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传读后感5篇

时间:2024-04-25 15:28:41 分类:读后感

读后感是一种感悟,让我们从书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经验,书写读后感是一种启迪灵魂的过程,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巴菲特传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巴菲特传读后感5篇

巴菲特传读后感篇1

我必须承认,我比较反叛,别人夸赞的,我一定质疑,并刻意地排斥,不愿去接触,一直到慢慢地了解为止,滚雪球。这其中,有传言不实的原因,也有自己性格的因素。

对于巴菲特,对于他“股神”的称号,我是不以为然的。很多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思考,这件事,让我对一切的追捧和崇拜嗤之以鼻。随着对金融的兴趣增加,我开始阅读很多书籍,慢慢地发现巴菲特此人,并不像传言之中的那么浅薄,于是我开始看他的这本传记。

看到页码数和开头的啰嗦的西方文体,第一次尝试,没超过50页就放下了,我讨厌西方人写的东西,跟梦话一样毫无边际。第二次是这一次,读完了,受教不少,但对西方文体仍然痛恨,让我受教的是巴菲特其人的经历。

巴菲特出生于30年代,经历了两次大的经济萧条,一是70年代,二是正在继续的08年开始的风暴。他的性格方面我不感兴趣也不想评价,我欣赏的.是他对于投资理念的把持,只做自己看懂了的投资,宁可错过无数爆发的机会,也要严格控制风险,即使经历低谷,无论别人如何张狂,仍坚持自己的路。他拨开迷雾,牢牢地抓住了经济的本质,而不像大众那样,被浮华的表象忽悠瘸了。

书太长,非常希望能有本精简版,这样我会多读几遍。也建议朋友们读上一遍,他人生的经历,确实可以作为你我的参考。

巴菲特传读后感篇2

在这之前我以为我懂了巴老,其实我错了。他真正是一个多面性格的人,完全看完后我发现我对他有太多的疑问。

1、他为什么从小就爱打工,送报纸,弄弹球等。一般的小孩如果家里不是特别困难是不会要小孩这么早就工作,是因为巴从小就爱钱还是因为他的性格从小就独立这个早是不得而知。我的第一次打工,是读大学时和室友卖贺卡,那时走出家门也并不完全明白钱对一个人的作用。

2、在他的'操作方面,他其实不单单是买股票,而是收购某家企业,做他的董事,这个和单纯的股票投资似乎也不一样。是因为他的想法还是希望拥有多家有“护城河”效应的实业企业吗?还是收购某家企业在一家市场交易会更低价呢?

3、他对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拥有某种偏好,他收购《华盛顿邮报》等,但在21世纪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可谓非常大,他又会采用什么样的措施呢?

4、好吧,说到他的性格,他在财富和经济方面是有天赋的,但是我想他的家人在早年应该说必须得忍受他的无趣与小气吧。所以她的妻子会离开他,不和他住在起,但奇怪的是,两人也不离婚。后来另一位经苏珊介绍的女子陪伴他在奥马哈生活。小时候,他的儿子摔倒了他也会置之不理,家庭的乐趣也太少了。这些影响对他日后的三个小孩多少是有影响吧,他的三个小孩都曾离婚随后再婚。他对钱出奇的吝啬是很难想像的。他富的如油却不愿给钱给她的小孩用,哪怕一点点。他65岁后才开始变得大方起来,这种性格的人让你很难想像,怎么可能是巴菲特,我并不是他一定要奢侈富华的生活,而是家里人向他借钱都不肯。他的内心世界其实蛮难读懂。

巴菲特传读后感篇3

最近接触的股票书籍挺多的,接触的越多,就越有点后悔,大学期间也看了很多的书,却对股票的书籍敬而远之(觉得自己不行,也没实力),只可惜,当时没有这样的意识。

这本书理论偏多一点,有些理论读起来比较难懂,我尽量试着先记住它,在脑海中留点印象,等后期见到再次加深理解。有些理论暂时也用不到,我只挑拣一些对目前的实践有用的。

看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更见坚信了一个理念:投资要靠持续的'学习、调查研究、独立思考。读书,多读、兼听、多思考,信也不要迷信,并与实践相结合,这才是人生阅读的真意义。

学习巴菲特,学的更多的是理念以及心态,玩股,更多的是要把握好人性,克服自身的性格弱点。渐渐的,就会发现,股市也会给我们一种力量,让自己心态稳,也会刻意去规避自己性格中的弱点,让自己实现一次一次的成长。

感谢巴菲特让我知道:我们需要长远的眼光,做价值的投资,看到人生与事业的长期价值,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诱导;自己要学会独立思考,听取别人的见解后,要去验证思考,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即使自己的判断有时候会出错,选择错了,也不怕,思考的过程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坚持自己所选择的,也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相信的力量,有执行力。

愿这一切可以伴我成长。

巴菲特传读后感篇4

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热衷于寻找那些便宜得几乎没有风险的公司来投资.巴菲特将这种行为升级为一种思想:别指望做大生意。如果价格低廉,即使中等生意也能获利颇丰。

那如何去寻找价格低廉的股票呢?

按巴菲特的做法,当他投资某家公司时,总是阅读所能找到的全部年度报告,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及策略.注重公司的成长性.

而公司的成长性最能体现于每股真实价格与现时市价的比率,只要这个比率能够大于一,这个公司就值得投资.

但前提是每股真实价格从何而来,那就必须利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理论上并不缜密的计算,通过资产负债表或年度报表之类的公开信息,可以得出大致正确但不准确的公司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通过估算的无形资产),再除以该公司发行的总股票数量,就是公司的'真实股票价格.

投资的秘诀就在于当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并且相信市场趋势会回升.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投资该公司之前,你可以想想这个公司值多少钱,,如果你意图收购这家公司,你对这家公司进行评估后,你可以出什么价格.这个价格就是格雷厄姆所启发的:这个企业售价多高?它用来衡量股票价值.它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但是(关键在于)一个人并不需要精确——他所需要的是有能力甄别出那些偶尔出现的其作价远低于其价值的公司和那些作价已经很高(远高于公司价值)的公司》。

巴菲特传读后感篇5

终于读完这本书,本书系统概括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核心就是12个准则,印象较深的是巴菲特对管理层的理解是很深入的,尤其重视管理层是如何分配盈利的,是否将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这表现在将钱投资于有更高回报的项目上,或是提高分红或回购。财务上更看重净资产收益率,强调成本控制与较高的利润率。 终于读完这本书,本书系统概括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核心就是12个准则。 印象较深的是巴菲特对管理层的理解是很深入的,尤其重视管理层是如何分配盈利的,是否将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这表现在将钱投资于有更高回报的.项目上,或是提高分红或回购。

财务上更看重净资产收益率,强调成本控制与较高的利润率。 如何确定企业价值?企业价值是其生命存续期内现金流在合理利率上的折现,现金流就是股东盈余,股东盈余就是净利润加上折旧、摊销,减去资本支出和其它运营资本。这里我用书里面的例子算了下,用等比数列求和,假设未来盈余不变,企业价值就等于股东盈余÷折现率,如果企业成长率高于无风险利率,用两段贴现法,例如可口可乐的例子假设下一个10年15%增长,从第11年起5%增长,书上算出1988年的可口可乐内在价值是483。77亿,自己也算了下确实是这个数,这可是1988年盈余数8.28亿的58.4倍,书上还给出永续增长5%的情况下也值207亿,相当于盈余的25倍。看来长期增长率小的变化能带来估值很大的变化。

在投资数学上主要的理念就是保持组合在5~10只股票为最好,适当集中,不要多元化,书里还给出了凯利优化公式2p—1=x,p是赢的概率,x为投注的比例。投资心理学上人们总对坏消息反应过度,对好消息反应迟钝,对同样数量上的损失带来的痛苦是盈利带来喜悦的两倍到两倍半。损失厌恶的结果是过于保守。

最后说到的是耐心的价值,系统1与系统2两种思维模式,投资需要慢速的系统2思维,如何激活?阅读年报,及竞争对手的年报,做分红折现模型,得出估值,搞清管理层的长期资产配置策略,而非简单看几个财务指标。

巴菲特成功最重要的性格就是理性。理性的基石就是回望过去,总结现在,分析若干可能情况,最终做出抉择。

《巴菲特传读后感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