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说和做的读后感7篇

时间:2023-09-03 13:15:05 分类:读后感

读后感是我们与书中作者对话的方式,让我们更加亲近他们的思想,每本书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读后感,它们是我们阅历的一部分,也是智慧的结晶,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说和做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读说和做的读后感7篇

读说和做的读后感篇1

在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里,臧克家老人深情回忆道:“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写作此文时,臧老已75岁高龄,忆及恩师,往事历历在目。

闻一多先生一生著作颇丰,事迹众多。臧老不写作为诗人的闻一多,却侧重写了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那是因为他们的师生缘始于30年代的国立青岛大学,而那时闻一多先生“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1929年末,臧克家来到国立青岛大学,他参加入学考试时数学考了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可以想象,凭着这样的成绩,要录取几乎不可能。但时任文学院院长的闻一多多先生独具慧眼,破格录取了他,一段亦师亦友的美好缘份由此而始,直到闻一多先生与世长辞。臧老常说若没有闻一多先生,便没有他的今天。从此臧克家经常出入闻一多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而他也没有辜负老师的信任,1932年便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诗人自费的诗集《烙印》出版。从此笔耕不辍,走过了一个世纪,从“农民诗人”到“诗坛泰斗”。而闻一多先生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他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足够了。”可见相知颇深,他们两人均是从小就喜爱古典诗词。同样的忧国忧民一腔爱国热忱,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了解这段师生缘,便于理解文中的“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这本是《论语》中颜渊赞美孔子的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为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这也许代表了当时臧克家眼中的老师,学识渊博而又诲人不倦。闻一多常常悉心指导臧克家的诗歌创作,常逐字圈点批改耐心指正,在臧克家第一本诗集《烙印》出版前,曾极力为他奔走。

这似乎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作者说:“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一多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无暇顾及,我想这绝非偶然,我们知道,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忧天下。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而衰的社会现实,堪称“诗史”,他虽穷困潦倒却依然有济世情怀。他在安史之乱的逃亡岁月中亲眼目睹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无独有偶,闻一多先生在抗战爆发前过的也是相对宁静的书斋生活,亲眼目睹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抗战爆发后先生亲历清华大学迁址一事,历时两个多月徒步跋涉一千余华里,横跨湘、黔、滇三省,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了解社会现状,产生了争取民主的强烈愿望,并且,闻一多先生尤其欣赏杜甫,这一点想必臧克家也非常了解,之所以今把闻一多先生和杜甫相提并论,也得于他们二人相知颇深。

读说和做的读后感篇2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读说和做的读后感篇3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是湖北人,是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是闻一多先生曾说过的两句话。的确,他做到了。他潜心研究古代典籍,以天下为己任,从文化研究上探求救国的方法。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十年艰辛,《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赫然而出。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他却锲而不舍,依然是那样的全神贯注,依然是那样的心会神凝,成为“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就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说”了,跟着是“做”了。他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在国民党当局蓄意杀害闻一多先生的信号多次出现后,他仍大无畏的站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声震天地!在生死关头,他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昂首挺胸,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他的“行”!

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闻一多先生虽然早已牺牲,但他仍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向闻一多先生致敬!

读说和做的读后感篇4

在七年级的课本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说和做》这篇课文让我深有感触。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说做事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品质。闻一多先生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当我读到:“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我感到很惭愧。上个星期五,我跟老师保证说我周末一定会把历史专题复习三的考点全部背出来。可我回到家里只顾着玩,把要背诵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历史考点的内容一点都没有背。后来,我本来想晚上抽点时间出来背。来到学校看到其他同学在背诵了,我这才想起历史的考点没有背。我心里很是焦急,只怪可我看电视看得太入迷了,玩得太疯狂了。现在看到闻一多先生写得这一句话,又回想起今天自己所做的事,实在是不该这样做。想到这我才感觉以后我一定会像闻一多先生这样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自己说过的话要自己负责,自己承诺的事要自己去实现。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证明了他的做不是空话。这让我想到了上周星期二即将测试时,我对我的好朋友小芹说这次学校检测我的语文成绩一定要达到100分以上。小芹也没有怀疑地点了点头,因为她太了解我的实力啦!到了考试那时,我也觉得这次语文考试很容易,于是我放慢了速度。后来,当我发现检测时间所剩不多了,我才急急忙忙加快了速度,可是,还是来不及了,到了下课还差一些题目没有写完,我想达到100分以上希望也许要破灭了。试卷发下来之后,我只得了94分。通过这件事,我以后都会用行动证明我说的话不是空话。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一定要讲个痛快!”看到这句话我不由得想起一件事情,在我们班上有一位腿有残疾的同学,我们班有些同学经常拿他开玩笑说:“残疾不是他想有的,如果是你们身有残疾,别人这样说你,拿你开玩笑,你们乐意吗?”有同学不服气地说。是啊!人不是十全十美的,谁都会有不足之处。作为幸运者我们应该关爱不幸者,不应该取笑不幸者。有些同学终于不好意思了,“同学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取笑你,不应该拿你开玩笑。”同学们也都原谅他了。“这位同学谢谢你帮我解围”。“没有什么,我只是看不惯这做法罢了,不用谢的,再说了我们不是应该关爱残疾人士吗?”同学们终于有了认识。通过这件事,我觉得闻一多先生说的很对,有一张嘴就要讲得痛快。

“这是为民主争取,反对独载,他起读《说和做》有感搞的一张政治传单。”闻一多先生写起稿政治传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优秀品质。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闻一多先生敢于说出真理。他在“说”和“做”上为我们树立光辉的榜样。看到这句话让我想起一件事。这一周的星期四晚上我、小玉和诗诗被英语老师叫到外面批评。由于我们上课不听课,经常开小差,不遵守课堂纪律。作为班干部的我们没能给其他同学做好榜样,还和同学说话。经过老师的批评我决定要做一个像闻一多先生那样的人,以后要认真遵守课堂纪律。

读了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优秀的品质和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读说和做的读后感篇5

从下册的语文书里看到了一篇臧克家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录。写的是闻一多先生。文中写到“在30年代国力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臧克家先生在写此作文时已是75岁高龄,但面对这些往事,他仍然历历在目。

闻一多先生总是头发零乱,但他是无暇及此的。我认为闻一多先生与杜甫有着相同的经历,在抗战爆发前,闻一多先生曾是过着一段宁静的书斋生活,但当他亲眼目睹了下层人的苦难生活,也如杜甫般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我从查阅的资料里知道了了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优秀的诗人,还是大勇的烈士,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还有臧克家与闻一多既是朋友又是师生,臧克家常说若没有闻一多先生便没有他的今天,他们俩共同有着爱国情怀,那是潜移默化的。

闻一多先生吃的是精神的粮食,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他在最后一次演讲中,慷慨淋漓地大骂特务,那是心的释放,是代表全中华民族的反抗。勇敢、不堕落!闻一多先生忍受着饥饿带来的折磨,在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一文后,当天就被的特务杀害了,

从这篇短文中我明白了有再大的成绩不要骄傲。不要惧怕势力。

愿你脸上永远有真诚的笑,内心永远有不息的火。

作为导师和教育顾问的李志超老师,是我十分尊敬又喜爱的。

超哥觉得,并没有什么值得遵守的主义,而以人为根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几乎是超哥所认定的全部,也是超哥认为需要去捍卫的。他努力去为同学服务,在需要的时候提醒、帮助。

超哥是一个导师,是一个人生导师,对每位同学的评价不可谓不准。他察言观色,即使一个学生只来见过他几次,超哥也能看出他的心态和学习状态。超哥讲究“尽人事,听天命。”做完自己能做的事,然后等待收获成果。在收获成果的时候,也收获真诚的一笑。

“该玩的时候好好玩,该学习的时候好好学”超哥经常这么说。开会不严肃、学习不认真,他都会庄严的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大孩子”,超哥幽默风趣,和谐可亲,是同学们心中的“哥哥”。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而学习的时候,他会带领我们宁静致远。

超哥不仅和蔼和亲,还是一位大侠!当然,是手机没收侠。来去如风,而且毫无声响。手中的罚单随风飞扬,又没有一个落下。而没收来的手机,也没有半点晃动。

超哥,幽默风趣,和蔼可亲,作为孩子的良师益友,他说做,他一定做,而且他一定尽力做,微软切一定做得很好。他小心翼翼的呵护着我们的生活,潇洒而又亲昵,还不失庄重。

李志超老师,是人生的导师,是孩子的朋友,是负责的教育顾问。

读说和做的读后感篇6

今天是一个普通的日子。课还是在上,语文课上的课文《说和做》很感人,是臧克家记录闻一多先生言行的一些片段。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诗人,所以这篇《说和做》语言富有诗意。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学者、革命家。这篇文章讲到闻一多先生"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这儿,老师也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闻一多先生在1946年7日15日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作了演讲,他在回家的过程中,和他的儿子一起被特务盯上了,随着两声枪响,父子俩应声倒地。送到医院抢救,闻先生的儿子活下来了,但闻先生却与世长辞了。老师讲这个故事我很感动,闻一多先生明明知道追悼会上会有特务,可他还是去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看似不珍惜生命的举动,蕴藏着闻先生执著坚定的精神大无畏的革命勇气以及对敌人的蔑视。正是这种大义凛然震撼了我,闻一多先生一生没有怕过,当他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枪时心中一定是激昂愤怒的吧?我不知道,也不敢妄加说此,可我知道,每一个心中有祖国有人民有和平的人都是不会轻易屈服的。

闻一多先生的大义凛然,是全中国的骄傲,谨以此篇,怀念这位伟大的革命者——闻一多。

读说和做的读后感篇7

“空谈,水之泡沫;实行,金之点滴。”说一尺不如行一寸,如果说语言是枝叶,那行动便是果实了。闻一多先生便用他的一生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道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做”了:在李公朴同志被害,警报迭起,凶多吉少的时候,他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这是多么崇高的品格和可贵的精神啊!

诚然,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但他更是行的高标。可反观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呢?他们说是说了,可是却迟迟不见他们行动,或者他们“雷声大,雨点小”,说的时候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可做起来畏手畏脚,停滞不前。这样的人一开始站在语言的巅峰,到后来却跌落到了举止的谷底,最终只能沦为历史舞台上的挑梁小丑。如果说了却不能做到,索性不如不说,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若言而无信,叫人如何相信你呢?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到做到,敢说敢做不应只存于闻一多等人身上,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做到言行一致,敢说敢做,把实干的精神不断地发扬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去!

《读说和做的读后感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