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生读后感参考8篇
撰写一篇读后感有利于深化大家对名著理论的理解,读后感指看完一本书后把内心的领悟用文字书写出来的文字材料,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论人生读后感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论人生读后感篇1
《人生的智慧》一书写于叔本华60岁左右,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本书是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幸福的生存,如何尽量称心、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本书没有他的其他哲学著作那样多的推理,更多的是浅显直白的人生经验,其实就是一碗浓浓的鸡汤,告诉读者为人处世之道理,而这些道理都是依附在叔本华个人的世界观之上。
叔本华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人的自身。在叔本华看来一个人的个性及其价值才是唯一直接与他幸福有关。因为每个人到底生活于何样的世界,确定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我们都生活在同样的一个世界,有人认为世界充满了乐趣,而有人却认为这世界只剩下无聊,不同的在于每一个人感知世界的能力和意识。
叔本华将人的快乐分为了感官上的快乐和精神上的快乐。很明显,他将两者进行了高低区别,认为感官的快乐是人们为了抵挡内在空虚而寻找的外在刺激,只能让人们在没有满足欲望的痛苦与欲望得到满足后的无聊之间摇摆。精神充足的人是明确知道自己的才能,在发挥自己的才能之中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他们首先寻找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也就是叔本华一直所强调的独处。
然而,人感受到的快乐是否真的有高低之别?每个人最重要的事情是认识自己,倘若自己本身就是在声色犬马中找到了最大的快乐,难道不是应该继续这样的生活?通往快乐的道路从来都不止一条,智慧的人也不都爱独处。
二是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在此之中叔本华强调的是财富的作用,毕竟作为一个富二代,正是因为不被生活所困,才让他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经理去研究自己只想要研究的事情。
三是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叔本华认为我们过分看重自己的存在在他人心目中的样子,不是从真正的自我而是从他人头脑中的表象那里得到满足和快感,是人性的愚蠢和缺点——几乎所有的人毕生不懈的奋斗,历经千难万险,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人们拼命追逐官位、头衔、勋章、还有财富,其首要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别人对自己更大的敬意,甚至人们掌握科学、艺术,也是从根本上出于同样的目的。
所以叔本华再次强调了隐居生活的意义——不用担心别人这样那样的看法,得以恢复自我。确实如此,我们很多时候太在意他人的看法,活成了别人喜欢的样子,而非自己本来的样子。太在意世俗的力量,而看不到内心的需求。
可惜人都是社会上的人,我们都不是孤立的一个存在,我们很难从自我上面寻找到存在之意义,而不得不借助于对外的评价。倘若完全不在意他人之看法,叔本华也不用将著作对外发表。崇拜叔本华的卡夫卡,遗嘱将所有著作毁之,到底是不在意还是太在意?
人的本性决定我们需要与这个世界产生链接,从而确定自己的真实存在。再把影响人幸福的三个因素论证以后,叔本华给出了一些人生的建议,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人不是要寻找快乐,而是要避免痛苦。因为快乐是否定的,痛苦是绝对的。哪怕你一切皆好,但有一点的痛苦,就会让你看不到已得到的幸福,而执着于那一点的不满足。
二是人要活在当下——为将来做详尽的计划首先必须以得享天年为保障,但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能活至高龄。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忆有所不同。
三是要认识自己,了解清楚自己的首要和真正意愿。四是要热爱独处,因为完全、真正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的时候才可寻得。在叔本华看来,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五是始终保持与他人交往的警惕。
六是接受命运的安排——我们的一生可比之于一条川的航程,运气扮演着风的角色,他可以迅速推进我们的航程,也还可以把我们推回老远的距离,对此,我们的努力和奋斗都是徒劳无益的。我们的努力和挣扎只是发挥着桨的作用。
叔本华的这些建议归根到底跟自己的哲学观有很大的关心——人是否生而自由和具有选择的权利。在叔本华看来一切都是性格决定和命运的安排,以及对于人性持悲观态度,这就是后世一直认为叔本华的是悲观主义哲学家的原因。作文然而这个传说中的悲观主义,却这样说——我们依恋这一生存,就是因为这一生存本身的缘故,而不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并且我们渴望看到这一生存能够永恒地延续。看完这一本书,我们其实又怎么真的能够寻找到人生的智慧呢?或者说人生的真谛对于每一个人是否都有一个不同的答案?
不同的是,我们碌碌无为的过着这一生,而却有人在寻找着为何度过这样的一生。我们大部分人是没有勇气去面对这世界这人生的,就这样匆匆忙忙的度过了无数个一样的人生。我们大抵能够做到的,就是不断的认识自己,寻找真正的意愿和需求吧。
论人生读后感篇2
力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却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活出了不设限的生命奇迹。他不仅乐观幽默、坚毅不屈,更不可思议的是,骑马、打鼓、游泳、足球,他样样皆能,甚至超越了其他健康的一般人。在他看来,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天下没有难成的事。他通过自己的故事,鼓励其他人,让他人从自己的经历中看到人生的希望。
他十分热切地与人分享对于更加美好人生的信仰和盼望。从他激励的语言中,我们发现:当你找到生命真正的目标时,热情就会随之产生,你就会为了追求这个目标而活。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距离赛跑。你渴望活得有意义,就表示你还在成长,还在超越极限、发展自己的天赋才能。时时检视自己身在何处,并思考自己的行动和优先顺序是否符合你的最高目标,是很健康的做法。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则么办,是努力冲破思想的禁锢,追寻合理的希望,还是一味执迷不悟消沉下去?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是啊,我们无法改变和控制自己所处的种种不尽人意的环境,但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想法、改变自己做事的方法,要看到出路,相信雨过终会天晴!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们的视野有限,根本看不清前头有什么,预料到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我们要面对现实,以后所发生的一切都取决于自己所做的决定。
认识自己的价值很重要。通常生命中的挑战会让我们更明白自己真正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有经历一些可怕的时光后,我们的信仰和人生目标意识才逐渐变得坚强。要忠于自己的天赋,让天赋发展,并和他人分享,然后从中获得喜悦;这就意味着不再追求自我满足,而是追寻意义和圆满。要改善别人的生活,参与某件无私的事、创造正向的改变。当我们奉献自己时,会得到最大的回报。生命的重点不是拥有,而是存在。当天赋与热情找到交集,全然发挥时,你会得到心灵的满足。我们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物质上,要看看生命的所有层面,向内观看。认清生命的目的是最重要的事情。
奇迹只会发生在抱持希望的人身上。当然,有时祷告会得不到回应,即使祈祷,抱持信心,不幸的事还会发生。或许发生在身上的事无法控制,但我们可以决定如何回应。我们确信,只要仍有呼吸,就有希望。心存期盼,即使面临最糟的状况,也要尽全力为最好的结果做准备。现在的事可能不是太顺利,但只要你能挺住、只要你继续向前,任何事都有可能。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力克的人生态度,会给我们面对生活挫折的激励。他就如同一盏明灯,激励我们满怀信心、努力前行!
论人生读后感篇3
钱钟书写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风趣、很幽默,但是又很富有哲理。
就说这个书名吧,,初看上去还真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这题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钱钟书先生写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于是,恍然大悟。是呀,人生这本大书我们又能读懂多少呢?能在它边上写上些什么的,也算是不错了。
我们学生们是还不够资格在人生的边上作批注的——至少我还没有这资格,因此只能在钱钟书先生这本《写在人生边上》的大作中选上这么一小段,叫做《论快乐》的议论的边上,写上一小段随感,也算是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吧。
毕竟是个孩子,我从不觉得人生太长或是太短,因此,依照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来看,我目前所经历的生活既不是个性快乐,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
但是,平平淡淡的人生能够是一种事实,但决不能够是一种观点。而且平平淡淡的过一生其实也是不快乐的,因为平平淡淡就是沉闷,就是长时间,就是痛苦。但是,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确实是这样的,虽然钱钟书先生的一串论证,已证明人生不可能是永远快乐,甚至说永远快乐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是属于物质范畴的,而意识是物质能动的反应,当然,不一样的人,它的意识所反映出的物质世界是不一样的,因此有人是乐观看人生,有人是悲观过一世,而我们理应乐观地对待人生。
论人生读后感篇4
生活是一杯淡淡的白开水,清醇而暧昧。它寻常而深刻,读池莉的小说,恰似在品评一碟下酒的茴香豆抑或是在细细咀爵五方斋的粽子。她的小说简洁明了,谧人心扉;含着凄凄地哀婉、少许的固执、几多母性的温情。洞悉世事的无常、捕捉瞬息的变卦;小说虚构出一个触手可及的真实世界。
池莉的小说折射出生活的阴影,你权且把她的主人公当作一个标尺,衡量一下自己的得失、完缺、醉醒、悲喜。她的小说着眼点很低,却极微妙。是深入浅出、发人深思的立场。
?烦恼人生》奠定了池莉在当代文坛的地位。主人公印家厚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他的烦恼正代表着那个群体千千万万人内心压抑的苦恼,那烦恼本身锥心隐痛,却又无能为力。烦恼与木然的生活磨擦,生出无端的矛盾,形成一种悲哀。作者没有去写哈姆雷特的悲哀,那样的悲哀又几人有?在逼真残忍的现实里,为了维持日常生活,必须终日奔波劳累,放弃许多拥有的东西;纵然如此,他依然无法主宰生活中一切。中华民族是一个极能忍辱负重的泱泱大国,它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一个人的烦恼总可以被整体大而化之,似乎微乎其微,但烦恼与悲哀却挥之不去,一直积蓄在心底,生老病死,生生不息。这存在本身也许能让悲哀来得更深重更深刻一些。
正如作者所言:只是平庸的外表和平庸的生活方式掩盖着这一切。《烦恼人生》也是池莉目前一篇收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的作品。同一时期的还有路遥的《人生》、王安忆的《流逝》等等,这一系列作品铸造了新的文学起点,它们内容朴实深厚,感情真挚饱满,是“新写实主义”的先锋。
从《烦恼人生》在《上海文学》上发表的时候起,让亿万中国人恍然发现自己的烦恼,人们开始慌乱、莫名的躁动。作者抒写的不是愤事疾俗的片面之谈。凌厉的池莉用她的笔深入生活的切口,启发着一种怎样真挚的错综复杂的情感!
几十年前的《烦恼人生》穿过新的世纪,新的读者接触它的时候,更看重主人公印家厚最后的举动——印家厚关了台灯,趁着黑暗的瞬间抹去了涌出的泪水。他不能主宰生活中的一切。但他会竭尽全力去做。
是的,竭尽全力地去直面人生。
论人生读后感篇5
最近,我读了《理想点亮人生》这本书,深有感触。它为我们介绍了数十个主人公胸怀大志、发愤图强,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小故事。使我感受到理想的重要性,行动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理想是人生的目标。没有理想,就等于失去了方向,没有方向,人生就没有动力,那一生就会在懵懵懂懂中渡过。所以,要想人生活得精彩,那么务必要有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当然,光有理想是不行的。如果不付诸行动,那理想就是空想。大家都明白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吧,四川有两个和尚,一穷一富。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自我要去南海。富和尚问他怎样去?穷和尚说带个瓶子和饭钵就够了。富和尚嘲笑他说,自我几年来准备买船去南海,还觉得不可能到,你凭什么能到呢?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告诉富和尚。富和尚觉得十分惭愧。这个故事充分的说明了行动必要性,我们坚决不能做那光说不练的假把式。有了理想和行动,并不代表能够成功。看看周围,许多人都有崇高而远大的理想,但他们的行动却和理想背道而驰。有人想当科学家,却天天沉溺在电脑游戏中,成了“游戏家”。有人想当运动员,却天天不炼身体炼肠胃,成了“大胖子”。有人想当大英雄,却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成了“放下王”。所以,正确地、有计划和坚持不懈地行动是实
现理想的条件。而扎实的基本功是实现理想的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想,我们就应刻苦学习,大胆实践,掌握过硬的本领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打下坚实的学习和潜力基础。怀着各自的理想,迈着坚实的脚步,沿着正确的道路,努力前进吧!
论人生读后感篇6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值得庆幸的是,我读到了一本好书,那就是——《培根论人生》
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对于我来说,人生不过就是从生到死的一出出舞台剧,我们尽心尽力的扮好每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直到幕布拉下,我们的人生也便渐渐落幕。生无疑是给人们带来了喜悦和希望,而死,却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悲伤和痛苦。或许死并不是那么哀伤,或许我们在这里拉下幕布的同时,那里又展开了新的演出。在这过程中,充满了欢乐、忧愁、悲哀、成功和失败。关于这个话题,我们永远也交不出一个完美的答案来。
人生就像是一条蜿蜒泥泞的小路,困难无时不刻的在发生,却不知何时才能走到尽头。人生就像是一本未完待续的书,我们期待着接下来的剧情,但是却要等到生命尽头才知它的结局。人生更像是一个谜,直至生命终结,才可揭开寻思已久的答案。在此之前,无论是何人,都无法遇见到。于是,痛苦的过着人生还不如快乐地过,活着就要活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但人生不过只是一个简单的对生活的概括,它是由一个个剧情组合而成。亲情、爱情、友情这三种感情占据了其中重要的位置;书中的”论友谊“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朋友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世上最令人愉快的必定是友谊。对于一个情绪低落的人来说,朋友的一句鼓励,一句肯定,比所有的良药都来得有用。一句话说的好:”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是的,朋友使我们的周围丰富起来,如果没了友谊,那我们的生活一定是平淡无奇的,有如沙漠一般。
友情是积累的,相对于亲情的温暖,爱情的甜蜜,朋友之间的温馨或许更容易让我们感受到愉快。培根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这句话体现了友谊的真正价值,把你的快乐分享给朋友,你会更快乐;把你的忧愁倾诉给朋友,你或许会豁然开朗。千金难买真友谊,你曾经认为一个人是你的朋友,那么这个人就永远都是。真正的朋友,是永远存在的!
?论人生》,论得是对人生的认识;论得是建立人生所需要的根基。它让我们感悟到:人生并不只是从生到死,人生中有思想、有精神、有伙伴、有感情。它足以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种精神粮食。
论人生读后感篇7
小的时候,父母总喜欢对我们撒谎。他们会说如果你不听话,会有人把你拐走;如果你不说真话,鼻子就会变长;如果你好好表现,圣诞老人就会在你期望时到达。然而,长大后发现就算自己撒再多的谎,鼻子也不会变长,匹诺曹的故事只是童话。
所以当看到影片里的父亲对孩子说,他们在纳粹集中营里只是参加一场游戏,积满1000分就可以获胜,奖品是坦克,但是不能哭,不能找妈妈,不能吃点心时,我不禁就想到我童年里父母对我撒过的那一个个谎言。他们让我相信童话是真实的,世间的一切美好都会被温柔以待,一切不美好都应该笑着去看,即使他们知道这不是真的,即使他们也曾为生活的不美好郁郁寡欢。
这就是父母对我们的爱啊,他们希望我们的童心一尘不染,希望世俗的苦难不要太早降临在我们的身上。电影里的父亲,虽然每天都在纳粹集中营里经受着折磨和虐待,但是每次回去,都假装着开心对孩子说,今天的游戏很好玩。他让这个谎言撒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当自己要被士兵枪决,路遇过儿子藏身的箱子,他没有表现出半份恐惧,只是向儿子眨了眨眼,迈着滑稽的步伐走向死亡的角落,仿佛在说,哈哈,这只是一个游戏。
?美丽人生》是罗伯托·贝尼尼自导自演的电影,有人说这是一部喜剧,有人说这更像一个悲剧。我觉得无论怎样,也许罗伯托·贝尼尼饰演的父亲经受的是悲剧,却把悲剧演成了喜剧。如果结果注定是悲剧的话,那我们是否一定要把过程活得也郁郁寡欢?或许在落幕之前,让悲剧笑着上演是更好的选择。
论人生读后感篇8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 ,要怀有一片属于自己心灵的净土, 在这个追名逐利的世界里,要保持你自己的目标与原则;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要永远做一个内心真正平静真正高贵的.人!
初读是因它的文艺书名,与林清玄这个在我心中曾万分羡慕的真正艺术家。
我羡慕他,因为在这个连写个书都会功利化的时代,他仍选择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我敬他,敬他内心真正的平静;我敬他,敬他以他的事例以他的感想,让生活在这个事与事比成功比成功,人与人比钱财的时代里的人们,找到了他们的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我敬他,敬他如雪一般的情感给这个世界逝去了不少污渍。他也许没有毛泽东那样被世人熟识并且代代赞颂,它也许不会像市面上的心灵鸡汤那般让人读后热血澎湃,取而代之,在人生最美是清欢的阅读中,我会不由自主的放下手中的事,悠闲悠闲的走在被鹅卵石铺满的小路上,欣赏无限风光,领略无数美好。
生活催我们奋起,现实唤我们拼搏,未来迈着匆匆的步伐向我们赶来。作为历史的传承者,父母眼中的期盼我们都不想让它消逝去,好像现在的人都会被生活生活的压力逐渐褪去他们个性的张扬,生活的靓丽,以及会产生一种又一种的情绪,生命从此不再平静。我还记得书的第一页的那一段经历使我心里的情愫多了几分又几分,像担心天上的星星会不会消失又希望它们消失,可第二晚还是会迎面出现。当然乱扔垃圾的现象与星星的出现不可比拟。现在的人为了缓解生活的压力,对前途的担忧,对未来的畏惧,都会去游览名胜古地以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平静。但是,去一个人山人海,摩肩擦踵,水泄不通的景点就是内心平静了吗?通过这本书,我觉得,内心的平静应是在于饮一壶岁月酿的美酒,看几眼这个世界的美好了,听几首喜欢的歌,在这个拼搏的时代,还有生命的意义要去享受。我们不应该只注重学名功名,更应该培养的是内心的平静。
每当我经过一个柜台一个书架一个老人以及一个破旧的报刊,心里像水波似的荡起了一圈一圈的涟漪。看着老人那骆驼的背,双手不时撑着老人镜的聚精会神的看着报纸,心里不禁宿舍酸涩几分。可能老人的一生都在文学上面,又或是退休之后为了生活一年四季,烈日炎炎,白雪皑皑都如天使般守护这个报刊这些书。我每当经过这样的报刊都会去买一本书,不是为了所谓的同情心,而是为了赞美他们这种不被世界功利化的,内心平静而高贵的生活态度。也许,那是生活的最高境界。冬日里,我会时常去老人的报刊里取暖。他会因为我去而烧多几块锦炭灰,我想,要是每个人都这么为他人着想,内心不会为了功名与物质的存在而被污染的人,这世界还会出现为了一己私利叛离人道的人吗?这世界还会出现为了升职加薪贿赂上级的人吗?还会有为了所谓一生荣华富贵一生艰辛却无疾而终的人吗?我们要为了未来拼搏,要为了梦想奋斗,要为了生活努力,但我们不应该被世俗所影响了我们的未来,不应该被功名利益所挡住了梦想,不应该让自己焦急万分却又碌碌无为。
这一次读不再是因内心的焦虑而去寻找平静。
这本林清玄的书不仅仅教会了我要内心平静,要成为一个拥有灵魂的人。还教会了我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整个世界。
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这句简短的话一直伴随我到现在。有时候,微笑就像是一种法力,它会让你在焦急的时候平静下来,它会让你在朋友面前更加活跃,消去一些矛盾,擦去一些隔阂,散去一些不悦。每当我看到跳广场舞的奶奶们,总会羡慕她们脸上的笑容,无时无刻不给予我们正能量。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子度过的:内心平静的态度,精神里高贵的灵魂,脸上洋溢着的笑容。
每每看到《人生最美是清欢》,每每听到林清玄,心里洋溢着的是平静的态度,以爱之名拥抱整个世界,让内心的灵魂取代生命的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