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篇
详细的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是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写的,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维也纳的美,体验维也纳独特的异国文化。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材简析
维也纳,音乐的故乡,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在那里,到处都蕴藏着音乐的源泉,回荡着动人的旋律。全文分三个部分: 介绍第一次踏上维也纳的感受; 描写站在卡仑山巅,畅想维也纳在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维也纳是一个处处都充满着音乐气息的地方。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到了维也纳,我们仿佛站在卡仑山巅,联想到了无数的音乐巨人,他们留下的不朽诗篇,在我们的胸怀中激荡;我们也仿佛来到了维也纳的街头巷尾,在露天音乐厅欣赏着名曲。这是多么迷人的维也纳,多么诗意化的生活。阅读了这篇课文,维也纳的美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引起了我们无尽的向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感受维也纳深厚的音乐积淀和流淌着的音乐的美。
建议本课教学用1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写了第一次踏上维也纳的感受。维也纳不愧是“音乐之乡”,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建筑艺术,都给我们一种恬静神秘的感受,好像这里处处都蕴藏着音乐的源泉,回荡着动人的旋律。教学时通过学生反复地读这段文字,体会其中的意境,可配上维也纳的风光图片或录像资料,让学生感受“音乐之乡”的魅力。
第2段:描写了站在卡仑山巅,望着无限风光产生的联想。维也纳是“音乐之乡”,它孕育过多少不朽的乐章,怀抱过多少的音乐巨人。教学时,可请学生结合搜集到的课文中出现的几位著名艺术家的资料,再适当地欣赏几段名曲,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进一步地感到,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乡”,是因为它深厚的音乐积淀。
肺腑:泛指人的内脏。此处指内心。
第3段:介绍了这里的人们生活在音乐的世界里。人们伴随着音乐度过每一个白天和夜晚,在飘香的咖啡中,在芬芳的花香中,感受着生活的幸福与快乐。阅读这段文字时,可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体验生活在维也纳的美好,体验人们的幸福。
课后第1题:可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课后第2题:把读词语与想象结合起来,感受其间的美。
教学设计参考
一、欣赏录像,引入新课
播放维也纳的风光片,教师配乐介绍。
引出课题:音乐之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维也纳的风光和那里人们的生活。
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以后,对维也纳的印象。
用笔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
三、品读课文,感受意境
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乡”?
把最能表现维也纳是“音乐之乡”的语句找出来,多读几遍,边读边细细体会。
把你的体会说给同学听一听。(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第2题的重点词语来谈体会,在谈体会时还要注意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
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课文,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四、课堂练笔,拓展延伸
请学生欣赏一段施特劳斯的《春之圆舞曲》,边听边想象。
把自己欣赏时想象到的意境用语言描绘出来。
参考资料
☆贝多芬(1770—1827)曾在维也纳留下很多足迹。根据房主名字命名的“帕斯克拉蒂小屋”建造于1791至1798年间,贝多芬在1804至1815年期间多次在此居住。1802年,贝多芬在“哈利根施塔特小屋”立下了遗嘱。哈利根施塔特过去离市区很远,现在成为第19区的一部分(德布林区)。1803至1804年贝多芬在“英雄”小屋写下了著名的同名交响曲。
☆舒伯特纪念馆
舒伯特出生的小屋现在四周风景美丽如画。过去,这套公寓里共住了16户人家。室内陈列的油画、素描、手稿和吉他,让游人在想起它们当年主人的同时,也想起那副总是戴在鼻子上不肯摘下的眼镜。舒伯特为了能在醒来后立即投入作曲的状态,即使是在夜里也不肯摘下眼镜。
身患重病的舒伯特在他哥哥家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个星期。1828年这位孜孜不倦、辛勤工作的作曲家与世长辞,在舒伯特离开人世的那间小屋里有架钢琴,他就是在这架琴上演奏了生命中最后的篇章。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使游客们还可以看到、听到当年舒伯特的生活。
☆多瑙河华尔兹小屋中的施特劳斯纪念馆
施特劳斯(1825—1899)曾于1867年在这间小屋中写下了他最著名的“蓝色多瑙河华尔兹舞曲”,这支曲子是奥地利的非官方国歌。
1863至1870年间,施特劳斯和他的第一任妻子曾居住在这间小屋里。这里向游客们展出的是这位伟大音乐家曾经使用过的家具、乐器、生活用品以及他的画像、照片、文稿和乐谱。
市公园中的施特劳斯纪念碑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合影留念。1921年在为纪念碑揭幕时,维也纳交响乐团就在此演奏了“蓝色多瑙河”。施特劳斯的墓碑就树立在离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施特劳斯父亲的荣誉墓碑不远的地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草原放牧》。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草原赞歌》,表达对草原的赞美。
2.能听辨出乐曲的主题是根据《草原赞歌》的旋律改编的,能准确分辨乐曲两个部分。
3.认识琵琶,并能在音乐中分辨琵琶和双簧管的'音色。
教学准备
碟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述故事。
二、欣赏音乐《草原放牧》
1.听录音。
2.学唱歌曲《草原赞歌》
(1)这是美术片《草原小姐妹》的主题歌。《草原放牧》的主题就是根据这首歌曲的旋律改编的。
(2)引导孩子们分辨歌曲调式和前两个乐句的旋律特点:调式是羽调式,结尾音是la。前两个乐句运用了同尾换头的创作手法,除了第一小节不同外,其他部分的旋律都是相同的。
(3)随伴奏再次演唱。
3、欣赏《草原放牧》的引子和第一部分。
4、欣赏第二部分。
5、完整欣赏
6、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老鼠和大象》。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和谐地演唱合唱部分。
2.能与老师合作表演,用歌声和带节奏的念白“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知道《老鼠和大象》的寓意。
教学准备
碟子
教学过程
一、编创导入。
1、师按节奏读歌词片段,引导孩子们关注歌词及其节奏的特点。
2、孩子们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敲击节拍。
3、孩子们用do、re、mi、sol即兴编创一句歌词的旋律,教师先示范。
二、初听歌曲
1.教师范唱或播放歌曲,听辨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与合唱),并引导孩子们听出歌曲唱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教师与学生跟琴学唱歌曲;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三、学唱歌曲。
1、视唱第一乐段歌谱。
2、演唱第一乐段歌词。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第四十五交响曲,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简介:
升f小调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1766年,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任职的艾斯特哈齐府乐团的主人尼古拉斯公爵在一个可以俯瞰诺吉托拉湖全景的风光明媚的地区,修建了一座豪华、壮丽的宫殿,主人特别将它命名为“艾斯特哈齐堡”。宫内规定,管弦乐团的团员和杂役们都不许携带家属进入。
三、乐曲概述
该曲写于1772年,该年正值禁令执行特别严格的时期,多数的团员们全年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得住在宫殿里,见不到家人。海顿在乐团里一直是最有威望的团长,所以团员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能想办法改善目前这种不便的生活。海顿终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构思了一部交响曲,在乐曲的最后,请参加演奏的乐团团员在演奏完毕以后,一个个收拾乐器,吹熄谱架上的蜡烛退场,只留下极少数的人,孤单地继续演奏,借此表现出乐团团员们的心情。就这样,海顿写成了《告别交响曲》,调号也选择了代表孤寂的升f小调。据说,当本曲首次在公爵面前演奏时,尼古拉斯终于领悟了其中的寓意。翌日,他马上传令让全体人员放假回家。
四、乐曲赏析
教师播放乐曲,引导学生欣赏: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甚快板,升f小调,3/4拍子,奏鸣曲式。以突然出现的全乐队合奏,以及分解和弦急速下降的第一主题开始。乐句单纯,但能给人极深刻的印象。
第二乐章,慢板,a大调,3/8拍子。这一节奏徐缓的乐章亦为奏鸣曲式。弦乐器静静地演奏出主题旋律,显得沉静而安详。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稍快板,升f大调(有六个升记号,在当时可以说极为少见)。全乐章在情调上,属于节奏稍快而较复杂的段落,其中段以三度重叠的两支法国号奏出,但音乐并不因此而显得粗野,依旧典雅庄重,是这个时期海顿最完美的小步舞曲之一。
第四乐章,急板,升f小调,2/2拍子,奏鸣曲式。终乐章分成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交响曲通常的终乐章形式,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第二部分为慢板,3/8拍子,这是最后附加的部分,体现出曲名“告别”的含义。不久,第一双簧管与e调的第二法国号结束演奏。初演时,还特别依照海顿的指示,将谱架上的蜡烛吹熄,团员纷纷抱着乐器依次退场。最后的十四小节,由两个继续演奏着的第一小提琴,在安静而孤寂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五、教师小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设计节奏,为歌曲伴奏。
3、认识f大调和降记号、还原记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1、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2、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3、学唱第一乐段
(1)老师范唱第一乐段,并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
(2)分句教唱四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3)学生学唱第一乐段。
(4)指导学生有稍快的速度、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个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
(1)师范唱第二乐段,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它的情绪和第一乐段有区别吗?
(2)师分句教唱三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3)指导学生认识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并明确对歌曲的情绪表现有什么作用?
(4)学生学唱第二乐段,注意唱准特殊的节奏。
(5)指导学生用连续的声音演唱第一、二乐句,唱准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三乐句。
5、学唱结束句。
(1)师范唱结束句,提问:结束句的节奏与前面两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不同?
(2)学生演唱结束句歌谱,注意长音处的.时值要唱足。
(3)演唱结束句。
6、完整演唱歌曲。注意要表现出愉快的心情。
7、学习f大调。
(1)讲解f大调的基本知识。
(2)认识降记号、还原记号。
三、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
2、能随音乐哼唱歌曲,了解歌曲旋律的发展。。
3、认识附点四分音符。
4、学会发“u”的口型。
教学过程:
1、导入:发声练习,学习“u”音的口型。
2、播放歌曲录音并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3、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有几个乐句?
4、学生再跟着老师的歌谱唱一唱第一乐段,注意节奏、音准。
5、师提问:在这个乐段中,有一个节奏型被告频繁使用,请你们找出来。
6、学生手打恒拍,用“ da”读节奏,老师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记法与时值。
7、提问:这个节奏型表现了什么?
8、学生再唱一唱第一乐段歌谱,并用手画出旋律线。
9、提问:第一乐段的旋律线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画面?
10、学生演唱第一乐段,注意节奏准确、咬字清晰。
11、完成练一练旋律。
12、试唱第二乐段。思考:这个乐段与第一乐段在音乐情绪、旋律进行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小螺号》
2、活动《捕鱼归来》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
2、认识反复记号。
3、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捕鱼归来》的创编和表演。
教学过程:
1、学唱《小螺号》。
(1)导入:同学们认识海螺吗?吹过螺号吗?
(2)欣赏歌曲《小螺号》。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
(3)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4)学唱第一乐段。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节奏有什么特点?指导学唱歌谱,教唱歌词。
(5)学唱第二乐段。提问:这一乐段有几个乐句?与第一乐段相比,它的情绪、节奏有什么变化?师分句教唱歌谱、填词演唱。
(6)讲解反复记号。
(7)完整演唱歌曲,注意两个乐段的情绪对比。
2、活动《捕鱼归来》
(1)导入:同学们见过渔船回到码头的情景吗?请说一说。
(2)学生分别学习演唱海风、海浪、螺号、渔歌的音乐。
(3)全班创作《捕鱼归来》的情景。
3、课堂小结:
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希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丰收欢乐而归》,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能够充分想象力,感受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
教学过程:
1、聆听乐曲片断,思考:这首乐曲是西洋管弦乐曲还是民族乐曲?为什么?
2、老师简介作品《东海渔歌》和曲作者。
3、分段欣赏——引子
(1)聆听音乐,并思考:领奏乐器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情绪?联想到什么画面?
(2)再次聆听,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它的节奏、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4、分段欣赏——a段
(1)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领奏乐器是什么?联想到什么画面?
(2)看谱随音乐跟唱主题旋律,并分析它的节奏、速度、力度的特点。
(3)学生用坚定自豪的声音演唱主题旋律,注意长音处的时值要饱满。
5、分段欣赏——b段
(1)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让我们想到了什么画面?它的速度、力度、节奏有变化吗?
(2)提问:这段主题和a段主题有什么联系?
(3)学生跟唱主题旋律。
(4)再次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具有我国民间锣鼓音乐的特点,它的锣鼓节奏是什么?
(5)出示节奏谱,指导练习。
6、完整欣赏。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1、小小演奏家《多年以前》
2、小小歌唱家《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口风琴熟练吹奏《多年以前》,并掌握穿指法和缩指法。
2、能够祝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曲谱,掌握合唱的要求,即音高准确、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
1、学吹口风琴曲《多年以前》
(1)提问:这个乐曲有几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2)试唱曲谱。
(3)提问:这首乐曲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设计它的力度变化?
(4)学生挥拍唱曲谱。
(5)学吹奏口风琴。学习穿指法和缩指法。
2、视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1)学生视唱高声部曲谱,思考:这首乐曲有几个乐句?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演唱高声部曲谱,注意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视唱低声部曲谱,注意四度大跳的音准。
(4)学生分声部合唱。
(5)师生合作演唱。
(6)学生分声部合唱曲谱,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5
教学目标:《牧羊姑娘》
1、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学生了解下行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1、感受《牧羊姑娘》的悲伤情绪
2、利用多种感官(听、唱、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能体会稍慢的速度、疏松的节奏、旋律下行对表现悲伤情绪所起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钢琴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谈话:欢迎同学们和康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欣赏。请大家欣赏六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哪一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把答案序号记在纸上,也可以记在心里。
二、欣赏
1、听六段录音;
师:放六段音乐,生静听。
讨论: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白纸记下序号,生:听辨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答案: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2、复听:
师:那下面咱们再来听听这三段的音乐,你们仔细听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有区别?
生:完整地听三段录音。
注:学生听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再听。
3、导入用学生喜欢的语言,能激起学习欲望。学生自己听辨,对学生听音乐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小结:区别就是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相同点就是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4、演唱主旋律:
师:既然同学们都说这三段音乐是悲伤的,那么咱们就来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样表现悲伤的情绪的。
生:可以讨论也可以独立回答(不要求学生的语言多精确,贴近意思就可以了)(教师出示主旋律)
师:无伴奏和学生一起唱,生:无伴奏和老师一起唱
师:琴伴奏
生:演唱
三、升华
分析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法:
师: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段音乐怎样表现悲伤情绪的?生:按自己的理解分析
板书演示分析结果:
速度:缓慢的
节奏:疏松的
旋律行进方向:下行
四、创造扩展
1、歌曲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三首乐曲主旋律是一样的,其实前两首器乐曲是根据后面的歌曲改编的,那现在咱们现在完整地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生:完整地听歌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出示歌词),小结--悲伤的牧羊姑娘形象
2、给歌曲取名字:
师:咱们听了器乐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对了咱们今天欣赏的就是由的《牧羊姑娘》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取名字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3、思想教育:
师:大家看黑板,咱们今天欣赏的乐曲都和放牧和牧童有关,那么同样都是牧童,可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却完全不同呢?(这是考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了,不要求学生的思维局限,有自己的见解最好,主旋律的分析关系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理解,而唱熟主旋律是学生分析的前提)(给歌曲取名字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兴趣,为学生的快乐学习打基础)(可以提示学生轻声、深情的演唱)
师:就是因为生活在旧社会,牧羊姑娘挨冷受冻,还受欺负。而咱们同学穿着整齐的校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应该怎样做呢?
再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结课
师:咱们欣赏了一首动人的《牧羊姑娘》,最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第三课时、学唱《小小少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以声传情,展现快乐和烦恼增加的小少年。
2、指导用欢快的音色,无忧无虑地演唱齐唱部分(稍弱);用和谐的音色,激情地演唱合唱部分(稍强)。
3、理解节奏(弱起,附点节奏)对表现音乐作用。
教学重点: 1.感受无忧无虑到烦恼增加的不同情绪。
2.用和谐统一的音色演唱合唱部分,并培养学生在合唱中相互聆听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合”成优美的音色,并激情歌唱。
2.歌曲中的长音,附点节奏、弱起等要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钢琴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律动,感受歌曲情绪
师:让我们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进今天的音乐课。
(:点击页面右边的大音响蓝色部分,播放口哨版《小小少年》。音乐可随 时点击页面停止。)
备注:随着愉快、轻松、快乐音乐师生共同律动,前部分拍手节奏,后部分摆动 身体。
二、 简介歌曲《英俊少年》主题曲
师:这段活泼的音乐旋律,你熟悉吗?它是德国著名电影《英俊少年》的主题曲, 歌名叫《小小少年》
(:点击页面,进入《海因切生活》的短片。)
备注:全体学生边观看片段边听老师介绍海印切的少年生活。
三、解决歌曲第一部分节奏难点
师:现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海因切快乐又有意义的少年生活吧。一起来读一读。
(:点击页面,出示歌词,页面淡然无色。)
师:你觉得此时的海因切快乐吗?怎么读让他变得快乐呢?
(:点击页面,出现附点节奏。)
师:你注意到老师刚才那个字读得最长?
(:点击页面,出现“四”字的画拍谱。)
师:你们看,字体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请你给红色的字稍稍加强力度。
(:点击页面,字体颜色发生热情鲜亮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页面颜色的变化,附点节奏、画拍图谱的出现和老师的正面引导, 让学生深刻感受、体会海因切的前后心情变化。
师:你读得真有动感!同样的感觉来读读这句。
(:点击页面,出现又一鲜亮字体的乐句。)
师:我们随着音乐把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点击右下的小苹果图案,播放伴奏音乐。)
四、合唱练习
1、音程训练
师:快乐的.少年生活阳光灿烂,快乐的少年生活歌声不断。我们也来唱唱吧。
(:逐步点击页面,出现4组音程。)
备注:老师逐一进行有效性的和声音程训练,先随琴练习,再离琴看指挥练习。
要求:1.提示每个音必须轻声高位置歌唱。
2.提示两个声部同时歌唱时,声音要集中,和谐,统一。
3.提示时刻注意聆听另一个声部。
2、完整乐句练习
师:将这4组连成一条旋律,你还会唱吗?
(:点击页面,在句首出现不完全小节11)
备注:学生分别练习高、低声部完整乐句,再进行合唱。
要求:1.提示每个音必须轻声高位置歌唱,整条旋律唱得轻柔,连贯。
2.合唱时,声音集中,和谐,统一,并学会聆听另一个声部。做到“没有我,只有我们;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和声效果。
设计意图:和声、视唱是合唱教学的基础,本环节通过和声训练、视唱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和谐统一的歌声,也给后面歌曲的合唱教学做铺垫;同时这一环节乐句是通过和声音程组合而来的,乐句间的变化也是循序渐进,这大大降低了难度,给予孩子们充足的自信心。
五、歌曲教学
1、听歌曲范唱
师:随着时间一年年飞跑,小小少年转眼高;随着年龄由小变大,烦恼也增加了。让我们走进小少年海因切的内心世界,听听他的心声。 (课间:出示歌谱,点击歌谱下方第1颗星星,播放全曲范唱。)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感受歌曲前后不同的情绪,给歌曲分段,并小结:歌曲的 前后不同的演唱形式:齐唱和合唱。
师:像这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各自按照自己声部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我们称为合唱。今天我们来学习歌曲的第一段。
(:点击页面,出现第一段歌谱)
师:我们一起来听歌曲的第一段。
(:点击歌谱下方第2颗星星,播放歌曲第一段范唱。)
2、听合唱部分范唱,并进行练习巩固。
师:当歌曲唱到合唱部分时,请1、2组同学听老师唱低声部,3、4组听录音高 声部。(:点击歌曲下方第3颗星星,播放第二部分的范唱。)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细心引导,学生再一次练习巩固难点,为下一步的学习解决了燃眉之急。
3、学唱全曲
师:你们都有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现在老师来唱歌曲第一部分,请大家用lu 模唱第二部分的低声部旋律。
(:点击页面,出现低声部旋律和红颜色lu音。)
师:加大难度,带入歌词试试。老师演唱歌曲第一部分,全体学生演唱第二部分 的低声部歌词。
(:点击页面,歌谱出现第二部分的歌词。)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的高声部。老师请一生演唱歌曲第一部分,其余学生演 唱第二部分的高声部歌词。
(:点击页面,歌谱出现第二部分的高声部旋律。)
师:其实,合唱的声音是非常饱满,非常统一的,现在老师同时弹奏两个声部, 请大家轻声歌唱自己的声部。
六:课堂延伸
师:最后,老师祝愿大家在成长的道路上快乐多多,烦恼少少……
(:点击右下角进入下一页。)
备注:全体学生随《梦之旅》音乐,边唱边律动,走出教室。
教学意图:快乐激扬的歌声,孩子们充满活力;激情飞跃的歌声,原少年们梦想 成真……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唱《采金秋》歌曲,观察秋天,激发学生生活的情感进行表演。
2、欣赏“丰收歌”,学跳丰收舞 。
3、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意识。
教学重难点:
唱好后十六分音符及下滑音,学跳丰收舞,即兴表演《采金秋》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丰收歌”
1、律动:同学们,请你们听着音乐跟老师一起跳起来吧(音乐:“丰收歌”)。
2、谈话:你们跳完后,对音乐有什么感受?描写了什么场景?
二、新授《采金秋》
1、引入:你们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一起去采金秋吧。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伴奏。
4、随乐用la哼唱两遍。
5、随乐学曲谱、视唱。
三、歌曲艺术处理。
1、小组讨论处理方案,交流、讨论、实践。
2、综合讨论意见,是总结:第一和第三乐段要唱得欢快而有弹性,第二乐段要唱得连惯二抒情;吐字要轻切、清晰。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3、各组按要求联唱,并展示。
4、创作不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四、拓展
1、按“起承转合”填空创作歌词。演唱自己作品。。
2、交流研究性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针对歌曲很多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收集或自己创作有关秋天的音乐。
五、结束。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7
教学目标:学会演唱歌曲《茉莉花》,掌握江南风格的歌曲韵味。
欣赏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会唱歌曲《茉莉花》,能掌握弱起小节的演唱。
教学难点:掌握江南《茉莉花》的韵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中,唱响了一首中国民歌,你们想听吗?
1、学生欣赏(播放2004奥运会闭幕式录像片断)
师:你们听出来是什么歌吗?
生:茉莉花
2、谈谈感想
师: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选择了《茉莉花》这首民歌。
(生畅谈)
师:是啊,茉莉花代表纯洁,代表纯洁的中国的人民,更代表中国人民热忱欢迎世界人民2008年到中国做客的一颗真诚的心。
二、唱花--学唱歌曲《茉莉花》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茉莉花吗?闻过茉莉花香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惊喜,你们看:(cai展示江南风景及茉莉花图片,背景音乐为民乐合奏的《茉莉花》)师在教室洒上茉莉花清新剂。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生畅谈置身茉莉花丛的感受)
2、学生练习呼吸及歌唱
师:是啊,我们仿佛进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小桥、流水、茉莉、花香。让我们都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尽情的吮吸这芳香的花蜜吧!
(师引导学生深吸气,用哼鸣随琴哼唱歌曲旋律)
3、演唱歌曲及歌曲处理
①指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词
师:你们刚才的声音就像是天籁之音,相信加入歌词,你们也一定唱得更美。
②解决歌唱难点
师:美丽的茉莉花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让我来将你接下,送给别人家。”听到这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自己闻到茉莉花香,想摘花但又舍不得摘的心情。带着爱惜茉莉花的感情唱第五乐句,感受八分休止符“03”。
③表现相同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引导学生用赞美的情绪唱。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的力度加强,更加深情的赞美。
④随cai有感情地渲唱歌曲。
三、音乐欣赏
1、欣赏不同风格的《茉莉花》。
引导学生从速度、歌词、情绪、语言、演唱方法等艺术要素出发,挖掘江苏和河北两首《茉莉花》的不同特征。
师: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喜欢《茉莉花》,流传最广的是江苏和河北的茉莉花。(cai出示两首茉莉花的歌谱及音乐)
师生总结:江苏的《茉莉花》委婉、秀美
河北的《茉莉花》豪放、欢快
师:是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了不同的音乐文化。我们伟大的祖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我们以后要多学习,把我们民族音乐继续发扬下去。
2、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师:《茉莉花》是一首誉满中外的歌曲,有很多歌唱家和演奏家都曾演唱和演奏过,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开场曲就是《茉莉花》。这也是中国歌唱家第一次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让我们来欣赏这种精彩的一幕吧!(cai出示演唱录像)
①学生欣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
②说说自己的感受(骄傲、自豪);
③说说宋祖英的演唱和自己演唱在情绪、节奏上有什么不同;
④说说歌曲还有哪些演唱形式,并听一听用法文演唱的茉莉花,学生谈感受;
⑤听赏和感受由“女子十二坊”演奏的乐曲——《茉莉花》;
师:除了歌曲以外,很多演奏家也很喜欢这首《茉莉花》,而且经过改编,茉莉花的曲调变得更加优美、动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中国“女子十二坊”演奏的乐曲《茉莉花》。(播放音乐)
师:这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哪一种表现的茉莉花更能打动你的心呢?
(生交流、讨论)
四、创造性表现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有很多艺术才华,今天我们就请大家尽情施展自己的艺术本领,把《茉莉花》用你们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学生自由组合,用舞蹈、器乐、歌唱、朗诵等形式表现茉莉花)
五、小结
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茉莉花不仅是中国的艺术瑰宝,更是世界的艺术瑰宝,让我们把茉莉花唱响全世界。