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读后感8篇
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强化大家对名著知识的领会,阅读书籍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好的途径,写读后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下面是吾优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最好的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最好的读后感篇1
看到该书封面的这段话“教育在西方国家被称为‘人生重新洗牌的过程’。实践证明:智力一般的学生,如果教育得法,可以‘笨鸟先飞’,成为有杰出成就的人;相反,天生智力超群的学生,如果教育不当,也可能无所建树甚至成为社会的祸害。”让我想起了电影里的阿甘,一个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成为橄榄球健将,成为越战英雄,跑遍美国,阿甘克服了先天缺陷的身躯,取得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达到的高度。这个就验证了不一样的教育,不一样的人生。
进行有效的教育,我们需要亲身垂范、用心倾听在宽容、尊重、理解智慧激励中有效引导学生亲历体验,更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身体力行。
书上有一篇《良好的言行举止是最优秀的简历》,总经理对抱着一叠证书面试的人都不满意时,一个两手空空的男孩却被聘任了。因为这男孩懂得进门轻敲三声,懂得先蹭掉鞋上的泥土,懂得让座于老人……这些细节成为男孩最优秀的简历。这些细节不也是最好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标。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中国孩子需要这样的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并从教育细节入手身体力行这样的教育。平时在学校里,教师们以身作则,自觉捡起地上的纸屑、包装袋等垃圾;面对碰到的每一个人,微微一笑,轻轻点头;让学生帮忙时,总不忘一声谢谢……行胜于言,这样的行动让学生自发加入“清洁队”,学校地面变得干净整洁、一尘不染,更是使得学生的言行举止在不知不觉中优雅了许多。生活无小事,处处有教育。教师一些细微的举动,给学生造成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沟通,这需要我们把握好每一个有良好的契机,机不可失,我们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努力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力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书上还介绍了许多教育方法教育观点,想把这些好的经验好的方法都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我细细地研读。
最好的读后感篇2
初捧新书,已然被封皮上的一段文字吸睛“孩子天生是生活家、艺术家,更是教育家——那些藏在童真深处的单纯、善良,那些看似幼稚实则隽永的话语,总能让人醍醐灌顶”。
是啊,那什么是好的教育?也许我们最应该倾听的是学生的声音。儿童作家张秋生曾经说过:我们以爱的名字,做着伤害爱的事情,把自己以为重要的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孩子,从来没有平等的蹲下来,问孩子需要什么。反思自己,反思教育,重要的还是要尊重规律,从儿童出发,倡导儿童本位。此虽老生常谈,但落实不到细节却不容易。
?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张贵勇在纪录儿子成长过程中的童言趣事时,结合自己教育媒体人、教育观察者的职业思考,和儿子一起勾勒了美好教育的模样:一要有好的老师,学生喜欢爱玩的老师,喜欢性格温和的老师,喜欢有耐心的老师,喜欢爱读书的老师,喜欢作业少的老师……二要有好的校长,学生喜欢蹲下身子和他们聊天的校长,喜欢愿意和他们一起玩的校长,喜欢带领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校长……三要有好的课程,学生喜欢能让他们品味学习的乐趣而非应付考试的课程,喜欢多样化可自由选择的课程,喜欢能和他们的生活有效衔接的课程……四要有好的管理,拥有良好管理的学校是让学生觉得舒服的地方,能让学生终身怀念,也是学生的精神财富……
越是深深品读,越能有一种来自心底里的感悟与反思:教育的秘密,就在学生那里,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只有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地走进教育对于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孩子们有着天然的感悟力,有着独到的看法。他们的心中都有一杆秤、一把标尺,能准确衡量出教育的好与坏、教师的优与劣、教学的精彩或失败。沉浸在快乐而温馨的教育环境中,孩子们便能如花朵般绽放;而身处应试教育的浓厚氛围中,孩子的生命状态便可想而知。
愿每一位教育人看清学生视角的好教育的模样,找到教育的内核,明确努力的方向,与孩子们一起去追寻好教育!
最好的读后感篇3
暑假里我阅读了肖川先生所撰写的《好教育、好人生》这本书,不同以往从书本的第一个案例开始看,每个案例都让我似曾相识,在这些案例中我找到了不少在平时工作中困扰着的一些问题答案。肖川先生在教育学术界成名甚早,他不仅专注教育理论建构还注重教育实践的积累,因此他所写的《好教育、好人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书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肖川先生几十年里的教育心得,让我这位从教初期的年轻教师受益匪浅,当我捧起这本书阅读时,就感觉有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为我循循善诱,排忧解恼,指点迷津。
本书从教育的意蕴、好学校的标准、对教师的期待、我的教学主张、受过教育的人五个方面清楚、详细的解释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人生,肖川先生认为“好教育包括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学习内容的探索性和兴趣性,教育过程应充满礼貌、尊严、秩序、温暖和热情,好人生是宽阔而又有所坚守的,丰富而又清纯的,富有而又淡泊的,有情趣和有境界的。”这一定义让我对“好教育、好人生”又有了一次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一、读书、读书、再读书
?教师成长的策略》是《好教育、好人生》中的一篇案例,文章中提到教师需要大量阅读,自觉反思,这是促进教师成长最为有效的策略,肖川先生认为“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学习不仅能丰富教师文化底蕴,是自己更具有文化眼光的重要途径。”读到此处,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心中多有惭愧。回想自己踏上工作岗位至今,所读之书甚少,专业的书更少,在日常的每一次备课中,想为自己的课堂内容增加一些新的元素却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书橱上虽然也摆了很多书,虽然平日里自己也会经常从书店里购买一些书籍,但每次都做了行动的矮子。我们必须有专业化的追求,才能专业化地成长。如果在平时的每一次备课中,能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多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那相信备课会变成生活中的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最好的读后感篇4
肖川从教育的概念、教育与人生、教育的目标、教育即解放、教育即服务、教育对人的成全、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和教育的意蕴等角度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从第一章开始,我就深深感觉到肖川对于教育的深度思考是如此地渗透,不是因为他生动的词藻,而是他将教育和生活相联系,全心全意地为受教育者的全方位着想,用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切合实践的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需要教师作一个有心人,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做准备,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是每个教师心底的愿望。通过教育,使我这个稚气未脱的青年变成了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而我又通过教育,将我所了解的知识、体验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教育,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更好地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我们为受教育者提供好的教育,引导受教育者规划美好的人生。我们在教育之路中会遇到很多挑战。我们的班级中,有较多学生是外来的学生,在家庭和教育中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遗忘和冷落的经历较多,他们自卑和不自信较多,这种特殊性要求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发现自信,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引导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树立成功的心态。就像肖川所说:“假使我们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那必定是教育使我们意识到生活的意义;假使我们过着合群的生活,那是教育使我们在早年认识这一需要;假使我们很安详地生活着,那是教育使我们认识到精神上的和谐是人生最重要的……”在肖川看来,良好的教育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只有如何去进行良好,合适的教育才能够美好、健康的生活,只有美好的度过每一天,才能有用一颗良好的教育心。好教育,好人生!
最好的读后感篇5
这本书不该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给人一种似乎这本书只适用于准父母甚至准妈妈阅读的感受。实际上,所有成年人都应该阅读。
觉得医院里哭闹不止的孩子太烦人?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总想逗一逗表示喜爱?认为现在孩子太独不会与人相处,或是空会傻读书没能力……
对于这些问题,作者说,哭闹是家长的锅,不要怪孩子。逗小孩,对你来说有趣的行为可能对孩子来说不是。你妈妈不要你了,你爸要把你送给我们家,大人看着孩子害怕委屈的表情哈哈一笑,但这对孩子来说是种侮辱,甚至伤害。也别什么事都怪学校怪教育体制,是你自己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可能有人问,我们小时候长大也没你们这么多事,也没这样。这种想法往往老一辈居多,包括我们的父母。
可是真的没问题吗。
不如说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孩子会撒谎可能是因为你上次对他的错误惩罚太重,让他为逃避惩罚选择了欺骗。孩子做事总是没有什么信心,被别人想法左右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可能是因为你平时打击太多认可不够。其他方面,认为之前没有那些多事可能是事情发生了大家不知道而已。谁家孩子因为父母没看好被烫伤了,谁玩笑式的劝小孩喝酒喝出了事,这样的事故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能被群众快速感知,引起反思,过去哪里能做的到呢?
现在说家庭教育问题,一是意识有了,二是经济条件好了,能为教育提供更多资源或精力。意识到教育问题的重要是好事,但是更要讲究方法,盲目地送早教班补习班不是教育。这些观念也是家长们应该纠正的。
但是和所有书一样,这些书中的方法也是借鉴为主,适用于否还是看自家孩子情况和大人们的性格,违背这些因素盲目模仿,就像强行凹了个造型,效果不好还容易受伤。比如那个装作自己不懂让孩子解答的方法,对早熟的小孩来说可能认为这样的大人有毛病,反倒不想理你……
近几年网上流行一句话,熊孩子背后总有熊父母。
所以看完这本书后若觉得有帮助,也建议大家随手分享出去,推荐给更多人。
自己读,是争取不养出熊孩子,分享出去,是减少别人家熊孩子的出现可能,省着以后给自己家孩子添堵。
打造安全积极的成长环境,人人有责
最好的读后感篇6
我读了《做最好的家长》一书,这本书所记录的不仅仅是李镇西老师和自己的女儿一起成长的故事,而是提供给所有的家长,也包括老师教育孩子的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操作模式。
家长教育孩子是责任,是艺术,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教育需要恒心和毅力:李镇西老师和女儿晴雁小学三年级时订的《晴雁学习生活常规》这是他和女儿一起商量定制的,我相信许多家长都做过这样的事,但多数可能是一厢情愿,而且能够坚持下来的可能没有几个,我爸爸就是这样的。李镇西老师却能始终坚持下来,一朵小红花或者月末一本书一张碟,打造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正如他自己所说:“好习惯养成于不用奖励她也会保持好习惯。”启示是培养孩子的恒心和毅力,首先更是考验家长和老师。
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肯定孩子的成绩,夸大她的光荣和自豪,不用善意的谎言鼓励孩子,及时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要客观对待孩子的优势和缺陷,客观对待成绩的失败,懂得进步是和自己的昨天比,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足够了。
李镇西老师的女儿第一次语文考试只考了77分,他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在心里告诫自己千万不要把自己的难过无意中传染给女儿。他故作轻松的说:“呀,第一次考试就得了77分,下次争取上78分。”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试成绩好,如果家长一味地责怪,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必须会受到挫折,这比糟糕的考试成绩更糟糕。还有李镇西老师让女儿小学三年级就被《赤壁赋》,从而保持了学习快乐的感觉,没有被层层加码的学习压迫而丧失学习的兴趣等等。对孩子的鼓励,对孩子的信心的培养方面,李老师给了家长最好的榜样,作为家长的李老师,他以自己的人格对孩子进行着无声的感染,这是家庭教育的上乘境界。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永远不满意,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总把自己的孩子当天才,而不把孩子当成一个普通人,是天才,每次考试都应该满分,所以家长永远对孩子表示失望。一个人不应该简单的与别人相比,用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相比,看是否进步,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太苛求,只要你在同个领域,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长此下去,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我想本着:“让家长的孩子自信快乐的成长!”这个理念,与自己的家长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家长也能和我们一起克服成长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一步步的成长起来。
最好的读后感篇7
最近在拜读唐江彭校长的《好的教育》一书,越是深入去了解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越是觉得震撼,我的心越是无法平静。
唐校长嘴边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说的不过是常识”,常识往往离真理很近,许多常识本身就是真理,他用四个者来阐述教育的真理。他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他做的全然不是仅仅喊喊口号而已,而是真的把他的教育思想切切实实地落实在了日常的教育行为之中。唐校长说:“我们要培养生命旺盛的人,让运动成为每一个孩子的习惯,于是我们每天—节体育课。我们要培养精神高贵的人,让学生广泛的社会参与成为校园生活的一种常态,于是我们的诚信超市实现无人值守,学生自我管理。我们要培养智慧卓越的人,让阅读成为学生奠定生命厚度的一种基本方式,于是我们敞开图书馆,把每一间教室的后边布置成班级书房。我们还让学生去动手、去体验、去实践,把想象变成创造的一种实物。让学生在想象创造的激励中,学会一种技术语言,制造一件物化作品,完成一份工程日志,形成一篇严谨的学术报告。我们追求培养情感丰满的人,让他们能够在体验、感悟当中表现美,创造美,于是把艺术课程变成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科技、艺术与社会。” 四个者的育人理念和育人实践,就是在这样一片焕发着蓬勃改革活力的教育沃土上成长起来的。
唐校长还认为教育应该是良善的教育,良善是教育的基本品性,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每个人每天都应该给自己留一点做梦的机会,否则那颗照亮我们心灵的明灯都将会暗淡下来。也许你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点燃了我们学生心中的一盏明灯,这盏明灯就将照亮他的整个人生的前程。”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们是教育人,我们的职业和别人不一样,我们的责任与担当也与别人不一样。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句鼓励的话,一句温暖的话语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们要尝试着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值得赞许的闪光点。
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才能让我们体会到教育的温暖和幸福。让我们做有情怀的教育,做良善的教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善良的温度。
最好的读后感篇8
自从学校开展新教育实验以后,在校长的指导下,我们的确听到了也读到了一些好的书籍和作品,或许这些就是我们所收获的财富,是值得谨记的,最近拜读完《做最好的`家长》一书,对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很是欣赏与赞同,希望做为教育者的我们可以有所借鉴与铭记,以便对子女、对学生的成长能有所帮助吧。
一、教育需要恒心和毅力
李老师记录女儿生命成长的历程,是用心在记录。从女儿一颦一笑到女儿许多的第一次,无不体现了一位伟大父亲对女儿的记挂和关爱。第一次随爸爸妈妈坐公交车,第一次呈现出笑的表情,第一次独坐,第一次“手足舞蹈”地跳舞……无不体现出伟大的爱心。十八年,父亲从年轻到中年,从女儿呀呀学语到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亭亭玉立的大学生,失败则鼓励,迷惘则开导,困惑则解惑。始终充满期待充满微笑,个中艰难唯有做父母的知道。初为人母,儿子虽然还小但我也开始用心去记录他的一颦一笑,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写博客,记日记……当然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有李老师作为榜样,我会努力坚持到底,经受起时间的考验。
二、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
肯定孩子的成绩,夸大他的光荣和自豪,不惜用善意的谎言鼓励孩子,及时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要客观对待孩子的优势和缺陷,客观对待成绩和失败,懂得进步是和自己的昨天比,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足够了。
李镇西老师的女儿第一次语文考试只考了77分,他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在心里告诫自己千万不要把他自己的难过无意中传染给女儿。他故作轻松地说:“呀,第一次考试就得了77分,下次争取上78分”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试成绩好,但是,面对已经很糟糕的考试成绩,如果家长一味地责怪,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必然会受到挫伤,这比糟糕的考试成绩更糟糕。别看儿子才几个月大,他也很喜欢听表扬的话,他第一次坐摇摇车,自己就轻车熟路地把玩着方向盘,跟着音乐摇,我夸奖他:“宝贝真能干,继续加油哦!”他听了摇得更带劲儿了。还不识字的他也学着大人的样子一本正经地“翻”着他的书,我捏捏他的小手说:“认真看哦,等会将给妈妈听哈!”他呵呵地笑了,开始使劲地“翻”了。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鼓励,有了自信,相信自己能行,他才真的能行!
三、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永远不满意,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总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天才,而不把孩子当成一个普通人。是天才,每次考试都应该满分,所以家长永远对孩子表示失望。一个人不应该简单的与别人相比,而应该跟自己比,用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相比,看是否有进步。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太苛求,只要你在同个领域,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长此下去,你就是最好的自己。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回想起送走的第一批学生,现在看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优秀,而当初在天天面对他们的时候总觉得他们还不够好,还能做得更好,对他们太苛刻了,其实他们已经尽全力做好了自己,我觉得这就够了!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好好反省,不要苛求孩子的同时也要善待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四、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除了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李老师还认为最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也是我向来认同的,特别是从小开始。不仅仅是学习行为习惯,也包括做人的行为与习惯。现在的家长一味地溺爱孩子,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养尊处优的生活着,给孩子养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没有规矩,怎能成方圆?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己学得辛苦、痛苦,家长、老师也很痛苦。对于刚进小学的孩子,保护他对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快乐感很重要。但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生活规则,然后坚持不懈地执行,慢慢地把规则变成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教师也一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最好的自己”在自己耕耘的三尺讲台前,用一颗童心贴近孩子,用一颗爱心浇筑孩子,就像李镇西说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再次回顾哲人那段话,我想,大道固然引人注目,但小路也自有小路的风味;太阳虽然被人高歌,受人关注,但哪一颗星星不是"太阳"?只不过它距离我们太遥远罢了,而实际上,它或许比太阳更大,更亮。
总之,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我们不必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做一个真实的、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