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读后感400字优质6篇
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深入探讨作品的深层意义,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将书中的智慧和思考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呐读后感400字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呐读后感400字篇1
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里,我读完了《童年》这本书。它是高尔基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的三部曲之一。这本书向我们描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在黑暗社会里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
阿廖沙在童年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只好把年幼的阿廖沙带到外祖父那里。由于家业不景气,赚不到钱,外祖父变得蛮横暴躁,经常对一家人发脾气。两个舅舅也因为争夺家产吵的翻天覆地。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冷暖。
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生动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儿时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
写到这里,我联想起了我的生活:住在大城市里,房屋整洁干净、宽敞明亮……我们的童年是美好、快乐的,而阿廖沙的童年是艰苦、悲惨的。我不禁感到我比阿廖沙幸福多了。阿廖沙在家里要遭受外祖父的毒打,在学校也才读完三年级。而我呢?每天都无忧无虑,在学校同学们也和睦相处,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读完这本小说,我受益匪浅,父母的疼爱,良好的学习环境,同学的友谊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我应该珍惜当下的生活,不应该抱怨。
同时我们也要像阿廖沙一样,遇到困难,坚忍不拔,乐观向上,认真学习,汲取知识,克服困难,向往自由。如同即将冲锋的小战士,做好出发前的准备,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呐读后感400字篇2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反复吟咏的一句话,它不仅仅表达了张爱玲最高的感情理想,也是所有女生对感情的最高憧憬。
是啊,无论什么样的女生,最后都是期望结婚的。正因只有婚姻能代表这个男生是真的爱自己,它是男生对一个女生最高的承诺。
电影让人感动的地方也正是在那里。范柳原终究是娶了白流苏啊!不管他一开始有几分真心,不管这中间他用了多少玩女生的惯常伎俩,不管他们来来回回持续了多久的'拉锯战',试探了多少对方的真情假意。
但最终他是娶了她呀,是当着外人对她说了句:不,她不是白女士,她是范太太。
就为了这句活,流苏泪如雨下,正因她已经等得太久太久了。'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正因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颠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
我坚信是战争成全了流苏,成全了范柳原的真心,经历过生死的人会不一样,是生死将范柳原从一个风流公子变成了一个能安下心来居家过日子的男生
如果我是流苏,不知道我会不会要感谢这场战争,或许会吧。
这样说好像很不人道,但在那流离失所的乱世里,我会只想和所爱的人做一对平凡的夫妻。
中学生《倾城之恋》读后感400字
当爱情与价值观交锋
——读《倾城之恋》有感
?倾城之恋》,一部张爱玲所著的别致的中短篇小说,写尽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一个从中国传统大家庭走出来的不卑不亢的女子,和一个风流潇洒而多金的思想“西化”的男子,找到了真爱?
一座城成全一段情?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传奇里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
——《倾城之恋》
在香港这座城中,范柳原想要匆匆离去的脚步因白流苏而停住了,还主动提出结婚,登报昭告天下。这对流苏来说仿佛是松了一口气。毕竟,柳原可以给予她经济上的安全;可是这份爱是不是长久,就值得思考一番。
婚姻只是盘生意?
柳原道:“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对于你那也不公平。噢,也许你不在乎……”流苏不等他说完,脸气得通红。他敢这样侮辱她,他敢!……(流苏)蓦地里悟到他这人多么恶毒……
——《倾城之恋》
范柳原,一个阔绰的花花公子;白流苏,一个“寄人篱下”、境遇可悲的弱女子——传达给读者的,是二人在经济关系上的不对等。流苏在柳原眼中既冰清玉洁,又富于挑逗性,这种情调即使让他神魂颠倒,也难改他本性。柳原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于是可以随心所欲地主导甚至玩弄这份感情;而流苏初来香港时却战战兢兢,害怕别人说三道四,害怕自己前途尽毁,沦为婚姻中的奴隶。而结婚以后,柳原虽“再不跟流苏闹着玩了”,但流苏还是怅然若失……当时的上海、香港,灯红酒绿;再看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真正的“中国人”?
白老太太:“你四嫂就是这样碎嘴子,你可不能跟她一样的见识。你知道各人有各人的难处,你四嫂……你四哥……你三嫂……种种地方,你得体谅他们一点……领个孩子过活,熬个十几年,总有你出头之日。”
四奶奶:“我就是指桑骂槐,骂了她了,又怎么着?又不是千年万代没见过男子汉,怎么一闻见生人气,就痰迷心窍,发了疯了?”
……流苏道:“呸,他们(上海的家人)也配!”说着,嗤的笑了出来,往后顺势一倒,靠在他身上。
——《倾城之恋》
流苏,在上海大家庭中受尽屈辱,境遇悲惨。柳原遇到她时,“赞美”她是真正的中国女人,又说自己是洋派,直到这几年才“中国化”起来;柳原计划离港前往英国时,她宁愿一个人留在香港,也不愿回上海,“离他们越远越好”……拥有中国人的身份,是否意味着就要一辈子要被生活的重压所支配,以辛勤劳作、拥有美满的家庭为人生的宗旨,而不能像柳原那样享受自由、权利、尊严与荣耀呢?流苏正是到了香港,才呼吸到了这口自由的空气,一心想把大家庭的非议与压迫摆脱开来……这已经与财富多寡无关,而关乎中国人的“价值”。
现在似乎也面临这问题。有时候我们会发觉,自己活得是那么累;可是当吐露自己的心声之后,就会被教导“人人都活得很累”。着实,在中国,人人都是负重前行——有来自大家庭的压力,也有来自社会的,抑或是在大环境下自身萌发的……因为我们的文化传承告诉我们,只有勤奋与坚忍才能改变境遇。可是,我们应该也停下来,去看看我们要的正义感在何方,我们要的有意义的人生在何方,我们要的获得感与满足感又该落在何方?这些问题,中国人可能要花上较长一段时间去体悟……
而张爱玲的作品,早就生动地显示了这一核心价值:只有自由、自主和自尊才能使我们的内心真正的强大起来,才能真正赋予我们权利,去追寻别有洞天的幸福……
女性斗争的胜利——读《倾城之恋》有感
“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长满了虱子。”十六岁的张爱玲写道。
其实十六岁哪有这样深似海的愁苦,不过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眼前却真的现出一袭袍,锦缎做底,金丝绣花,针脚是极密的,针法也是巧夺天工的。在日照月华下花影绰绰,恍若九重天上,巧笑倩兮的织女亲手纺出的彩云。繁复精巧的美。而白流苏则就像袍摆间缀以的流苏,长长的丝线纠绕纷缠,一步三摇。
或许你会说:“流苏再美终也只是上不了台面的配饰,谈何不可或缺?”然而,不论你承认与否,白流苏确确实实以“配饰”之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涂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曾读过许多五四时期的爱情故事,虽然是出自不同的男作家笔下,过程却是大同小异的——学习了新思想新文化的男性,将不幸沦于封建腐朽的黑色染缸里的女性解救出来,二人再一同向阶级,向社会,向不平等进行反抗。稍有变动的,如鲁迅先生的《伤逝》,女主角子君是有文化思想的新青年,最终仍逃脱不过命运的齿轮,和男主角涓生一起殒落于封建腐朽的迫压下。
在那个时代,新文学的概念刚刚兴起,人们尚且不能完全摆脱开被束缚的思想,受到良好教育的多为男性,担任社会主要工作的也是男性。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文学作品中,女性不像是独立的个体,而更像是男性的附庸品,随其兴而兴,随其殒而殒。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也没有主动打破条规的权利,仿佛是为了衬托男性的存在而生的。
这或许不能责怪男性作家,我相信是有许许多多的男性想要突出女性的地位的,奈何传统的男权思想是几千年前就在脑海里根深蒂固的,连我们现如今的社会都存在不重视女性地位的直男癌,更遑论新思想方被引入的民国时期了。
张爱玲这位“祖师爷赏饭”的女作家抓住了时机。于是,《倾城之恋》这部集精粹于一身的短篇小说,白流苏这个与其他女性大相径庭的主角就这样顺应时代而诞生了。就像《飘》中,白瑞德对郝思嘉调笑的那样:“女人的武器是酒窝和花瓶。”
的确,无论古今中外,一个柔弱女性最好的武器便是美貌。白流苏深知这一点,也明白要想牢牢抓住范柳原,抓住自己后半生的依托,美貌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便有了文章开头,白流苏与家人置气后,连忙跑回房间,在穿衣镜前顾影自怜的一段:
“还好,她还不怎么老。她那一类的娇小的身躯是最不显老的一种,永远是纤瘦的腰,孩子似的萌芽的乳。她的脸,从前是白得像磁,现在由磁变为玉──半透明的轻青的玉。上颔起初是圆的,近年来渐渐的尖了,越显得那小小的脸,小得可爱。脸庞原是相当的窄,可是眉心很宽。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阳台上,四爷又拉起胡琴来了,依着那抑扬顿挫的调子,流苏不由得偏着头,微微飞了个眼风,做了个手势。她对镜子这一表演,那胡琴听上去便不是胡琴,而是笙箫琴瑟奏着幽沉的庙堂舞曲。她向左走了几步,又向右走了几步,她走一步路都仿佛是合著失了传的古代音乐的节拍。她忽然笑了──阴阴的,不怀好意的一笑,那音乐便戛然而止。外面的胡琴继续拉下去,可是胡琴诉说的是一些辽远的忠孝节义的故事,不与她相关了。”
此段文字看似是再普通不过的外貌描写,一个女子在镜前,觉得自己生的这样美,这样不显老,清水眼娇滴滴、滴滴娇。一切都是自我而独立的。和着胡琴走了几步舞,便恍若置身于舞会殿堂,辽远的忠孝义节故事,不与她相关了。
然而任何文字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任何女子都是在意外表的,白流苏在镜子前的自怜说近些是为下文同妹妹的无声争夺做铺垫,说远些,是在替她同范柳原的争吵时摔破镜子的一幕埋伏笔。
一个这样美的女子,又怎会甘于命运。
这场战争是势均力敌的。
范柳原是个浪子,相亲时不但对相貌平平且“端庄”无趣的七小姐毫无兴趣,反而目光一转,瞧上了离过一次婚、生得美又会跳舞的白流苏。然而这瞧是带着玩味的——美丽的花瓶谁不喜欢呢?
白流苏何等聪明,知道范柳原是最后一根稻草便使出浑身解数抓住,也知道如果抓不住自己面临的便是年纪轻轻去做五个孩子的后娘。她欲擒故纵的与范柳原跳舞,又答应了他的邀约去浅水湾。在浅水湾的月光下,她低着头看自己的影子,无论范柳原如何撩拨都不上心。这时范柳原也看出了什么,颇耐人寻味地说:“有些人低头是很美,可低头久了脖子会有皱纹。”
就此不欢而散了,以至于白流苏当晚辗转难眠。她是落了下风的,也是迎了上风的,因为她并没有真正爱上范柳原。她给予范柳原的是他想要的精神恋爱,没有实质的恋爱,仿佛风一吹就能吹散似的。故事的结局,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促成了这场倾城之恋,范柳原浪子回头,乖顺服帖的成了白流苏的裙下之臣。
可说到最后,也只能证明白流苏的胜利而已,又从哪里能看得出女性的胜利呢?
回到白流苏范柳原的精神恋爱时期,白流苏一面和范柳原调情,一面想道:
“精神恋爱只有一个毛病:在恋爱过程中,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的话。然而那倒也没有多大关系。后来总还是结婚、找房子、置家具、雇佣人——那些事上,女人可比男人在行得多。”
这段单看来或许十分俗气,爱情应该是至高无上的纯洁神圣。但从女性角度而言,恋爱时思考到下一步的准备是再自然典型不过的心理。男性通常不会在意这么多,他们只会看当前的成果,对眼下的美好沾沾自喜。
张爱玲通过《倾城之恋》,通过白流苏,通过一个心智成熟正常的女性同五四时期的其他爱情故事彻彻底底划开了分界线。她笔下的斗争是白流苏与范柳原间的,也是女性与男性间的。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都是有缘由的,在男女长达数千年的斗争中,女性第一次成为了故事的主要视角,女性第一次在现代文学史上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这是历史性的时刻,也是《倾城之恋》得以传世的缘由。
张爱玲用这个构思精巧的短篇故事,用自己独一无二的尖刻文笔,淋漓展现了“男人没有现在就没有将来,女人没有将来就没有现在”。
当然,二者是矛盾的,有矛盾的地方便有斗争,张爱玲和《倾城之恋》就通过这种斗争,体现了女性在婚姻的战争中不动声色的胜利,从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建立了一座成果斐然的里程碑。
呐读后感400字篇3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为优秀的神话小说,深受人们喜爱。我已经第三次看这本书了,每一次看心里都有不同感触。
第一次看时,我被里面人物形象所吸引。第二次看时,我被里面故事情节所吸引。这一次是我第三次看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已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比如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力量等,但对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觉得人要学会感恩。不是吗?书中唐僧感激唐王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所以当唐王李世民问谁肯上西天拜佛求经之时,唐僧立马挺身而出,在佛前发誓:不到西天誓不罢休,然后毫不犹豫地踏上西去取经路。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关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唐僧爬上五行山救出了孙悟空,孙悟空十分感恩,后来就死心塌地地追随唐僧西天取经。即使唐僧多次赶他走,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他对唐僧都不弃不离,帮助唐僧转危为安……正是感恩才完成了取经之路。当然书中也有忘恩遭到惩罚的例子:取经途中,老龟驼着唐僧四徒连人带马通过无法越过的通天河时,仅仅希望唐僧他们帮问如来一下年寿之事,但唐僧师徒一心取经,不知感恩,把这事给忘了,结果回来途中再渡通天河时,老龟知道后发火将经书扔到了河里……这就是忘恩负义受到的惩罚。
?西游记》中这些故事深深感动着我,以前爸爸对我严厉些,妈妈对我唠叨些,我都不耐烦甚至反感,但今天的我从《西游记》中深受启发,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甚至白龙马他们都能学会感恩,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为什么不能呢?如果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相信我们也一定会拥有一个美好、成功的未来!心存感恩,快乐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呐读后感400字篇4
爱,可以给予人全新的生命;爱,可以给予人阳光般的温暖;爱,可以给予人无限幸福和快乐。
放暑假的第一个周六,我又从书柜里拿起了《木偶奇遇记》。这本书我已经看了3遍了,每一遍的感想都不一样但每一遍都感同身受。
这本书讲了匹诺曹为了看戏不惜卖掉课本,回家路上由于贪心,上了狐狸和猫的当,差点儿被他们吊死,还误入了监狱。出狱后,他被迫当了看家狗……最后,匹诺曹终于醒悟,成为了勤工俭学的好孩子。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要缺乏主见、没有恒心;一个人不要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好奇心强;一个人只有克服自己的种种困难,抵制种种诱惑、凡事要三思而后行、有恒心、克服种种困难,才能真正长大、成长起来,一步步走向成熟,一步步走向成功。
这篇文章里我最喜欢这句话:“请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只要细心呵护这些‘美丽的花’,在贫瘠的心灵土壤里都能开出美丽的心灵之花!”
?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展示给我一个个鲜亮活力的事例,时时刻刻的提醒着我。珍惜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我的爱。爸爸妈妈给予我关心与支持、爷爷奶奶给予我鼓励与加油。让我时刻注意,不要老耍小孩子脾气。
呐读后感400字篇5
我是一个爱书的女孩,我读过许多书,有《格林童话》、《成语故事》、《儿童文学》、《笑猫日记》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叫《知识童话》,里面有一篇《谦虚的孔雀》值得我们去学习。
有一天,天神来到一片大森林,看到动物们长得千奇百怪,都不好看,所以天神就大发慈悲,帮它们改一下面貌。天神对它们说:“有谁对自己长相不满意,只要提出来,我会尽力的。”动物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
猴子说:“我对自己相貌很满意,我看给马大哥改改吧,它脸长,实在丑。”马大哥气得踢了猴子一脚,马说:“依我看孔雀的尾巴秃,又短,给他改改吧!”
孔雀顿时羞红了脸,诚心诚意地说:“我的尾巴真的很难看,请天神给我改改吧?”
天神向孔雀招招手她从树上飞到天神肩上。天神说:“你是个虚心的孩子,要有最美的颜色!”天神挥挥手,孔雀一刻换上了五彩的长尾巴。它飞到树上,张开尾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动物们又是妒忌,又是恨。这时才想让天神帮它们,这时天神早已不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也都要虚心、谦虚!
要不然没有好结果的。
呐读后感400字篇6
第一次翻《老人与海》是中考结束后的那个夏天,没有看完,后来就闲置在书架上,暑假看到这本书,心里突然很感慨。一个下午读了两遍。
第一感觉就是老人其实是个很孤寂的人,在海上和马林鱼僵持的篇幅里,海明威用“孤单单”这个形容词用了十来次。海明威的“电报式语言”是不会用无关痛痒的词达到这样一个频率的,而就算没有用这些直接的形容词,在老人的言行举止里也体现了他“孤单”这一现状。他一个人自言自语,一只小鸟停在他的钓丝上,他说自己总算有个朋友在一起了,同时他也“越讲越兴奋”;在与马林鱼僵持的时候他会和鱼进行许多的单方面的“对话”;他可以突然很大声地对着海上的空气和水讲着自己的话。
孤独是人的属性,绝大多数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然后自己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很多路需要自己一个人去走,很多事需要自己一个人去完成。孤独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就像蒋勋在《孤独六讲》的自序里说的“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这不是一种让人脸红的状态,反而是一种坦率的感受。
老人的孤独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孤傲,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固执。老人用84天的“运气”换来了一场第85次出海“两天两夜”的奇遇,他有种直觉“觉得今天很有把握”,觉得85是个吉利的数字。当我们经历了84次失败,我们能否还依旧怀着信心重新出发?我做不到,大概在很早之前我就无法坚持。身边人同情的眼神、无心或有意的玩笑像一道屏障,把老人和他们的世界隔绝开,他是个“背运”的人,与众不同的另类。理所当然的,他就成了那个独来独往的人,一个人住、一个人出海,一个古怪的老头儿。但是,这种孤独并不让人感到绝望,至少他还有孩子曼诺林和不止一次援助过他的船老板马丁。
也许当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更加无所顾忌。前面的路望不到尽头,像片海,海上的我们无依无靠,我们靠着意志去闯,不考虑结果如何,勇往直前就好。孤傲的英雄在海上和马林鱼僵持,和鲨鱼群对峙,身心都很痛苦,但是他压根不想承认他的痛苦。
人生的残酷在于你永远无法预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可预料性和悲剧人生的不可逆转性让人生充满了悲壮的色彩。好像就是一个很简单但一针见血的玩笑,老人斗争好久后获得的胜利果实在短暂的时间里被接二连三的鲨鱼吃完,尝试过抗争,但是最后宣告失败。当他的战利品被鲭鲨咬了大约40磅后,他“抱有坚决的意志和狠毒无比的心肠”刺死了它,他想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自己没有得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面对落差,这个硬汉子也设想过逃避,如果一切都没有发生该多好。当他的马林鱼兄弟最后被吃得只剩下白花花的鱼骨以及首尾后,他也看到了海岸,“是我走得太远了啦”,这是他最后的解释。他把同他在海上僵持了两天的马林鱼看成“亲兄弟”一般,他们并排地拴在一道,漂在海洋上,回程的路上他并没有用胜利者的姿态对待他的马林鱼朋友,甚至在僵持的时候他还会同情它,担心它没东西可以吃。前后心情的落差是巨大的,在去往海洋的路上,钓丝牵引着的马林鱼让他常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回程的路上他的朋友被饥不择食凶残的鲨鱼变成一具白骨,这时他也愈加孤单单了。这个玩笑开得真大!
但是即便是孤单一个人,心里还是会有放不下的事物,而老人现在生活里最大的牵挂就是小男孩曼诺林。孩子是他精神的一个寄托,这个寄托让孤傲的老人不那么孤单。
“要是孩子在这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六次,几乎都是当他遇到某个瓶颈的时候,他总是希望如果孩子在自己身边就好了,曼诺林好像是他难过时候的一种“心灵寄托”,就好像当你难过难熬的时候希望身边有个人陪着,也许不用说很多,但是你们的默契足够让你迅速安定下来。他喜爱这个孩子,他们俩是一对“忘年交”。但是在老人与鲨鱼进行搏斗时,大概是他整个“奇遇”里最难熬的时候,他却没有提起“要是孩子在这多好啊”,我想大概是因为第一次带曼诺林上船,那条生龙活虎的鱼差点让孩子送命。我猜测这应该也是老人想保护曼诺林的一种隐约的体现。
孩子照顾着这个孤单的老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我相信是会有一种感情可以打破血缘的界限。老人带着孩子开始了他的出海打渔之旅,他是曼诺林心目中顶好的打渔能手。在归途里老人自言自语时说“他一定会替我担心”,这是一种绝对的信任。曼诺林照顾老人的行为里,让我觉得不像个小朋友,他体贴懂事得和他的年龄不符合,有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也正是他的存在,让整个有些残忍的故事变得有了许多的温情,让孤傲的老人有了一些可以不孤单的理由。
如果再给你一次可以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保持现在的生活,还是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如果再给老人一次机会,那个在归途想着“这如果是场梦该多好”的老人会不会真的会选择在第85天不再出发,或者在和他亲爱的兄弟马林鱼僵持的时候割掉钓丝?我想,老人不会,即使最后伤痕累累,即使最后一无所获,就算失败,但是这样一种经历却可以铭记一生,给自己一种无法言说的力量。睡醒后,他会再次出发,进行他的第86场旅程,面对的还是未知的未来,但是老人始终怀揣一颗勇敢的心、刚毅的心,像个硬汉子,是个硬汉子。一个人上路,像个孤傲的英雄去开拓新的海洋,但是心里却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