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的懒读后感参考6篇

时间:2023-12-16 09:02:57 分类:读后感

读后感有助于我们发展批评性思维,独立思考和判断,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历程,形成有价值的阅读回忆,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孩子偷的懒读后感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孩子偷的懒读后感参考6篇

孩子偷的懒读后感篇1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它的名字叫作《我要做个好孩子》。书中讲了一个叫金玲的小女孩在小学六年级的故事。金玲是一个胖胖的小女孩,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来熟”,不管老少贵贱,她都能搭上话。学习上,她是一个很奇怪的女孩,语文倒是有点优秀的,可是作文就难说了,只有碰到合胃口的作文,她会写得很好。但是数学就不那么妙了,10道口算题至少错6题。英语也不怎么样,她的妈妈卉紫想来想去,也不知所以然。

金玲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孩子,她暗暗地下决心,努力改变自己。她每天早上坚持背十分钟英语,放学回家前,必须把家庭作业完成。然后,在家里,认真完成阅读、写作、做课外练习等。另外,金玲还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在完成作业后,积极帮助妈妈做饭、洗衣服,还有一个月她当家做小主人,保管1000元钱,安排好家里人吃饭等事情,爸爸妈妈都非常满意。后来,她遇见了一个小女孩,她的爷爷去世了,爸爸妈妈也离婚了,金玲觉得她很可怜,就收养了她。和她一起学习、玩耍,过上快乐的生活。后来,她的外婆带走了她,但金玲还是惦记着她,经常送她礼物,关心她的生活学习,时常地帮助他们。

生活中点点滴滴,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金玲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一定要向她学习,做一个好孩子。

孩子偷的懒读后感篇2

作为一名家长、教师的我,总感觉在教育孩子上有很多的欠缺。面对孩子的种种不良习惯,不知如何是好。作为教师的我深知习惯的养成最重要。但是在习惯的养成上还是一知半解,经过两周对此书的阅读,从中受益匪浅。

一、激励比指责更重要(成长)

书中提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的成长比分数更重要……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教学,应该说平时我对于犯错的学生指责成分还是比较高的。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把无名火发向学生、孩子,没有重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今后我要在课堂教学中多进行表扬,要给孩子们树立一杆标尺,用他的今天和他的昨天比,着重表扬学生的进步点,希望通过我的改变能还师生一个共同的欢乐的课堂,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赢家(成才)

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的期盼都过高,但忽视对孩子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的指导(最大失误)。作为一名家长、教师又该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意愿呢?通过此书学习,我总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入到快乐的学习状态中。

(一)打开兴趣之门,让孩子爱上学习。

这就要抓住兴趣的本质即“好玩”,无数案例可以说明这一点。

(二)打开好学之门,让孩子学会学习。

保护孩子“问”的兴趣和能力非常重要。针对孩子提的问题可以说:“唉,你怎么想的,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我却没有想到”,好奇心是孩子成为赢家的根本动力。

(三)打开梦想之门,让孩子成为持久的动力。

孩子的年龄越小,梦想就越大;孩子越大,梦想反而越小。因为孩子的梦想被大人扼杀了。从小为孩子树立学习目标,一个人心中只有有了梦想,路才会越走越宽。只有梦想,才会给孩子带来持久的学习动力。

(四)打开习惯之门:给孩子的学习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

首先要加强生活习惯的培养,明白学习和生活十分不开的。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从细节做起。细节是培养好习惯的最好机会;其次,让孩子从就有责任感。不管孩子有多大,能做的事情一定要他自己去做。最后,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相信,只要读书就会有收获。

三、给孩子成功的力量(成功)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提到六力量:

1、赏识的力量。相信你能行。

2、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

3、发现的力量,你是奇迹。

4、评价的力量,你做的真好。

5、合作的力量,朋友需要你。

6、创新的力量,你能做的更好。

其中第6条创新的力量中提到这样一句话:“成功,只留给那些具有我能做的更好心态的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怎样培养孩子创新精神方面,卢勤从四方面给予阐述。

1、创新的心态——我能做的更好,她引用了《伊索寓言》里的一则故事,”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会成功“。这是创新思维的根本。反之,大脑就活不起来,创造大门就会关闭。

2、创新与兴趣——我很喜欢做。(放手让孩子亲自做)。激发孩子特殊的天赋和才能,鼓励孩子动手做事、学会赏识。

3、创新与进取——多留心生活。创新并不神秘。有时把生活中不方便的事变成方便,就是创新。不只是孩子,就是大人,如果会留心身边的小事,也会收获很多。

4、创新与失误——不怕孩子闯祸。卢勤说了可口可乐的发明过程,然后得出结论: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发明实在意外中诞生的。如想把孩子培养成有创新精神的人,就不要怕孩子闯祸、失败。

总之,孩子的成功不是与生俱来的,更重要的在于后天的培养,衷心祝愿每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早日成才,顺利迈向人生成功的彼岸!

孩子偷的懒读后感篇3

“人的心中大概都有一个天使与魔鬼。在很多人的心里,魔鬼往往都会战胜天使。但那些本性善良的人,总会用自己天使的一面去克制住自己魔鬼的一面。”

在《水孩子》这本书里,讲述了这样一个由前者蜕变成后者的小男孩的故事:

一个扫烟囱的穷苦男孩汤姆,一直过着被师傅欺负的生活。一次,因受人们的误会,他在逃避追捕时,沉睡到水中成为了水孩子。他在水里结识了许多动物朋友,可他在交往中仍表现出人类自私自利的本性,但是水中的仙女们依然用爱来教育他。汤姆渐渐有了改变。最后,他在游向大海的历程中,终于学会了怎样以爱来对待别人,同时自己也成长为一个热爱真理、正直、勇敢的人。

或许,在现实的陆地生活中,人们不能喜欢他,包容他,甚至不能接受他;但在水中世界里,仙子们却用爱感化了他。

这本书含有不少讽喻,让我想起了不少事情:从汶川大地震中的“范逃跑”,到后来的欺负儿童事件,最后到老人摔倒事件……这种种事情不正说明了如果人类改掉自私自利的本性,这个世界将会更美好吗?

我不能否认,我的小小举动并不能改变世界,但我确信,从我做起,我能改变我自己,让“天使”永远战胜“魔鬼”!

孩子偷的懒读后感篇4

最近,我读了《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读后使我意犹未尽。

本书讲得是一个微胖的小女孩金铃,金铃成绩虽然不是太好,但是她是一个善良、体贴父母、关心他人的孩子,她为了考上家附近最好的中学——外国语学校而努力着,她一边做智力测试,一边吃减肥药,在家里又利用课余时间做试卷,之后又在她们班老师那儿补习,渐渐的在班级里她的成绩也越来越好;最后在考试当天的早上又按照传统吃年糕、吃粽子。文章最后作者加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跑啊孩子,冲刺啊!”令人回味无穷。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我猜测书中的金铃一定考上了理想中的“外国语学校”,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书中的金铃有许多方面值得我学习,她不歧视弱小,有一个比金铃矮一个头的“尚海”他的成绩和体力都不太好,每当有人欺负他时,金铃总是理直气壮地保护他。她很有爱心经常保护小动物,她做下的决定总能去完成,决心比较强。这点我要向她学习,我也经常做决定,但是遇到了我爱看的动画片就会将这些决心抛诸脑后,常常被妈妈追着批评。除此之外,金铃还是个“乐天派”,整天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叫人气也不是恨也不是,我觉得这样的性格很好,孩子就该有个快乐的童年嘛。学习时就该认真学,玩耍时就该玩个痛快!

读了了这本书,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其实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好孩子。好孩子的标准并不只是学习成绩好,人格也是很重要的。

孩子偷的懒读后感篇5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叫蒂姆的小男孩遇见了一位“格子先生”,格子先生故意将五马克掉在地上,让蒂姆捡到并用这五马克去赌马,蒂姆赌赢了,赢了很多很多的马克。可却让三个小偷把真钱换成了假钱。格子先生知道后,又给了蒂姆五马克,让他下个星期天再找他赌马。第二个星期天到了,蒂姆准时的到了,并用五马克买了一张马票,他又和上次一样,赢了很多很多马克,但又被那三个小偷偷走。格子先生又让蒂姆下个星期再来,第三个星期,蒂姆又准时来到了赌场,格子先生和蒂姆做了一笔交易:格子先生将他赌赢的运气给蒂姆,作为交换,蒂姆必需把笑容给格子先生,蒂姆同意了,并用赌马赢了很多钱,让家里一夜暴富,可蒂姆却讨厌了这种生活,因为是钱让他失去了童真,是钱让他失去了快乐,所以,他决定偷偷溜走,找格子先生。

在寻找格子先生的旅途中遇见了和蔼的圆脸先生,和自己拥有一样的遭遇的“鱼眼泡”船长……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蒂姆找回来笑,但那也失去了赢得运气,但蒂姆很满足,因为他认为这一切的一切都很值得。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笑,是人类身上最重要的东西。因为把人类和动物分别出来的唯一特点就是—笑。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笑容,我们的快乐时光,做一个开开心心的人,不要做一个没有感情的动物。

孩子偷的懒读后感篇6

我曾经在《早期教育》上看过连载的《我的美国见闻》,读函授本科时听老师们介绍过美国教学方式的点滴。这些认知只能使我对美国的幼教制度、美国的幼教现状以及中美幼教模式等方面有粗浅的认识,那就是开放“自主”。对于美国老师究竟怎样组织一个个活生生的活动,仍然一无所知。自从我读到吴放老师撰写的书信体笔记《和孩子一起跳舞》一书,让我对美国幼教的理念及教育行为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细致地了解和感悟,我为作者介绍的每个案例而好奇,并为之感动。因为,每个案例都是作者亲身的体验、是作者对中美教育模式的对比与思考,更是作者对幼儿教育如何促进孩子发展的前瞻性的实践研究,让我对“开放”和“自主”有了更为深层次的理解。我认为这是一本幼教一线教师的福音。

其中让我感触最大、影响最深的是第20封信——《这是我的配方》。讲的是“怎样做好引导者让幼儿通过发现来学习”。教师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去满足孩子的操作需求。书中写道这样一段话:“越是看上去‘乱七八糟’的地方,孩子们越感到兴趣,越是能弄个乱七八糟的地方,孩子们越喜欢去‘搅合’”。因此,老师为孩子提供了面粉、,油、盐、水、颜料、量杯、勺子、搅拌器等材料,给出了任务是:自己实验,创造你自己独特的面团配方。实验完了,老师写下配方,交流谁的配方和别人不一样。从活动的过程中,我感到老师的隐性指导价值非常大。老师让孩子在这个看似“乱”的活动中找到“乐”,从多种多样的材料中找到“趣”,在“搅合”中得到或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使“乱“变成一个充满温馨的经验分享会。

透过案例本身,联想到我们面对操作性的探索活动,往往比较追求那种平和、安静、稳定的教学过程。不太乐意向开放式教学挑战,唯恐自己驾驭不了活动,更担心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因此,教师提供的材料往往有较大的暗示作用;组织课程的思路以老师的思维方式进行,很少考虑孩子的思维空间;发现问题急于纠正;教师的主导作用超越孩子主体的地位等等。而吴放老师却将游戏活动和集体活动内容紧紧融合起来,使游戏成为孩子经验的摇篮,让集体活动成为幼儿新旧经验整合的平台。让操作体验成为孩子自主学习的助推器。

其中这样一句话也特别发人深省:“一般来说,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来发明和发现的教学活动大都是以体验操作过程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是说结果不重要,关键是确定一个适当的结果来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从“这是我的配方”这个活动说起,乍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明确结果的活动,其实是有结果的,那就是每个参与活动的孩子最后都用语言总结了自己的发现,并看到自己口述的配方转换成书面语言保留下来。

从以上的案例影射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明确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将吴放老师的观点放到《纲要》中来理解,或者把《纲要》的指导要点与吴放老师的理念参比,我们不难看出,发现学习的教育理念完全吻合,而差距就在于如何将理念转变到教育行为之中。发现学习对老师来说是一种自我跨越的挑战,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潜力超越的挑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只有秉承吴放老师的教育态度,大胆尝试、才能跨越发展,不断提高。

《孩子偷的懒读后感参考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