸土地,收集种子4000多万颗,为x种质资源库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还尝试为x引种"海岸卫士"——红树林,希望x光秃秃的海岸线能长出一片美丽的"红云".钟老师不管到哪里,都会尽其所能地帮助哪里的人。他还没等到x种质资源库建成,也没等到红树林长高长大,但他心中早已勾画出了一幅壮美蓝图。我悲痛于再也不能见到钟老师奔走的背影,但我忘不了他注视远方的目光,更忘不了他追逐的方向。钟老师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像一颗种子,深深埋在每一名学生心中,我相信:萌芽长出的每一个梦想和每一份拼搏,都带着钟扬老师的身影。

张子权先进事迹观后感篇7

蓦然回首,我们伟大的祖国已走过七十载。七十年的风雨兼程,是如今的国泰民安。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与自豪。回顾历史,眼里不禁噙着泪水,这片土地经历了太多坎坷,众列强肆意为祸,身为战胜方却是败国的待遇。您的悲伤,我未带走;您的耻辱,我未洗刷。青丝山竹之中刻着您的烙印,君生我未生,我生却已晚。昔日已逝,如今看这奔驰的高铁,高耸入云的大楼,日渐强大的祖国,我的心逐渐炽热起来。

1951年1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美军分别从朝鲜、台湾、越南进攻,这三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就好比人身体的三大部位:朝鲜相当于人的头部,台湾相当于人的腰部,而越南就相当于人的脚部。美军借助地利把我国插的死死的,如果我国军队不去支援的话,他们就会得寸进尺来攻打我国,于是毛主席就召开了《决策出兵》的会议。当时我国军队抵达朝鲜时,军队人数还没他们一半多。他们军队分为海陆空,而我国军队只有一种(步兵),想想战胜的几率就很悬。经过八天八夜的攻守,美军损失惨重,在云山签订宣告停战协议,从而宣告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句古话讲得好“不打不相识”,从而中美建交成为合作伙伴。

1953年2月,我国第一代“南昌舰”下水,毛主席并与全体官兵合影庆祝此时此刻。9月1日,在哈尔滨建了一所叫“哈工院”的学校,最初的梦想就是一个国家必须有一支强军后盾,这样国家才会逐渐繁荣昌盛。1955年1月我国首次海陆空联合作战在一江山岛战役中取得胜利;1964年10月16日我国首枚原子弹发射成功;1957年在南京建了一所叫解放军军事学校,也是为了最初的梦想做铺垫;1966年7月1日,我国首次建立了炮兵,后被改名为火箭军……一直延续至今,我国军队不知打了多少次胜利仗,科学家不知研制出多少高科技武器,无论是八一建军节,还是十一国庆节,都会在阅兵仪式上看到大量的新武器和那气势磅礴的军人。

使命是奋进的先导,忧患是凯歌的前奏。无论是与洪水搏击的身躯,还是港澳回归时擎旗的臂膀,总有一种心声让我们感怀。祖国在召唤,强军只有进行时;祖国在召唤,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祖国在召唤,散播强军梦的种子,让它们在我们新一代青年心中发芽。五十六个民族有五十六张蓝图,需要五十六个民族青年同心协力去实现它,谱写自己的中国梦,更要谱写强军事业新篇章。

张子权先进事迹观后感篇8

有人问青春是什么?有人答青春是人生的花季,是人生的春天,是人生的蓬勃期。

我答,青春是热烈的花朵,它不会因岁月的积累而枯萎,不会因岁月的残忍而妥协。

疫情期间,有许多还没有毕业的医学院学生,毫无畏惧的请战湖北,真是后生可畏。他们洋溢着青春的奉献精神,留下了不可磨灭成长的印记。他们身上的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他们是青春的楷模,是中国年轻的脊梁。

青春重要的是心态,而不是热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他不会因艰险而放弃,在成长的道路中坚持,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具有不可磨灭的精神和毅力,都会在道路中受到启迪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使命与责任,相信吧,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成为民族的希望与精神,我们要趁年华未老而奋斗,而拼搏。造就祖国,成为对祖国,对国家有用的人。

而我呢,从小就喜欢观察昆虫,虽然对有些昆虫怕的要命,但在我的努力下,克服了许多,我相信终有一日,我不怕他们,并且成为一名生物学家,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我们要履行我们的使命与责任,坚守自己的岗位,铭记自己的初心,造就青春的乐章,发展人生的探索。

我们应在历史的长河中学习那些有品学兼优,舍己为人的精神的人,他们值得我们学习与追寻,但每当想起这些人时,我总会情不自禁的看向五星红旗,因为五星红旗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红色的旗,象征革命,象征团结那些革命烈士为守护家园而战斗,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才造就出今天的社会。而我们要记住他们的牺牲,不忘自己的初心,不辱自己的使命,才能造就光明的未来

德莱塞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青春,这是无法挽回的美丽优美的灵魂,像影子一般来了就去,然而这两个东西是火焰也是风暴啊!"

火焰是热烈的,风暴是激烈的,面对这两个东西,我们又该如何做,又该如何想呢?若青春真像这两个东西,我们又该如何?

青春似雾,他让我们迷失方向;青春似火,他让我们激情澎湃;青春也像是一本本书,它承载着历史与知识。因为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所以遨游书海,因为我们想探索更多的秘密,所以在青春中踏上了寻觅之旅,因为青春,所以我畅所欲言,说出了许多,我不曾说或又不想说的话,青春有你,真好。

我们不应辜负自己的青春,辜负自己的年华,我们应背上行囊,走向四方,开阔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我们要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管前方路途多么崎岖,多么坎坷,相信只要自己的路没有错,不管任何困难,我们都能战胜它,走向自己的巅峰。

年少时心高气傲,总幻想着有自己的天地晚年时才发现,原来我才是一无所获的人,空有白头,而无功!

现实往往比想象的残酷的多,我们不应幻想,应努力去做任何事,达到自己的极致,只有不断突破自己,才有机会成为的人,要把握自己的青春,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无论艰难险阻都困阻不住我们的心。让我们把握年华成为有用之人,成为有德之人,成为有志之人。

《张子权先进事迹观后感模板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